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在高職院校中開展勞動教育,主要是通過社會實踐活動來引導學生展開勞動,并在此過程中強化學生的勞動意識,同時擴展學生的社會見聞,使其在此過程中收獲更多的知識與技能。從而實現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育目標,并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前途提供更多機會。為此,該文展開了關于高職院校有效針對學生展開勞動教育的思考,希望能夠提出具有參考性的意見。
關鍵詞:高職院校 勞動教育 思考 加強措施
我國實行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的基本分配原則。勞動是中國公民的光榮義務,每一位中國公民都應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為祖國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但隨著經濟發展和物質生活的提高,部分學生從小受溺愛嚴重,出現了不珍惜勞動成果、不想勞動、不會勞動的錯誤風氣。基于此,高職院校更應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加強對學生的勞動教育,扭轉不愛勞動的不良風氣,有效落實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的勞動教育。
1 高職院校學生勞動教育現狀
1.1 缺乏對于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
現階段,社會各界對于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仍顯不足,學校更注重對學生考試成績、職業技能證書及就業率的督促與考核,缺乏在勞動教育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對勞動教育課程挪用、侵占現象十分普遍;而從家庭角度來說,獨生子女所處的“6+2+1”式家庭加重了父母及長輩對孩子的溺愛程度,大多數獨生子女來到學校后都不愿意主動承擔勞動任務,不僅僅在勞動教育課程中態度敷衍,糊弄了事,同時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之中也缺乏一定的自理能力及動手能力,沒有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及勞動理念[1]。
1.2 勞動教育模式單一老舊,淡化、弱化現象嚴重
由于學校、家庭及學生三方對于勞動教育的認知度及重視程度均較低,很難在高職院校中落實并開展豐富多彩的勞動教育及社會實踐活動。大多數情況下勞動教育仍以說服教育、班會、年級大會等形式進行,對學生的教育效果十分有限,既無法提升學生的勞動技能及勞動素養,同時也無法培養學生正確勞動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勞動教育淡化、弱化現象嚴重。除此之外,校內組織的一些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后也多為校內大掃除、清除校園垃圾等內容,活動的教育意義不大,同時學生也無法從中收獲到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提升,因此不僅無法將教育人才的功能體現出來,反而還會使學生產生嚴重的抵觸心理。因此,學校在開展勞動教育的過程中,應當注重采用勞動與教育相結合的形式,從而正確引導學生的學習態度。
2 加強高職院校學生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
勞動教育是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與落實的根本保障。只有通過充分全面的勞動教育,才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勞動觀點,使學生認識到勞動的光榮與神圣,形成以勞動為榮,以懶惰為恥的優秀思想道德品質,主動與好逸惡勞、好吃懶做、奢靡浪費等不良行為劃清界限[2]。同時,加強高職院校學生勞動教育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習慣,在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的過程中磨礪學生的意志,有效提升學生的勞動技能和勞動素養,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并且,通過加強高職院校學生勞動教育能夠增強愛國主義教育,幫助學生形成勤勞儉樸、無私奉獻的勞動精神,積極為社會及國家做出勞動貢獻。最后,加強高職院校學生勞動教育有助于提升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幫助學生積累就業經驗,對于學生順利就業并盡快適應社會生活也有著重要意義。
3 加強高職院校學生勞動教育的有效措施
3.1 家校聯合,共同推進勞動教育實踐活動
在推進高職院校學生勞動教育過程中,學校應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完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健全勞動素養評價制度,落實人員安排,設計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多渠道拓展實踐場所,豐富勞動教育內容,承擔起組織、引導并落實高職院校學生勞動教育的責任[3]。相對應的,家長也應積極配合高職院校安排布置的勞動教育實踐活動,發揮出家庭在勞動教育過程中的輔助作用,盡量避免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對學生提供幫助,鼓勵學生自覺參與到生活勞動之中,提高學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同時,對洗衣、做飯、擦地等必要的家務勞動技能進行鍛煉與培養。并且,家長對于勞動教育也應形成端正的態度及觀點,避免對學生過分遷就、包容及溺愛,加強對學生獨立人格及勤勞品質的培養,在家庭中樹立起崇尚勞動、勞動光榮、懶惰可恥的優良家風,通過家長在家庭中的言傳身教,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養成熱愛勞動、尊重勞動的良好品質。另外,學校還可以定期對家庭勞動教育成果進行抽查,設立學生生活技能展示或廚藝競賽等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在家長與教師的見證下,對學生勞動教育成果進行檢閱及評價,并給予適當的獎勵或懲罰措施,提高學生的參與主動性及參與積極性,從而在根本上提高家長及學生對于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有效落實家庭勞動教育,避免使勞動教育流于形式,成為空談。
3.2 多渠道拓展實踐場所,豐富勞動教育內容
