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服務貿易已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復蘇,促進全球經濟平衡、可持續增長的重要動力,是我國從貿易大國走向貿易強國、從制造經濟轉向服務經濟的戰略抉擇,本文試著從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現狀分析并提出創新對策,具有重要的現實研究意義。
關鍵詞:服務貿易;發展現狀;創新對策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服務業和服務貿易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國家“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把推動服務業大發展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服務業增加值要從占GDP總量的43%提高到47%。2017年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服務貿易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力爭服務貿易年均增速高于全球服務貿易平均增速。技術、知識密集型和高附加值服務出口占比持續提升,人力資源密集型和中國特色服務出口優勢進一步鞏固,服務貿易在開放型經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顯著提升的明確目標。加快發展服務貿易,是我國從經濟大國邁向經濟強國、從貿易大國走向貿易強國、從制造經濟轉向服務經濟的戰略抉擇,在新時期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發展服務貿易的意義
完善中國貿易結構有利于促進中國經濟的增長
發展服務貿易對提高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會推動中國的就業人口比例,增加稅收收入。其次,服務貿易是中國經濟轉型的重要步驟,發展服務貿易使得中國從低端勞動密集型產業向知識技術密集程度高的服務產業轉型,提高了技術創新水平,間接地作用于中國的經濟增長。2018年,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5.2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5%。具體數據來看,2018年中國服務出口17658億元,同比增長14.6%,是2011年以來的出口最高增速;進口34744億元,增長10%,餐飲、家政、養老、文化等服務消費快速增長,服務消費占比提升至49.5%,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6.2%,僅家政扶貧就帶動新增就業超過10萬人。
發展服務貿易有助于轉變中國貿易發展方式
發展服務貿易,能夠減少資源和能源的消耗,獲得產業高端附加值的服務品,促進貿易結構向知識技術密集型、集約型側重。服務貿易的發達程度,標志著一個國家對外貿易增長的協調性和持續性,也標志著一個國家貿易增長方式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因此,加快發展服務貿易,調整和改善對外貿易結構,不僅是提高中國自身國際競爭力的新舉措,也是轉變中國對外貿易發展方式的重要任務。
發展服務貿易有益于推動制造產業發展
伴隨當前社會分工的細化,服務環節從制造業環節中分離出來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從而使得制造業環節的生產效率和技術水平,更多地依賴于作為中間投入品的服務,而其中重要的作用機制之一就在于,服務所內含的各種無形的隱性知識、技術和信息,能夠有效降低工業生產的投入成本和促進技術進步。尤其是促進工業部門的技術進步從而提高全要素增長率方面,或者說在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率對工業產出增長率的貢獻度方面,就會產生更為顯著的積極影響。
服務貿易的現狀
規模逐步增長
“十三五”以來,我國服務貿易平均增速高于全球,2018年服務貿易進出口額達到了5.24萬億,同比增長了11.5%,已經連續5年位居世界第二。服務貿易占外貿比重從2012年的11.1%,提高到2018年的14.7%。
結構持續改善
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穩步增長,2018年我國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出口額達到了1.7萬億,同比增長了20.7%,占服務貿易進出口比重達到32.4%,比上年也提升了2.5個百分點。
開放格局進一步優化
2016年在15個省市啟動了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2018年6月試點進入了深化階段,六項開放舉措基本落地,同步推進了31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13個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設。
市場更加多元
目前,我國已經與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服務貿易往來,2018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服務進出口額達到了1217億美元,占我國服務貿易總額的15.4%。
統籌協調的管理體制和促進機制基本建立
各試點地區成立了服務貿易跨部門的聯系或協調機制,加強對服務貿易工作的統籌、領導、協調和推進;建立了政府、中介組織、企業共同推進的服務貿易促進機制;建設了一批公共服務平臺。
多點發力的政策體系初具雛形
為支持試點工作,國家從財政、稅收、金融、監管便利化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真金白銀”的政策。各試點地區也紛紛進行政策創新,加大對服務貿易的支持力度,探索構建新時期符合服務貿易發展特點的政策體系。
監管模式的流程再造有序推進
試點地區從提升政府監管效率和管理能力、提高服務貿易便利化水平入手,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手段,推進服務貿易監管模式創新,縮短了辦事流程,提高了政務效率。
服務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加速培育
各試點地區結合自身優勢,激發服務貿易發展潛力,云服務、大數據營銷、語言服務等新業態新模式成為服務貿易的特色和亮點。
發展服務貿易的建議
加大專業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
大力培養本地服務貿易人才,加快形成政府部門、科研院所、高校、企業聯合培養機制,創新人才培養外包機制。對于金融、法律等特殊領域的專業急需人才,加大從國內外的引進力度,建設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隊伍。為專業人才和專業服務“引進來”和“走出去”提供便利。為高端人才辦理在華永久居留提供便利。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院校培訓為重點,大力培養專業技術人才。
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加強規劃引領作用
定期編制服務貿易發展規劃。確立主導行業和發展重點,扶持特色優勢行業發展。制訂重點服務出口領域指導目錄,建立不同層級的重點企業聯系制度。
推薦閱讀:貿易摩擦論文能公開發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