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教師對課程資源的利用程度有所提高。近兩年來, 教師使用的課程資源, 美術類使用比例列于前五位的為:美術范畫 (100.0%) , 網絡資源 (57.1%) , 各種美術視頻 (50.0%) , 各種繪畫用具 (42.6%) , 各種石膏像 (28.6%) ;音樂類列于前五位的為:各種音樂視頻 (100.0%) , 藝術名人、樂器 (87.5%) , 名曲資源 (75.0%) , 民間曲藝 (75.0%) , 樂譜 (62.5%) 。此項數據結果比2014年的調研結果有所提高。此外, 70.0%的美術教師經常去美術館或藝術館, 但只有15.0%的音樂教師經常去看音樂會。與2014年的調研結果相比, 經常去美術館或藝術館的教師明顯增加。
《德州學院學報》本刊的辦刊宗旨是:繁榮學術、求是創新。辦刊方針是: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
通過調研分析, 近年來中職學校的藝術學科教師教學群體傾向性較為積極, 在整體教學面貌上有顯著改善, 能夠根據學校的課程改革要求開展教學探索, 在上課形式、學習內容安排與設計、課堂氣氛、學生參與度等方面有較好把控, 教師也能根據自身情況主動提高自己的藝術素養。當然, 還存在諸如生源質量影響教師藝術教學積極性、有效教學質量檢測滯后、忽視鑒賞教學和學生創造性發展、教師專業發展的阻礙因素依然存在、專門教科書使用率不高等問題。當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課程改革已經起步, 為此學校應該統籌全局, 繼續加大對藝術課程的重視和宣傳力度, 支持教師選擇適合自己優勢的專業發展路徑, 鼓勵教師探索有效實施公共藝術課程的教學模式和方法。
摘要:通過問卷調查、訪談和觀察, 對S市6所中職學校學生的公共藝術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教學問題進行研究。結果表明:教師對課堂教學效果較為滿意, 教師教學的藝術門類增加, 教師的專業教學能力得到提高, 教師藝術教學專職比例提升, 課程資源利用程度提高。但仍存在一些問題, 如生源質量影響教師藝術教學積極性, 忽視鑒賞教學和學生創造性發展, 公共藝術課程教學缺乏全面的質量檢測, 教師專業發展的阻礙因素依然存在, 專門教科書使用率不高等。
教育部門和學校領導應加強對中職公共藝術課程教學重要性的認識。第一, 教育部門通過制定相關政策制度和有效措施, 加強對中職公共藝術課程教學的監督、效果檢驗, 以推進中職公共藝術課程的實施。第二, 學校要加大對相關藝術課程建設投入, 配備較為齊全的設施, 如藝術課程工作室、教室、練習室、資料室, 增加藝術課程相關資料庫的建設。第三, 進一步完善現有公共藝術課程評價指標, 將其作為學校評估的重要指標之一。
前三項為單項或多項選擇題, 第四項為開放式回答題, 要求教師根據實際情況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
相關內容
討論高校教師素養的內核意義和外在表向問題
新時代高校教師服務精神的現狀和路徑探討
音樂教師在新課改背景下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小學教師招考時試講中考生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
新教師的成長中的問題及相應措施
公共藝術課程教學中教師教學方法的問題研究
探討教師信念的發展的路徑
探尋解決大學英語教師習得性無助的有效舉措
高等數學教育中微課模式的運用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問題與解決策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中教師權威在思想政治教育
高職院校入職初期教師專業素質培養的影響因素
在中職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教學中, 要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方法, 采用多種教學方式, 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中職公共藝術課程作為一種創造性課程, 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調研發現, 大部分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教學方法單一, 仍以教材為主。公共藝術課程應打破這種死板的教學模式, 比如藝術專任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科學生的特點, 做好課前導入, 通過視頻、趣味游戲、圖片鑒賞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并在課程教學中貫穿藝術的魅力。在教學過程中, 開展啟發式教學, 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實踐創作等尋找藝術與生活的契合, 在生活中發現藝術, 在藝術中體驗生活。同時鼓勵教師組織多種教學活動, 激發學生學習藝術的興趣,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開展有效的學生藝術學習質量檢測, 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
[1] 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010-2020年) [A/OL]. (2010-07-29) [2018-03-12].\
(4) 教師的藝術教學專職比例提升。大部分藝術類教師承擔了較多教學任務, 86.3%的教師每周課時在14節以上;68.2%的教師專職教學美術或音樂課程, 相較以往兼職其他課程和行政職務偏多的情況得到明顯改觀;美術課程的地位也得到提升, 這一觀點得到72.7%教師的支持。教學管理部門層面的考核指標不斷增加和細化, 促使學校關注公共藝術課程的發展, 相應地藝術類教師得到關注, 教師自身也開始注重教學質量和自我提升, 教學上能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
[4]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導論[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5.
本研究力求獲取S市6所中職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教師教學的群體傾向性, 分析教師教學的實際情況和遇到的問題, 了解課程資源開發、教材使用情況、教師對課程實施的看法和態度, 為S市中職學校公共藝術課程的有效實施提供參考。
[5] 陳向明.質的研究與社會科研方法[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0.
