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講師論文發表淺談教育異化下學生幸福的缺失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高等教育時間:瀏覽:

  摘要:教育異化是當前我國教育面臨的一個嚴峻問題,教育的異化違背了其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目的,使教育變成了人發展的桎梏,導致學生幸福的缺失。教育目的和教育價值的異化是導致學生幸福缺失的主要原因。此外,教師的異化加劇了學生幸福的缺失。本文指出應通過樹立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觀,清除阻礙學生獲得幸福的障礙。文章發表在《大學教育》上,是講師論文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異化 教育異化 學生幸福 教育觀

  一、異化、教育異化、學生幸福概念解析

  異化一詞源自拉丁文,有轉讓、關系的疏遠、脫離等意。在德國古典哲學中被提到哲學高度,它被擴展為分析人與整個外部世界的關系,因而具有了特定的哲學內涵,即“指主體在一定發展階段,分裂出它的對立面,變成外在的異己的力量”。黑格爾用它來說明主體與客體的分裂、對立,并提出人的異化。馬克思創造性地提出了異化勞動理論,異化是指在指機器大工業時代中,工人的勞動異化成為支配工人的異己的力量。

  教育是“人對人的主體間靈肉交流活動,包括知識內容的傳遞,生命內涵的領悟,意志行為的規范,并通過文化傳遞功能,將文化教給年輕一代,使他們自由的生成,并啟迪其天性。”因此,教育理應關注人本身,在提高生命與生活質量的基礎上完成人自身的進化和升華。有學者認為:“教育異化是指在教育領域中,教育本身失去了它在本義上做為人培養下一代使之更好地改造自然和社會的手段而反過來操縱了下一代人,使人的發展成為達到教育目的的手段,人失去了其本來面目,被教育所操縱,教育把人異化了。”也就是說,教育異化是教育違背了其根本目的,把人變成了教育的奴仆。

  古往今來,人們從未停止過對幸福的解讀和闡釋。亞里士多德認為:“幸福是完善和自足的是所有活動的目的。”馬克思說:“所謂幸福,就是人們在創造物質生活條件和精神生活條件的實踐中,由于感受和理解到目標和理想的實現而得到的精神上的滿足。”托爾斯泰認為:“人的生活的目的,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永遠都是幸福。”綜合如上幾種觀點,我們認為學生幸福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豐富自我,完善自我,為實現人生價值而奮斗的一種完滿狀態。

  二、教育異化下學生幸福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教育目的的異化導致學生幸福的缺失

  教育的本質是以啟迪人的智慧潛能,實現自然人向社會人的轉化。因此,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促進人的發展,而且這種發展應該是自由全面的發展。但是當下的教育現狀是教育之路對人來說越走越窄,學生被嚴密的課程時間、沉重的學業負擔隔離在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和實踐活動之外,學習成績的高低成為區分學生優劣的標準。教育的主要目的對學校來說是提高升學率,對家長來說是子女的成龍成風。現實教育對學生的情感、尊嚴、興趣、天性忽略,使得學習對于學生來說不是自愿的,而是被迫的;學習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痛苦;不是學習需要的滿足,而是滿足學習需要以外的需要的手段。教育目的的異化只會讓人離夢想更遠,離成為一個真正的人更遠。

  (二)教育價值的異化導致學生幸福的缺失

  教育價值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社會的價值和育人的價值的兩個方面,其中育人價值是其根本。教育的育人價值就是使人掌握知識、挖掘人的潛能和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質,使人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但是古已有之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功利主義教育價值觀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而且在這個工業經濟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里,重物輕人的價值觀念頗為盛行,教育價值更難逃異化的命運。“以世俗幸福為指標的現代教育卻致力于人們的種種功利需求和解放人的物質欲望,以致教育成為了滿足生存的需要,成為單純的謀生手段。”功利主義教育價值觀為人的物質幸福謀福利,不關注人的精神幸福。在功利主義教育價值觀的驅使下,家長過多關注的是孩子的學習成績,他們不惜金錢讓孩子在空余時間參加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輔導班,而不太關心孩子在教育過程中是否幸福和快樂。學校、教師和學生都一味追求高分,只有成績好才能擁有美好未來,實現人生價值,不然則前途暗淡。教育被功利主義的價值取向引入了歧途:教育不是有助于人的發展,而是阻礙人的發展的活動,它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把學生變成學習的機器!

