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作為國內開設時間較短的新專業,具有較為突出的跨學科屬性,其人才培養存在較多問題。打破院系壁壘、建立協作型跨學科組織機制,建設跨學科、復合型師資隊伍,立足文化產業園區、培養跨學科應用型人才等,是該專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文化產業管理;跨學科;人才培養
文化產業是全球化背景下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 被公認為21世紀全球經濟一體化時代的朝陽產業或“黃金產業”,其在國民經濟體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甚至成為許多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十五大以來,我國政府多次強調了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要性,并逐步將文化產業發展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文化產業近年來雖然發展迅猛,但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文化產業處于起步階段,尚存在一系
企業文化和核心價值觀。由于每個企業所處的環境、行業和面臨的問題都是不同的,因而其企業戰略、管理制度和企業文化也各不相同,員工的素質也有很大差異,企業要從這些實際出發,以戰略和發展的眼光,以統籌全局的思想,建立完善的企業管理制度和政策,形成符合企業發展理念的企業文化和價值觀,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實現人力資本的增值。以此來增強企業內部的凝聚力,提高企業在國際舞臺的地位,使企業保持長遠發展的優勢,這也是建立科學完整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最終目標。
列問題,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專業人才的匱乏。如何應對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為國家輸送產業急需的專業人才,成為擺在各高校面前的一項非常緊迫的任務。
1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文化產業領域的人才,既要具備較好的文化藝術修養,又需懂得經濟運作規律,還需兼有一定的管理能力。2004年,我國文化產業管理本科專業應運而生,該專業具有顯著的跨學科性,其所包含的知識范疇涉及到文學、經濟學、管理學、藝術學等多個學科領域。當前,該專業學科定位并不是特別明晰,各開辦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院校背景不一,所在二級學院更是五花八門,各高校的文產專業分布在文學院、管理學院、新聞傳播學院、歷史學院、藝術學院等相關學院。由于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牽涉面廣,專業結構復雜,人才培養起步較晚,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個既符合我國國情又能適應行業需要的較為成熟的人才培養體系。其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中國以學院為基本教學單位,學院之間的溝通存在一定的障礙,導致跨學科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諸多環節脫節,學科之間不能有效的融合;大多數教師雖然熟悉某一專業領域的知識,卻無法適應跨學教育的教學和研究;課程設置多學科混搭,未能形成有機的整體;多沿用一些傳統專業的教材,往往不能適應該專業的需要,教材建設嚴重滯 后;人才培養脫離實際需要,學生適應性不強等。
2 打破院系壁壘,建立協作型跨學科組織機制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類所面臨的問題將會越來越復雜,單靠一個學科或靠一個人的知識已經解決不了這些復雜的問題。通過實施跨學科教育,實現多學科知識的組合、整合乃至融合,讓學生形成獨特的知識結構、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已成為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跨學科人才的培養需多學科、多學院之間共同協作才能得以實現, 當前我國高等院校以學科為基礎以學院為基本單位的組織構架,是阻礙跨學科教育發展的一大障礙。如何促進院系之間的溝通和合作,有效提高跨學科教育質量和水平,是高校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從實踐來看, 大學內部更容易形成三種主要跨學科合作網絡模式, 即新興學科聚導網絡模式、主導學科衍生網絡模式和多學科聯合網絡模式。當前對普通高校而言,多學科聯合網絡模式是可行性較強。多學科聯合網絡的核心就在于不同學科的資源向其它學科成員開放,建立具有一定管理協調作用的組織機構,使其對網絡內的學科資源進行統一的規劃和管理。以湖南涉外經濟學院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為例,學院可嘗試建立由文學院、商學院、管理學院等學科領導成員共同參與的聯合小組, 共同建設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小組的重要職責之一就是負責協調各學科資源,使之在文產專業的建設發展過程中實現共享并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3 建設跨學科、復合型師資隊伍
