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本文對灌區測流資料整編的方法步驟作了詳細介紹,并進一步闡述了測流資料整編工作實施以來給灌區帶來的成效。
關鍵詞:測流資料整編,方法步驟,成效
測流資料整編工作是灌區的一項基本工作,在灌區生產中發揮著著重要作用。通過整編,得出各配水點水量及總干干段的渠道系數,其整編成果直接作為灌區各單位水費征收及目標管理的考核依據。自實施以來,經過不斷發展、完善和規范,創建了一套完整的測流資料整編的方法步驟,現資料整編工作已作為一種制度,成為灌溉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實施極大地促進了灌區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加了灌區效益,成為市場經濟形勢下,灌區實行嚴細管理、透明管理、提高服務質量而實施的一系列內部激勵和獎勵政策的堅強后盾,公平地搭起灌區和用水戶之間的橋梁,使灌區和用水戶實現雙贏,為灌區的保穩增效、實現可持續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1.整編時間、形式及參加單位
1.1整編時間及形式
整編時間一般定在灌溉結束后3~4天開始,以便給測流人員提供資料搜集、校核的空間,整編歷時為4天左右。整編形式根據放水時間而定,一般春灌放水時間較長,采用集中整編方式;夏秋灌由于放水時間較短,則采用分散整編的方式,只對實測與曲線出入較大的測站進行整編。
1.2參加整編的單位
參加整編的單位為灌區內一級測站,一級測站即總干渠上各配水樞紐及干渠管理處之間的配水點。1991年為更好地實行灌區經營目標管理責任制,將測站劃分為三級測站體系,灌區管理局負責全灌區測站統一管理工作,并直接負責一級測站的技術管理,二、三級測站根據行政隸屬關系,由局屬各管理處和灌溉站進行分級管理。灌區現有一級測站7處共11個測流斷面。
2.整編的方法步驟
整編的方法步驟分為六步。整編時,對每一環節都要進行認真檢查,避免任一環節出現錯誤,保證整編成果的準確性。
第一步.校核實測原始資料
實測原始資料包括:
(1).測流記載及計算表;
(2).有閘自由流流量系數實測校核表;
(3).無閘自由流流量系數實測校核表;
(4).有閘淹沒流流量系數實測校核表;
(5).無閘淹沒流流量系數實測校核表;
(6).岸邊流速系數測定校核表;
(7).水位流量計算表;
(8).閘門量水記錄計算表。
灌區的實測流量資料是灌區測流的基礎,是水量計量的依據,其準確性直接影響整編成果的可靠性,因而做好原始實測資料的校核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
第二步.分析確定推流曲線或系數
(1).原有水位流量關系曲線或閘門量水系數的,校核實測與原曲線或系數之間的誤差,誤差合格時,用原曲線推流;誤差不合格時,重新分析建立曲線或系數。
(2).原無曲線或系數的,將實測資料分析整理,確定推流曲線或系數。
第三步.逐日水位過程線的校核
(1).有自計儀器或安裝遙測系統的測站,核對自計水位過程線。
資料整編時,逐一校核自計曲線或遙測系統顯示的水位過程,使之與放水日志及水位流量計算表或閘門量水記錄計算表中水位變化記載相一致。
(2).無自計設施或遙測系統的,根據放水日志核對。
灌區規定在無增減水情況下,每日要進行“二測四觀”,在增減水時,要增加觀測次數。整編時,對放水日志上記錄的水位變化過程進行核對,使之與逐日水位流量計算表或閘門量水記錄計算表中的水位記載相統一。
第四步.核定或重新計算逐日日平均流量
(1).水位流量關系曲線或閘門量水系數不變的測段,要對逐日日平均流量進行核對。
(2).采用新的水位流量關系曲線或閘門量水系數的測段,根據水位變化過程和新的水位流量查算表或閘門量水查算表,重新計算日平均流量。
隨著微機技術在灌區應用的不斷深入,我灌區自己開發研制了“石津灌區測流數據分析系統”,應用于測流資料整編工作當中,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成果精度。根據回歸分析原理,用FOXPRO語言編制了數據分析軟件,并編譯成完整的界面模塊形式。此系統可用于量水建筑物流量系數率定分析和標準斷面水位流量關系分析,具有數據輸入與修改、數據分析、成果打印、資料查詢等功能。利用此系統可以對測流數據進行科學快捷的分析,對水位流量關系曲線和閘門量水曲線進行優化配置,可以很好地擬合水位流量關系曲線和閘門量水系數曲線。分析結束后,將最佳分析結果存儲并打印出水位流量曲線查算表和閘門量水查算表?,F從數據分析、確定推流曲線到進水口流量計算,已完全采用微機處理,避免了中間環節誤差的產生,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灌區管理水平,加速了灌區向現代化方向發展的進程。
第五步.填報整編后的半月水量報表
(1).水位流量關系曲線或閘門量水系數不變的測段,要對填寫好的半月水量報表進行重新核定。
(2).采用新曲線或系數的測站,根據逐日日平均流量的計算結果,重新填寫半月水量報表。
第六步.編寫測站工作總結和灌區測流資料整編技術報告
它是整編的最后一步。各測站將春灌運行情況及整編過程加以總結,編寫測站工作總結。供水處在測站總結的基礎上,編寫測流資料整編報告,對整個春灌各測站的運行情況及整編過程進行系統地總結。
3.資料整編的成效
3.1資料整編是對灌區內各測站工作質量的檢驗。通過整編,對春灌中各種實測報表進行逐一校核,規范了計算方法,避免了流量計算過程中任一環節可能出現的誤差,保證了整編成果的準確性、科學性、公正性。
3.2通過資料整編,可以合理配置推流曲線或系數。整編時,對實測誤差較大的測流斷面進行重新分析,確定出最佳推流曲線或系數,整編成果更貼近實際,消除了誤差來源。
3.3通過資料整編,最后整編出各管理處配水點水量和總干渠各段渠道系數,為灌區實行“定收入、定支出”目標管理責任制的經營管理辦法提供了考核手段和依據。對提高灌區水的利用率,增加灌區效益起到了促進作用。
3.4灌區資料整編制度的實施,促進了灌區管理水平的提高。資料整編制度的實施是灌區為適應目標管理責任制的要求邁出的關鍵一步,是灌區由粗放型管理向嚴細化管理發生質變的一次飛躍。通過整編,規范了灌區測流量水的各個環節,并使之逐步改進,由以前整編時完全靠人工計算,發展到現在從數據分析至流量計算的全過程都利用微機進行,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灌溉管理的科技含量,提高了灌區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