  (三)教師的異化導致學生幸福的缺失

  置于教育異化之下,繁、難、偏的教育內容的片面性;灌輸式教育方法的單一性;將管理者與被管理者對立起來的教育管理的滯后性;精英教育的教育目的的功利性,使得教育變成支配人控制人的桎梏,而導致學生的異化。馬克思的異化勞動理論中指出人與人相異化,闡明了人同自身的關系,是通過他同他人的關系體現的,當人與自身相對立時,他必然也同他人相對立。那么我們可以推論出學生的異化和教師的異化是相生相成的。面對應試教育的升學壓力、家長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過分關注、教師評價制度的缺陷以及教師的地位和待遇不高,致使教師不得不重新建構自己的教育目的觀和教育價值觀來順應異化了的教育。人們常用園丁和花朵來比喻教師和學生,教師的辛勤耕耘本應是讓花兒開得更燦爛,但在教育異化的“關照”下,異化了的教師拘泥于書本知識,使用教條主義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職稱、獎金、權力等成了教師追求的主要目標,讓學生不堪學習重負并淪為學習的工具。教育本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它不僅是需要讓每個人都公平的享有受教育的權利,而且更應讓每個人都愛上教育,讓教育成為人獲得全面發展的力量源泉。

  三、學生獲得幸福的途徑

  人的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人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指人的能力、需要、個性、社會關系的整體發展。人的全面發展也是人在實踐活動中追求的永恒主題。教育是人的全面發展的奠基石,教育的根本宗旨就是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

  樹立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觀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以學生為本,全面地了解每一個學生;注重學生個性,動手、動腦能力的培養;關心學生身心健康及人格塑造。

  2.從拘泥書本知識到引導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從強調學習結果到側重學習過程;從以分數論高低的教育評價尺度到教育評價尺度多元化;從應試教育走向真正的素質教育。

  3.尊重差異,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獨立自主的人格,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不是僅為了學習而學習的工具。

  4.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我們學習不是為了世俗的功利和貪圖物質的享受,而為了人的全面發展。

  5.真正地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有愛的教育,才能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

  6.提高教師的地位和待遇,同時倡導教師無私奉獻的職業精神。

  樹立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觀是“科學發展觀”內在的需要;是順應社會發展的腳步;也是人的主體意識不斷覺醒的必然訴求。只有樹立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觀,破除功利主義教育觀和教育無用論在現實教育中對人的消極影響。

  講師論文發表須知:《大學教育》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由廣西教育學院主管、廣西教育學院雜志社主辦的綜合性教育類學術期刊,是一本面向教育界、學術界以及大專院校師生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省級教育類學術刊物(國內刊號:CN45-1387/G4,國際刊號:ISSN2095-3437,郵發代號:48-16),雜志旨在為高校學科建設、學術研究、教育理念和方法提供傳播和相互交流的平臺,促進高等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征稿對象大學學校、高職高專院校的領導和各科老師,大學專本科生、碩博士生,以及高校教育文化工作者。

主站蜘蛛池模板: 砚山县| 喜德县| 枣阳市| 长葛市| 富蕴县| 延吉市| 囊谦县| 新邵县| 扎鲁特旗| 皮山县| 北票市| 郑州市| 中山市| 老河口市| 佛坪县| 新化县| 天长市| 崇明县| 高清| 镇坪县| 襄城县| 房山区| 治多县| 河西区| 锦屏县| 鄂托克旗| 綦江县| 大宁县| 德兴市| 迭部县| 天祝| 晋中市| 阳城县| 通化县| 大同市| 黄平县| 红安县| 蓝山县| 长沙市| 杭锦后旗| 宣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