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各國政府必須適應新形勢,及時調整政府職能,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一篇行政論文投稿:探究政府職能轉變的重要進展的勞務費我,供大家閱讀參考。
摘要:近年來我國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經濟、社會和國家政治體制均有變革,政府的職能轉變與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尤其引起社會各界乃至國際上的關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國務院機構改革中政府職能轉變的諸多方面進行了總結和探討。同時借鑒發達國家政府改革的經驗,對實現政府職能轉變的對策進行分析,為進一步深化政府機構改革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政府職能;管理體制;職能轉變;改革
政府職能的轉變有益于引導機構設置和人員配置更為科學,有益于適應發展需要的行政管理體制建立,有益于機構改革成果的鞏固,更有益于政府職責和服務型政府建設的科學履行。由于影響因素諸多,政府職能的轉變尚未達到預期,所以研究政府的職能轉變與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的對策就顯得更為迫切。
一、政府職能轉變的重要進展及存在問題分析
1.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成果
首先,轉變了政府管理經濟方式,推進投資、稅收、土地、糧食流通等方面的改革,改革成果在經濟調節和市場監管中的表現較為明顯。其次,大力推進了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在規范政府的行政權力和行政行為上更進一步。再次,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機制、利益協調機制、矛盾疏導機制和突發事件應急機制等,政府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的能力明顯增強。
2.我國政府職能轉變中存在的問題
經濟社會非線性發展和公共行政事務中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和復雜性,導致職能轉變中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為:政府各部門的職能存在交叉;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各自職責有待明確;政府的某些職能有待加強及健全;政府在某些職能承擔上錯位。另外,社會發展和市場經濟的成熟,政府的職能也應與時俱進,不能一成不變,否則會阻礙社會的發展。
3.政府職能轉變是當前我國政府改革的重中之重
我國三十年的改革主要是側重在經濟領域中進行。但是,我國的改革不是單一的經濟改革,而是與市場經濟目標相適應的體制,而是全社會、各領域的制度安排,政府改革的效果影響著我國未來改革的成敗。由此可見,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是當前政府改革特別是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中之重。
二、政府職能轉變的國際經驗與啟迪
1.發達國家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理論基礎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各國政府必須適應新形勢,及時調整政府職能,才可能在全球化的進程中趨利避害,這不單是我國政府所面臨的問題,同時是發達國家政府面臨的課題。發達國家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主要存在著三種理論:新公共服務理論、治理理論和公共選擇理論。
2.當前調整政府職能轉變的國際經驗
政府職能改革目標:充分反映市場要求,提高政府管理與服務效率,使本國市場具有更強競爭力,增強本國經濟競爭力。國際上的經驗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參與國際經濟競爭的基本策略發生變化,轉變為開放競爭的策略;從規則制定者轉變為規則制定合作者;政策針對的范圍擴大化;職能轉變更多傾向社會政策;使用國際資源解決國內諸多問題;十分重視經濟的安全問題,并防范;更關注政策執行的國際合作。
3.加快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原則
圍繞政企分開、下放權力這個中心內容,使關系理清、使重復減少、使職責明確、行政成本大幅降低、使行政效率大幅提高、使機構活力增強。經濟的管理重點從微觀轉向宏觀,政府與企業各司其職,賦予企業權利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政府調節經濟的原則,以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為主、行政手段為輔。推進政企分開,規范政府行為。
三、政府職能轉變對策
1.宏觀方面
(1)科學定位職能轉變目標
職能轉變的最終目標:建立全心全意為中國人民服務的服務型政府。當前形勢的目標:實現職能有限性和有效性。
(2)明確方向,推進轉變
明確政府職能轉變方向,就是加快政企分開、政事分開、政資分開、政府與中介組織分開,劃清政府與企業、事業、市場、社會之間的職能界限。政企分開,政府不參與企業的生產競爭的管理活動,而是應健全和完善法規制度、做好宏觀調控和為企業創造良好外部環境,做宏觀管理者和監督者。政事分開,政府應加強法律和制度建設、劃清與事業的職能和做好宏觀管理,重在應在對事業單位發展的規劃制定和監督職能。政資分開,政府應健全市場運行的法律法規、完善市場體系職能和擔當外部效應消除者,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調節作用。與中介組織分開,政府要建立和健全中介組織的法律法規體系、從相關領域撤出和擔當監督職能,管理好此項事業。
(3)明確任務,履行職能
政府應明確各項職能轉變的任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履行經濟調節職能;履行市場監管職能;強化服務職能;強化社會管理職能。只有明確任務才能做到政府經濟調節更完善,市場監管更規范,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大大增強。
2.微觀方面
(1)推進內部職能配置的合理
職能轉變宏觀方面只是必要的前提和基礎,而真正實現政府職能的優化配置,必須進一步完善科層制配置、部門性配置和綜合性配置。科層制配置方式上應實現職能下放,科學定位中央與地方政府職能,實現中央與地方政府職能關系法制化。部門配置上減少職能交叉,準確界定部門職能,推進大部制,健全各部門協調配合機制。綜合性配置方式上提高管理能力,通過決策權與執行權的分離,提高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和工作效率。
(2)加大政府職能轉變的制度建設
進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促進創新,提高行政能力,實現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完善績效評估體系和制度,建立和完善對政府各部門職能轉變的績效進行評估的制度和體系。完善行政問責制,加強對政府職能履行情況的問責和監督。完善公務員教育培訓制度,使公務員有先進的理念、理論實踐知識,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
四、結語
政府職能轉變要從國情出發,實事求是,借鑒國際上的成功經驗,逐步與積極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政府職能轉變非一勞永逸,必須隨社會的發展不斷更新并保持連續性,既維護社會穩定,又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1]《關于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中發[2008]5號).
[2]劉俊生.論服務型政府的價值基礎與理論基礎[J].南京社會科學,2004,5.
[3]葉娟麗.公共行政學的新范式――混沌理論[J].武漢大學學報,2000,5.
[4]卓越.政府績效評估指標設計的類型和方法[J].中國行政管理,2007,2.
投稿期刊推薦:
《甘肅行政學院學報》(雙月刊)創刊于1992年,是由甘肅行政學院主辦的學術理論刊物。本刊定位為政府研究,刊文集中于行政學、政治學和行政法研究與政府法治建設等三個板塊。我刊遵循政府研究的辦刊定位,正努力提高辦刊水平。期以展示我國政府研究和行政學領域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榮獲中國學術期刊規范執行優秀期刊獎。
《甘肅行政學院學報》征稿重點:政府管理改革、社會經濟發展和公共政策重大選題應策研究和實證分析;行政學、政治學和行政法學理論前沿探討和原創研究。我學報矢志成為我國行政學和政府研究領域學術交流與發展的重要的高水準平臺,為學界與政界搭建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交流橋梁。期望學界同仁共同呵護和大力支持,推動我刊向更高水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