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國際貿易專業屬于經濟學學科范疇,主要以經濟學理論為依托,包括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國際經濟學、計量經濟學、世界經濟學概論、政治經濟學等。文章發表在《商業會計》上,是高級經濟師論文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國家貿易,馬克思國際貿易理論,理論價值
國際貿易是指不同國家(和/或地區)之間的商品和勞務的交換活動。國際貿易是商品和勞務的國際轉移。國際貿易也叫世界貿易。 國際貿易由進口貿易(Import Trade)和出口貿易(Export Trade)兩部分組成,故有時也稱為進出口貿易。
一、馬克思的國際貿易理論及其解讀
馬克思的國際貿易理論是其《資本論》的重要內容之一,馬克思花費了很大的篇幅詳細講解了國際貿易理論,最終形成了一個理論體系。馬克思的國際貿易理論主要分為以下四部分:國際分工理論、世界市場理論、國際價值理論、貿易政策理論。馬克思的理論全面系統,邏輯性強,從各個方面闡述了國際貿易的產生、發展與消亡。隨著當今國際貿易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馬克思的國際貿易理論對指導現實的意義越來越凸顯。因此有必要重現并再次解讀其理論。
國際分工理論。關于國際分工的產生,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導致國際分工的直接原因,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以資本主義的工業革命以及科技革命為代表。第三次科技革命使資本主義國家知識經濟迅速發展,因而也帶來了國際分工的變化,資本主義國家從事知識密集型產業,相對落后國家不僅要從事原材料的供應,還要從事工業品的加工。這使發達國家與落后國家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越來越懸殊。發展中國家在農產品資源以及勞動力成本上的比較優勢,使發展中國家陷入“比較優勢陷阱”,導致發展中國家貿易結構不合理,進一步影響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阻礙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使落后國家“專業于”貧困。
二、我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及問題研究
我國的進出口貿易額在世界貿易總額中的比例越來越大,中國成為西方國家的重要貿易伙伴和世界貿易中不可缺少的一員,但是我國的貿易條件并沒有改善,而是存在很多問題。
三、馬克思的國際貿易理論對我國的啟示
馬克思的國際貿易理論揭示了國際貿易中的不平等交換。馬克思的國際貿易理論表明,世界市場是歷史的階段性產物,經濟全球化既有利又有弊。中國在發展經濟中要科學地利用世界市場,既不能退縮又不能過分依賴世界市場。為此,中國應進行兩個方面的努力,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世貿組織的規則,為發展對外貿易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另一方面要從內因出發,完善自我,做大做強自己,中國只有強大崛起,才能更好地在國際市場中維護自身利益,而且這一點也是最根本的。
四、結語
馬克思的國際貿易理論對當代中國的啟示必然能夠幫助中國走出“比較優勢陷阱”,并為中國經濟更長遠的發展指明了道路。同時,要使理論能夠更好地指導實踐,就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發展馬克思主義。一國經濟建設與對外貿易的發展不可能一帆風順,但是只要有科學的理論作指導,結合我國在發展貿易中遇到的具體問題與實際情況,就能在世界市場中占有立足之地,保障我國的經濟安全。
經濟論文投稿須知:《商業會計》雜志1980年創刊,系國內、外公開發行;由中國商業聯合會主管,中國商業聯合會、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財會部、國家糧食局財務司、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財務部、中國商業會計學會、中國會計學會糧食分會等單位聯合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