在高職院校學生勞動教育過程中,也應避免教育模式單老舊、教育場所單一等問題,比如:學校只安排學生打掃操場、清掃教室,久而久之就會使學生失去勞動教育的學習興趣,將勞動教育等同為“大掃除”,成為學生的心理負擔,不利于勞動教育的加強與推進。高中院校應當多渠道拓展實踐場所,豐富勞動教育內容,設置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統一規劃并安排課內外時間,充分激發出學生勞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有效提高高職院校學生勞動教育成果。高職院校應積極聯絡社會實踐部門,將學生勞動教育場所拓寬至農田、樹林、公園、養老院、烈士陵園等實踐場所[4]。對于城鎮高職院校,可在每年清明左右統一組織學生來到臨近學農實踐基地進行勞動教育,引導學生親自參與翻整土地、松土保墑、曬種選種的過程之中,通過親身參與到農業勞動之中讓學生深刻認識到糧食的來之不易及勞動的崇高與偉大,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及勞動理念,增強學生對于勞動人民的敬佩與感恩之情,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報效國家,為社會建設做出應有貢獻。同時,學校還可以組織學生到養老院進行慰問及勞動,既能夠為養老院的孤寡老人帶去關愛與溫暖,同時也能夠對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及奉獻精神進行培養與提升。學生在養老院內的義務勞動,既能夠為社會出力,盡一份公民責任和義務,同時也有助于愛心及文明社會的傳遞與擴散,對于建立核心社會,推動社會文明程度均具有著重要意義。另外,學校還可以組織學生到烈士陵園掃墓,既能夠為烈士陵園的整潔做出貢獻,同時也有助于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學生緬懷革命烈士,銘記歷史,繼承并發揚先輩留下的紅色革命精神,不忘初心,艱苦奮斗,勤勞勇敢,通過勞動為祖國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并且,學校還可以與社會實踐部門達成良好合作,為部分家庭困難的學生提供勤工儉學的崗位,既能夠減輕學生及家庭的求學負擔,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積累職業經驗,激勵學生通過勞動回報家庭,服務社會。
3.3 健全勞動素養評價制度,提升高職院校學生勞動教育成果
如果只制定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卻不加以執行與落實,那么加強高職院校學生勞動教育就仍是一紙空談[5]。因此,學校還應充分發揮出組織及領導作用,強化督導檢查力度,健全勞動素養評價制度,提升學生參與積極性,為提高高職院校勞動教育成果提供有力保障。為從根本上提升學生對于勞動教育的參與積極性,學校可以將勞動素養評價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之中,通過設立勞動技能比拼、勞動成果展示等方式,對學生在校期間勞動教育過程及成果進行客觀記錄,并作為衡量學生核心素養及全面發展程度的主要依據,從而將勞動教育貫穿在高職院校的求學生涯之中,使學生通過循序漸進的勞動教育方式,逐漸接受勞動教育,認可勞動教育并最終熱愛勞動教育。同時,高職院校在對學生進行勞動素養評價的過程中,可與職業技能、實習內容、職業經驗、工藝技巧等進行緊密結合,在加強學生勞動自立意識,提升學生職業技能的同時,對學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愛崗敬業的勞動態度及服務社會的家國情懷進行培養,對于提升學生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也有著重要意義。
3.4 強化安全保障,加強宣傳引導
學校應與政府、社會、家庭達成良好合作,加強對于勞動教育的宣傳與引導,提高社會各界對于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與認可度。同時在勞動教育實踐活動開展前,學校也應做好充分的勞動安全教育,提前告知師生在勞動教育實踐活動中的項目內容、勞動強度及可能存在的風險,提高師生的勞動風險意識。并且,學校在組織校外勞動教育實踐活動時也應充分考慮到安全問題,在勞動教育活動進行前提前到實地進行安全風險檢查,及時排除意外發生風險,讓學生在安全、健康的環境下接受到充分的勞動教育與鍛煉,為學生及教師的勞動教育安全提供有力保障[6]。另外,學校也應設立完善的應急措施及事故處理機制,當意外發生時能夠及時處理,最大程度地降低對學生及教師的傷害。
因此,學校在為學生安排勞動教育實踐活動時需要對展開社會機構進行認真篩選,盡量與社會形象良好同時具有高度責任意識的企業展開合作[7],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證學生參與勞動教育的安全性,同時還對學生在活動中的行進路線以及分管區域進行了嚴格的規劃,并有專門教師全程監督,避免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發生意外。并且,校方還與地方社區以及城市交管部門進行了聯系,盡最大限度保障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安全,使得活動順利完成,學生在此過程中沒有發生任何意外事故。
4 結語
勞動教育是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長期穩定發展的重要內容,加強高職院校學生的勞動教育既能夠對學生行為習慣及思想道德品質進行磨礪,幫助學生形成勤勞儉樸、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勞動精神,同時也有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及優良的勞動品質,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動社會和諧穩定發展中均具有著重要意義。因此,高職院校更應充分發揮出組織、引導并落實高職院校學生的勞動教育的作用,不斷完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健全勞動素養評價制度,設計勞動教育實踐活動,豐富勞動教育內容,有效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培養出兼具職業技能及良好勞動品質的綜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繆昌武.“個性全面和諧發展”視閾下高職院校勞動教育問題芻議[J].江蘇高教,2020(4):60-63,90.
[2] 賈麗華,喬琳.吉林省高端人才創新創業制約因素及改進措施研究[J].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8(2):79-82.
[3] 李民,朱彬彬.實踐育人視域下高職院校勞動教育模式及實施路徑[J].現代商貿工業,2019,40(34):
推薦閱讀:小學勞動教育論文題目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