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建筑的主題都建造不好,怎樣能讓整個建筑就建造好呢,同時這樣的建筑還威脅著住房人的生命安全。在建筑高層建筑的同時一定要把這些準備工作做好,從細節上做到最好。這樣才能保證高層建筑師安全的。我們所說的建筑主要一般指建筑實體的結構構造,包括屋蓋、樓蓋、梁、柱、支撐、墻體、連接接點和基礎等。怎樣做到這些從《山東建筑大學學報》中可以看到一些信息。
摘要:每層樓混凝土按二次澆筑,第一次澆筑柱,第二次澆筑梁板。柱澆筑高度大于3.0 m的,在一側或兩側模板開設門子板,混凝土從門子板處的斜槽或平臺灌入模內,振搗器采用高頻振搗棒從頂部插入振搗。按300~500 mm厚分層澆筑,在有孔洞模板部位兩側應均勻下料,相對振搗。澆筑時應重點控制澆筑高度和振搗棒插入間距、深度、順序。泵送混凝土時,應使料斗內持續保持一定量的混凝土(20 cm厚以上),以免吸入空氣,使轉換開關閥間造成混凝土逆流形成堵塞。在泵送時,每2 h換一次水洗槽,并檢查泵缸的行程,發現有變化及時調整,泵送時,應隨時觀察泵送效果。
關鍵詞:高層建筑,建筑主體,施工技術
1. 工程概況
工程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模板工程不大于±15 mm,邊長不大于1/15000;基礎放線偏差不大于±10 mm;軸線豎向偏差不大于30 mm;標高豎向放線偏差不大于±30 mm。模板工程應用膠合板、鋼模、鋼板等材料,模板及其支架應進行強度、剛度、穩定性等計算,柱混凝土拆模強度不小于1.5 MPa,墻體拆模強度不小于1.0 MPa或承受樓板荷載時不小于4.0 MPa。混凝土工程應用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外加劑應符合相應規范;現澆結構應及時根據季節、時段有效養護;現澆混凝土結構許可偏差要符合規定;在施工地盤設置可靠避雷、防強風、防電、消防等措施。該工程的防雷接地對基礎、柱、梁等各構件鋼筋聯網要求,應配合電氣有關施工圖進行施工
2. 模板工程
在建筑施工中,加強高層建筑主體結構施工的總體質量顯得尤為重要,對提高建筑工程技術有著重要的作用。施工技術上,高層建筑與一般的多層建筑有所區別,文章結合工程實例,對高層建筑的施工技術進行探討。
2.1 模板支設的質量要求模板的搭設必須準確掌握構件的幾何尺寸,保證軸線位置的準確。模板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及穩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澆混凝土的重量、側壓力以及施工荷載。澆筑前應檢查承重架及加固支撐扣件是否擰緊。模板的安裝誤差應嚴格控制在允許范圍內,超過允許值必須校正。
2.2 模板支設的質量控制措施
①所有結構支模前均應由專人進行配板設計和畫出配板放樣圖并編號,余留量由縫模調整;②模板及其支撐均應落在實處,不得有“虛”腳出現,安拆均設專人負責;③墻柱腳模板應加墊木和導模,防止混凝土漿流失造成爛根;④當梁、板跨度不小于4 m時,其模板應按跨度的1‰~3‰起拱;⑤在靠近模板電焊鋼筋、鋼管時,在施工焊處的模板面應用鐵皮墊隔,防止焊火燒壞模板板面;⑥安裝模板之前,應將各種電管、水管等按圖就位,避免模板安裝好后2次開洞,模板自身就位時,也應嚴格按照配模圖紙安裝。
3. 鋼筋工程