師資力量是學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產業領域的知識包含了文化、經濟、管理等多學科知識,這要求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教師不僅要有深厚的人文素養,還需熟悉基本的經濟運作規律和管理知識。而該專業現有的教師隊伍,絕大部分都是從文學、管理學、經濟學、藝術學等傳統專業轉型而來,還無法完全適應新的要求。這對文產專業的師資隊伍建設提出了較大挑戰。結合行業的需要,文產專業需要建設一支學科交叉、校企聯合的教師隊伍。高校要創造環境,培養出一批內生于文化產業管理學科的學科帶頭人,這對一個新學科的發展影響深遠;善于利用文化產業相關企業的資源和文化園區的力量,通過把學校老師送出去和把企業高管引進來等途徑,增強現有師資隊伍的實力,這對“雙師型”師資隊伍的打造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選拔優秀青年教師,到文化產業較為成熟的國家交流學習,吸收其優秀的人才培養經驗。隨著一支結構合理、實干高效、素質優良的復合型師資隊伍的建立,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也會逐步釋放自己的學科優勢,發展成為一門獨立而成熟的學科。
4 立足文化產業園區,培養跨學科應用型人才
文化產業管理學科主要培養三類人才:研究型人才、應用型 人才、研究型與應用型的復合型人才。其中,應用型的人才能對應文化市場的需求,為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資源的保證。當前,業界對文化產業管理人才主要是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大多數高校將該專業的人才培養定位為培養適應行業需要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學生畢業后,將直接進入文化產業企業、文化產業機構從業,這要求學生應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高校可結合地方文化產業特色,聯合文化產業園區和優秀文化產業企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如湖南高校培養文化產業人才,就有天然的地域優勢。湖南作為全國文化創意產業的高地,已擁有文化產業法人單位近4萬家,規模以上文化產業法人單位2325家。根據《中國文化品牌報告》,截 至 2015 年,“湘 字號”文化品牌達42 個,占全部文化品牌的16.2% 。馬欄山視頻文創園等國家級園區已站在視頻文創的領軍梯隊。這些都為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湖南高校可與文化產業園區、企業進行緊密合作, 共同培養兼具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具有顯著的跨學科特性,其人才培養需在跨學科理念的關照下,注重建立協作型組織機構,打造跨學科復合型師資隊伍,立足園區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為行業輸送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略相結合,充分發揮了人力資源的價值,實現了人力資源管理的績效最大化。同時歐萊雅不拘泥于傳統,緊跟時代發展潮流,大膽創新管理模式,為企業招募留住優秀員工提供了保障,這都給中國企業提供了啟示和借鑒。中國企業必須在結合自身實際的基礎上,學習和借鑒先進的管理理念,提高人力資源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充分發揮人力資源所蘊藏的巨大價值,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人力資源管理的科學道路。
參考文獻
[1]顏士梅.戰略人力資源管理[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0.
[2]趙曙 明.國 際企業:人 力資源管理 [M].南 京:南 京大學出版社,2005.
[3]彭劍鋒.人力資源管理概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
[4]董 克用.人 力資源管理概論 [M].北 京:中 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5]汪克夷,劉榮,齊麗云.管理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6]周三多.管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7]王 穎.人 資源培訓與開發研究 [D].北 京:對 外 經 濟 貿 易 大 學,2013.
[8]徐康寧,陳萬華.跨國公司與中國企業跨國經營[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0.
[9]譚 力文, 吳先明.國 際 企 業 管 理 [M].武 漢:武 漢 大 學 出 版社,2013.
[10]李懷斌,邱曉文.歐洲著名企業核心競爭力經典案例[M].海口:中國海南出版社,2008.
[11]邵子浚,周江.跨國公司人力資源本土化研究及度中國企業的啟示[J].生產力研究,2007,(12):80-81.
[12]譚志豪,方煒.人力資源管理的新進展及對中國企業的啟示[J].商場現代化,2008,(8):286.
[13]袁杏.瑞典文化下的人力資源管理及其對中國企業的啟示[J].經管空間,2012,(7):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