(4) 教師對中職公共藝術課程實施的建議。
(2) 教師對課程教學的綜合評價問題。包括“對上課形式的評價”“對課程學習內容安排與設計的評價”“對課堂氣氛的評價”“對學生參與度的評價”“對小組代表發言的評價”。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訪談和觀察的方法。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 對教師進行觀察、訪談, 作為對問卷調查的補充和說明。對教師課堂教學的觀察貫穿了本研究的始終, 與被調查教師的現場訪談、針對性網絡訪談安排在問卷調查期間和結果出來之后。
2. 積極發揮教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五、建議
(2) 忽視鑒賞教學和學生創造性發展。鑒于中職學生的特殊性, 教師在繪畫、藝術設計、中國民間美術、歌唱課堂教學時較為用力, 而很少開設美術鑒賞或音樂鑒賞課。教師普遍認為, 相比繪畫、藝術設計、中國民間美術、歌唱等強調“做”的課堂, 維持鑒賞課的課堂秩序有一定難度, 費時費力, 教學效果難以掌控, 大部分藝術課程教師放棄了鑒賞課的實踐。藝術課程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和創造力, 教師雖然認可藝術課程在發展學生創造性方面的作用, 但是限于學生素質、現實情況、課程地位等因素, 教師基本放棄了在培養學生創造性上下工夫, 而只是注重技能教育。
[8] 鄭憲恒, 胥箏箏.S市中職學校公共藝術課程實施現狀與對策研究[J].工業技術與職業教育, 2016 (2) :61-63.
一、研究背景與目的
公共藝術是中職學校學生的一類必修公共基礎課。《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010—2020年) 》[1]、《中等職業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教學大綱》[2]、《教育部關于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3]等文件的頒布, 使中職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教學得到廣泛關注, 各地各校積極開展了適合本地本校實際情況的課程教學探索。教師是實施課程的主要力量, 教師在課程實施過程中都會受到外在條件和自身判斷的影響, 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會形成特定的群體傾向性。
[6] 陳向明.教師如何作質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1.
(1) 公共藝術課程實施后, 教師對于課程教學的期待是否實現。包括“你是專職藝術教師嗎?”“你每周上多少節美術或音樂課?”“你認為藝術課程地位提高了嗎?”“你有自己制作的創新性教學案例嗎?”“你的專業教學能力得到提高了嗎?”“對自己付出的努力與回報匹配度的評價”。
調查問卷設計了如下四項內容:
(2) 教師教學的藝術門類增加。根據問卷調查, 將教師教學的藝術類別比例從高到低排列, 美術類依次為繪畫 (100.0%) 、藝術設計 (85.7%) 、中國民間美術 (42.9%) 、動漫藝術 (21.4%) 、攝影藝術 (14.3%) ;音樂類依次為歌唱 (100.0%) 、器樂 (75.0%) 、音樂鑒賞 (75.0%) 、戲劇 (25.0%) 、舞蹈 (12.5%) 。教師較好地考慮了學生對于藝術學習的興趣, 增加了繪畫、設計、工藝課程教學的授課時間, 這幾項內容都要求學生自己動手實踐, 這樣學生就可以在創作中仔細、冷靜地處理問題, 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的素質。
(5) 專門教科書使用率不高。調查結果表明, 22位教師中只有7位使用了專門的中職公共藝術課程教科書, 71.4%的美術教師沒有使用過專門的中職美術教科書, 62.5%的音樂教師沒有使用過中職音樂教科書。可見, 中職公共藝術課程教學中專用教科書的使用率不高。
1. 提高對公共藝術課程教學重要性的認識
三、研究方法
(3) 教師在使用藝術課程資源方面的問題。包括“你使用過哪些課程資源? (可多選) ”“你經常去本市或者周邊省市的美術館或藝術館嗎?”“你經常去本市或者周邊省市舉辦的音樂會嗎?”
本研究以S市6所中職學校上過公共藝術課程 (美術、音樂) 的教師為樣本, 其中, 美術教師15人, 音樂教師8人。因1份問卷無效, 故有效樣本為22份, 有效樣本中男教師9名, 占40.9%, 女教師13名, 占59.1%。
(4) 教師專業發展的阻礙因素依然存在。目前各學校基本配齊了專職的藝術課程師資, 但仍有學校出現專職藝術教師兼任其他課程教學、非專職教師兼職藝術課程教學的現象。學校安排給藝術學科教師大量的教學任務, 有的美術、音樂教師還承擔了諸如語文、歷史等課程的教學或學校德育工作, 這樣導致部分教師專業注意力分散, 很難使自己在專業上得到較快發展, 也很難設計出創新性的教學案例。根據問卷調查, 63.6%的教師沒有創新性教學案例。此外, 教師平時只有指令性的培訓活動才可以外出, 上班時間是不允許外出寫生采風、參加藝術交流活動的。教師認為有效開展中職公共藝術課程教學需要繼續得到學校財力、物力的支持, 希望真正得到藝術交流、外出寫生、提高專業技能等活動的時間。
四、研究結果
[3] 教育部.教育部關于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教體藝[2014]1號[A/OL]. (2014-01-10) [2018-03-12].http://www.moe.edu.cn/srcsite/A17/moe_794/moe_795/201401/t20140114_163173.html.
3. 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六、結語
[7] 鄭憲恒.論新媒介素養語境下中小學教師視覺素養教育[J].美育學刊, 2014 (4) :60-65.
(1) 教師對課堂教學效果較為滿意。教師對課程學習內容安排與設計的認可率均達到95.5%, 對上課形式的認可率達到90.9%, 對課堂氣氛的認可率達到86.4%;對學生參與度的認可率達到72.7%, 對小組討論教學的認可率達到81.8%。通過后期訪談得知, 大部分教師對中職公共藝術課程的課堂教學效果較為滿意, 主要體現在大部分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課程學習, 教師能夠較好地管控課堂氣氛, 課堂教學形式較為多樣, 學生參加比賽成績顯著等。S市的學生比賽活動較多, 各種級別的藝術展演、技能大賽、文明風采大賽等都成為學生展示自己的平臺, 一批熱愛藝術、有藝術潛質的學生不斷涌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