鋼筋進場時,應按規定抽取試件做力學性能檢驗,其質量必須符合有關標準的規定。本工程鋼筋均在現場加工制作,鋼筋加工的允許偏差鋼筋安裝時,鋼筋的品種、級別、規格和數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其錨固長度應符合要求,在任何情況下,錨固長度不得小于300 mm,HRB400級別縱向受拉鋼筋末端采用機械錨固措施時,包括附加錨固端頭在內的錨固長度可取表1錨固長度的0.7倍。構件縱向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要符合要求,保護層的厚度不小于鋼筋的直徑d;板、墻、側壁的分布筋保護層為10;梁、柱中箍筋和構造筋的保護層為15;基礎按有墊層考慮,無墊層考慮70。在澆筑混凝土前,應進行鋼筋工程的隱蔽驗收。
梁底部鋼筋在支座處,上部鋼筋在跨中1/3范圍內,接頭鋼筋同一斷面不得超過50%(焊接)或25%(綁扎搭接),位置錯開45 d(d為鋼筋直徑);墻、柱豎向鋼筋每層樓板面處錯開50 d接頭;樓板受力通長鋼筋接長底筋在支座處,負鋼筋在跨中1/3范圍內,短鋼筋則按設計長度配料制作;樓面施工縫處鋼筋處理;一般樓面不留施工縫。如遇特殊情況需留施工縫時,斷面處應增加設置施工插鐵,數量為主鋼筋面積的30%,長度取3.0 m,兩端各伸入縫內1.5 m。板插鐵采用12鋼筋,放置于板中部,梁插鐵用20的鋼筋放于上、下受力鋼筋位置。
模板拆除要預先制定好拆模順序,根據施工現場溫度情況,掌握好混凝土達到初凝的時間。當混凝土初凝后,墻體強度達到12 N/mm2(20℃以上氣溫時8 h),必須及時松動穿墻拉桿,并將模板與所澆筑的混凝土墻體脫離,防止混凝土與模板表面粘結,為拆模做好準備。拆模時,保護混凝土邊角,拆下的模板要及時清理,清理殘渣時,嚴禁用鐵鏟、鋼刷之類的工具清理,可用模板清潔劑,使其自然脫落或用木鏟刮除殘留混凝土。拆除模時間:側模板以不損壞混凝土表面及棱角方可拆模,底模拆除時間按相應規定進行。
建筑業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城市化建設的進程也越來越快,高層建筑作為城市的發展標志更像雨后春筍一樣越來越普遍,主體結構作為高層建筑的核心,其合理高效的施工技術方法成為人們關心的話題。
4. 混凝土工程
4.1 輸送管道的敷設及樓層布置
本工程輸送管道采用DN125型,垂直管道采用在樓層鋼筋混凝土邊梁上預埋鐵件,然后用角鐵焊接固定輸送管;在樓面,輸送管需搭支架及馬道布置,而不直接放在樓面上。水平管或向下垂直管采用混凝土澆筑方向與泵送方向相反。
本工程基礎底板為1~4 m厚的C40混凝土澆筑,總長約56 m,寬46 m,屬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因混凝土設計強度較高,單方水泥用量多,水化熱引起的混凝土內部溫度較一般的混凝土要大得多,所以溫度應力和溫度變形產生裂縫的可能性十分大。同時由于內外約束條件的影響,外界氣溫的變化,混凝土的收縮變形均為混凝土產生裂縫的原因。在保證結構整體性,防止出現滲漏水的原則下,在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中采取以下預防措施:
(1)在保證混凝土滿足設計強度的前提下,減少水泥用量,合理選擇混凝土的配合比,采用水化熱低和安定性好的如粉煤灰水泥,減少水泥的水化熱。
(2)合理地分縫分塊,設置后澆帶。為減少外約束力和溫度應力,為利于散熱設置寬度為1m的后澆帶分段澆搗,60d后用膨脹混凝土封閉。接縫的處理必需滿足防水要求,封閉前應鑿毛接縫部位,并將鋼筋按設計要求連接好。
(3)混凝土采用機械振搗,做到快插慢拔,使上下振動均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