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黨的十九大提出,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統籌配置行政處罰職能和執法資源。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明確,要推動整合同一領域或相近領域執法隊伍,實行綜合設置。本輪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把深化綜合行政執法改革作為一項專門任務進行了部署,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還印發了生態環境、交通運輸、農業農村、文化旅游、市場監管等5個領域綜合行政執法的文件,一系列的舉措凸顯出這項改革任務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自2014年開展以市場監管為主要內容的綜合行政執法改革以來,江蘇省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要求,積極探索推進,通過一系列改革試點工作及經驗總結,使得江蘇各地對于綜合行政執法的認識不斷深化,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結合江蘇實際,主要體現為以下幾方面。
《黨建與人才》雜志創刊于1996年7月,其前身先后為《人才科學研究》和《人才管理》,至今已逾119期。
一、構建綜合行政執法體系
執法活動必須準確定位省市縣鄉的職責,構建科學合理的執法體系。
(一)除法律法規明確規定之外,省級原則上不設執法隊伍。結合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改革工作,省級整合撤銷了14支事業類執法隊伍。本輪地方機構改革,對中央明確的5個綜合執法領域對應的省級部門執法隊伍進行清理規范。在省生態環境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市場監管局等部門,分別設置了執法監督(稽查)局,承擔指導監督領域內綜合行政執法工作,組織查處和督辦全省性、跨區域重大案件的職責。
(二)統籌城市執法工作,市區兩級選擇一級執法,原則上以區級執法為主。設區市由市轄區構成,市與區之間選擇一級執法,隊伍建在哪個層級,視城市發展階段和規模水平而定。管理半徑小的設區市,執法重心放在市里較為合適,大城市則需選擇區級執法。江蘇省作為東部較發達地區,原則上隊伍要設在區級,市級主要承擔重大疑難案件的執法指導、跨區案件的統籌協調。如常州市農業農村局設立農業綜合行政執法監督局,對下轄的3個市(區)農業綜合執法工作進行業務指導監督。
省、市兩級一般不設專門執法隊伍,并不是省市兩級不執法。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由省市級執法的,依然由省市級執法。技術要求比較高,不適合基層,由省市級專業執法。省市兩級不設執法隊伍,可以由處室或事業單位進行執法。
(三)縣級整合組建5-7支執法隊伍。在縣級城管局的基礎上掛牌設置綜合執法局,在5-7個領域組建綜合執法隊伍,分別隸屬相應的主管部門。如睢寧縣在縣級層面組建市場監管、文化市場、交通運輸、農業、城市建設管理和安全生產領域共計6支綜合執法隊伍。縣級綜合執法局負責對縣級5-7支執法隊伍的統籌協調和監督考核,對鄉鎮綜合執法局的統籌協調、業務指導和監督考核。
(四)鄉鎮采取兩種方式推進綜合執法。經濟發達鎮通過賦權或相對集中行政處罰,實現“一支隊伍管執法”。其他鄉鎮采取縣級5-7支執法隊伍通過委托或向鄉鎮派駐執法中隊的模式,將執法力量向鄉鎮延伸。派駐的中隊同時作為鄉鎮綜合執法局的中隊,接受鄉鎮指揮調度;兩種模式下,縣級都對縣鄉執法工作進行統籌,明確縣鄉執法職責分工。
二、推動權力下放、重心下移
以往農業社會的權力配置中,往往把鄉鎮當作縣的補充,隨著城鎮化發展迅速,經濟發達的一些鄉鎮出現了一系列“看得見管不著”的問題,因此調整權力格局,將權力下放、重心下移勢在必行。
(一)借鑒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模式,向鄉鎮(街道)下放行政執法權限。2017年,江蘇省政府辦公廳印發《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鎮經濟社會管理權限指導目錄的通知》,以執法目錄形式賦予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鎮城鄉建設、市場監管、勞動保障、水務等領域351項執法事項。江陰市徐霞客鎮,承接了119項縣級相關行政處罰權,由鎮綜合執法局代表鎮政府行使。
(二)通過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把相關執法權集中交由鄉鎮(街道)行使。如常熟市除梅李鎮外,所有鄉鎮全部采取該模式,在鄉鎮設置綜合執法局,代表鎮政府集中行使行政處罰權。
(三)通過委托執法的方式,將一些基層需要的行政執法權交給基層綜合執法機構或基層政府集中行使。如蘇州市政府批準蘇州市應急管理局以昆山周市鎮、巴城鎮、昆山開發區等3區5鎮開展安全生產委托執法試點,制定委托清單,簽訂安全生產委托執法協議,明確委托執法范圍、執法權限、雙方責任以及實施委托執法期限,由鎮(開發區)安環所根據委托進行執法。
(四)縣級執法大隊派駐中隊延伸執法。如海門市印發《海門市城市管理執法力量延伸實施方案》,由海門市城管執法大隊在各鎮(街、園)派駐中隊,以市城市管理局的名義實施城市管理行政處罰權工作,解決鄉鎮“看得見管不著”的問題。
三、通過網格銜接監管執法
政府各部門為落實監管責任,紛紛在基層設置網格,明確網格員,網格交叉覆蓋、網格管理員相互獨立,造成資源閑置浪費。江蘇省創新多網合一做法,并將網格監管有效運用于綜合執法中。
(一)建立綜合網格,實現基層“多網合一”。將各部門在鄉鎮(街道)設置的多個網格整合為一個網格,實現“多網合一”。合理確定網格監管任務和事項,科學配置網格員力量,實行定人、定崗、定責,確保任務入格、責任到人。如鎮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將市場監管、勞動保障、社會治安、基層黨建等涉及基層社會治理的10類網格整合設置,實現“十網合一”。
(二)綜合網格與專業網格相配合。將與百姓息息相關的事項融入綜合網格,落實專人,及時采集上報各類信息、協助化解各類矛盾;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需要技術手段支撐的,列入專業網格。綜合網格與專業網格互通互聯、各有側重、各負其責。蘇州市吳江區平望鎮按照“每個專業網格最多覆蓋80家實體企業”的原則,將全鎮劃分為20個專業網格,實現“一格兩員”(每個網格由2名執法人員和若干執法輔助人員負責)配備,進入企業開展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勞動監察、消防安全、流動人口信息采集等巡查。完善網格員巡查清單,網格員們進村、入戶、進企業,在70個基礎網格、20個專業網格內,借助手機APP,第一時間發現問題、第一時間上傳問題、第一時間流轉處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