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生態水利建設既是東麗生態區建設的重要內容,又是實現資源的保護與優化利用以及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張高麗書記報告中提出了“城鄉建設展現新面貌”,“生態環境得到新提升”兩大目標,進一步指明了水利今后的發展方向、發展目標及發展重點,高標準打造生態水利體系是今后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借鑒先進地區改善生態水環境的人性化做法
當前,日益嚴峻的水環境惡化趨勢,已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已成為人民群眾關心的焦點、熱點問題。一些先進地區如上海、江浙等地在水環境治理方面取得了成功經驗,很值得我們參考借鑒。
1.連通疏浚河道,提升防汛排澇能力
疏浚河道的目的是實現河道水系聯通、水流順暢。許多地區疏浚河道是從農村開始的,如上海閩行區利用三年時間對全區鎮村河道進行疏浚,共疏浚河道757條,總長774.6公里,疏浚土方1046萬立方米,極大地改善了防汛排澇能力。
2.截污治污,改善水質
截污的目的就是切斷污染源,在改善河道水環境過程中拒批、關停或搬遷對河道水體污染嚴重的企業,對于正處經濟發展熱潮之中的任何一個地區的決策者來說,需要極大的勇氣與智慧。治污即規范污染源的管理,上海閔行區的做法:一是加快污水收集管網建設,將沿河兩岸的企業單位及居民區污水的排放納入污水管網,建設污水處理系統,進行集中處理。二是建設生活垃圾處理系統,規范生活垃圾的管理,改變人們將垃圾往河道傾倒的陋習。三是引水,使河道水體活起來。
3.護岸綠化,滿足人性
護岸的目的主要是防止水流與風浪對河道堤防的沖刷。從閔行地區的實踐看,除了對沖刷嚴重河岸進行筑堤護坡外,盡量維持了原有的自然面貌,保留了天然狀態下的岸灘、濕地。在堤防建設中,采用大塊鵝卵石堆砌、干砌毛石等護岸方式,使河岸趨于自然形態。將護岸與園林建設相結合,滿足了人們居綠親水的需求。
4.監管保潔,立足長效
為了維護、鞏固河道疏浚整治成果,許多地區采取設立舉報熱線,聘請兼職稽查員,公開招聘河道保潔員和河道巡視員等措施。例如,上海閔行區以“萬人就業”項目為契機,組建13個河道養護服務社,1934名河道保潔員通過崗位培訓陸續上崗,他們的任務是及時清理河道垃圾、堆積物,監管和報告污水隨意排放情況,由“4050”人員組成,費用由市區鎮三級財政補貼1萬元/人·年,比例為市區補貼35%,鎮補貼65%。這樣確保了治理后的有效管理。
二、加大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力度
借鑒先進地區的成功經驗,結合我區實際情況,應從以下
幾個方面加大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力度,高標準打造生態水利體系。
1.要體現綜合治理的理念
河道水環境是指以河道水域為中心,包括河道周邊特定區域的環境,它由三部分組織:一是河水環境,包括河道水質、水系循環、水源補充;二是河岸環境,包括河岸寬度、走向、形式、河道建筑、河岸綠化、河岸休閑設施等;三是河道周邊環境,指河道沿岸建筑布局、商業配置、道路走向、跨河橋梁、管道布置等人們可以感受的視覺環境、空間環境、休閑環境和商務環境。改善河道水生態環境,要避免傳統的僅從水利單方面著眼的作法,結合全區總體規劃,各專業規劃,始終體現綜合治理的觀念,在區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各有關部門協調一致,共同行動,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得到治理。
2.要明確目標要求
一是滿足河道防汛排澇的要求,河道最基本的功能是防洪排澇,通過河道治理,使河道的防洪排澇能力得以改善提高,保持水流順暢,使河網水系滿足一定的防洪排澇標準。二是滿足水質要求,必須控制消減排污量,將污水截流,集中處理,建設污水處理系統和生活垃圾收集處理系統,防止污水、垃圾入河,使河網水體達到水功能區劃標準。三是滿足生態景觀要求,要充分考慮河道的生態性和景觀性,進行生態、景觀建設,為水生、兩棲動物創造棲息繁衍環境,建設園林景觀河道,滿足人們的寓于自然的需求。四是拉動土地升值,回收綜合治理投入的要求。治理后的景觀河道要成為增人氣、聚人心、美環境,人、水、社會和諧發展的精品工程,成為東麗區對外的窗口和名片。
3.加強領導,塑造水生態環境
生態水利建設是一項人民群眾直接受益,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重要工程。水生態環境治理做為東麗區生態城區建設重要組成部分,要在東麗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制定水安全、水環境、水文化、水景觀、水經濟“五合一”的專項規劃,分步實施;各有關部門、鄉村要按各自職能任務通力協作;水利局做為主體部門,要將高標準打造生態水利體系做為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全力推進。
4.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全民生態水利建設意識
采取多種形式,廣泛深入地進行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生態水利建設和維護意識,使全社會都認識到生態水利建設的重要性、長期性、艱巨性,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是保護人類文明,發展生產力,激勵和動員每一個社會成員共同關注、積極參與,形成全民互動的氛圍。當前這方面工作尤其需要加強。
5.切實抓好工程的建設、管理和監督
當前,區政府將二級河道治理工作做為全區一項改善民生的重點工程來抓,給予了高度關注,水利局從年初以來認真細致地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制定方案,組織對全區二級河道兩側違章建筑依法進行了拆除;各鎮街鄉積極行動,清除了堤岸兩側雜物,清除了河道垃圾和漂浮物。下一步要實施高標準綠化美化治理,要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程序,強化工程管理,實行招投標制和工程監理制,嚴格監督檢查,確保工程質量。
6.建立長效管理機制
河道治理后,保持好治理后的成果是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因此必須建立長效管理機制。首先是各鎮鄉村要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做好垃圾的日常清運,加強環境衛生治理;要形成村民參與、互相監督,愛護環境為榮,損壞環境為恥的社會氛圍。其次是成立河道專業保潔隊伍,包括河道保潔員和河道巡視員,河道保潔員按照就近招聘原則,在沿河村隊公開招聘,以家庭困難或低收入農民為優先,在對河道進行保潔的同時,增加農民收入;河道巡視員由現有水政執法人員組成,主要職責一是依法加強河道的執法管理;二是做好“兩員”隊伍的管理,加強考核與監督。第三,各有關部門要按各自職能做好相關工作。第四,加強社會監督,設立舉報電話,獎勵關注環境、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市民群眾。
7.建立多元化投資保障機制
建立國家、集體、企業、個人,國內國外多渠道、多層次、多方位投資建設機制,區財政將生態水利建設資金列入預算,同時按照“誰受益、誰投資、誰經營”的原則,鼓勵社會上的各類投資主體向生態水利建設投資。
當前,我們正按照市、區九次黨代會確定的奮斗目標,為我區實現率先發展、為濱海新區建設而積極行動。我們將以更大的干勁和信心,帶領全系統干部職工不斷創新水利發展模式,加大生態水利建設力度,高標準打造生態水利體系,為把我區早日建設生態型津濱新城區而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 桑德拉•頗斯戴爾,布賴恩•里奇特. 《河流生命――為人類和自然管理水》[M]. 武會先,王萬戰,宋學東譯注. 黃河水利出版社,2005
[2] 張玉賓. 加快生態水利建設,努力營造人水和諧的環境[EB/OL]. , 2006-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