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下面是兩篇教育類核心期刊投稿范文,第一篇論文介紹了中學數學微課教學模式,利用微課教學讓學生在任何時間都有針對性的理解知識。第二篇論文介紹了小學美術課堂互動教學模式,分析了小學美術存在的問題,并給出了小學美術教學中實施互動教學模式的措施。
《中學數學微課教學模式》
摘要:“微課”是“微型課堂”的簡稱,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提前錄制知識點講解片段,用時間段小、使用靈活的視頻片段對重難點進行講解。微課視頻一旦制作完成便可永久保存,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有針對性地觀看自己未理解的內容。本文簡要分析了“微課”模式相較于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獨特優勢,并以空間幾何圖形的認識這一知識點為例,展示了進行微課教學的主要步驟。
關鍵詞:微課;中學數學;優勢;步驟
信息爆炸時代,各種高新技術應運而生,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讓更多人更方便地進行社會交流的同時也為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思路和經驗。近年來,“微課”的出現使得傳統授課模式得以豐富和發展,“微課”也由于其鮮明的特色和獨特的優勢受到了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學生的追捧,并且也收到了一定成效。
一、微課的內涵
顧名思義,“微課”就是微型課堂,時間短、容量小是這一新興教學模式的特有優勢。中學數學中有不少抽象概念需要教師進行演示,這一直是教師教學過程中的難點,因為在平面黑板展示多維空間本身就有較高難度。“微課”教學的出現使得這類類似問題迎刃而解。另外,“微課”是指教師根據授課內容中的重難點自行制作的講解視頻,視頻時間短、涵蓋知識點針對性強。因此,中學數學教材附帶的教學課件并不屬于“微課”范疇。“微課”教學模式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還處于起步階段,也是眾多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探索的課題。教師在使用微課進行課堂教學時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把握微課視頻介入的時機,根據教學目的安排合理的教學步驟,盡可能開發和利用微課資源。
二、微課的獨特優勢
(一)各地區學生能夠共享優秀教學資源
微課的一大特點就是使用不受時間、地域的限制,只要有需要,任何學生都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觀看學習。因此,一個學校的教師制作微課視頻可以供全校師生參考學習,優秀教師制作的微課視頻可以傳送至各個地區進行教學演示。由于信息傳輸的高速、高效,優秀微課視頻可以在各地區的中學數學教學中進行使用。這極大地促進了教育資源的公平分配,即使教育落后的地區也可以使用優秀的教育資源,提高地區整體的教育水平。另外,微課視頻一旦制作完成便可永久存在,學生在課堂上不懂的知識點也可以在課后反復觀看學習,也可作為自行復習的重要參考資料。這不僅減輕了教師在學校進行疑惑解答、反復講解的負擔,也方便了學生進行隨時學習,減少浪費因提問人數過多需要排隊等待的時間,對每位同學來說也更加公平。
(二)授課方式生動形象,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由于微課視頻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提前錄制的,能夠借助各種技術手段生動地演示各種抽象的概念或者復雜的圖形,盡善盡美地使每一個動畫演示逼真形象、每個概念詳盡透徹。例如在人教版中學數學教材中有需要學生進行空間想象的立體圖形認識部分,在平面黑板呈現多維立體圖形難度過大,這就需要教師利用技術手段進行電腦制作,盡可能呈現立體感強的標準空間幾何圖形。在進行課堂演示時也能夠讓學生更加清晰地觀察每個圖形的特點和結構,對解答難題很有幫助。另外,動畫演示更容易使學生印象深刻,便于日后解題。
(三)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微課教學的本質是讓學生通過自己觀看教師講解視頻掌握知識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遇到重點和難點時播放提前制作的講解視頻,讓學生通過自行觀看了解視頻講解內容,以及方便其課后進行復習鞏固。這一過程實際上是還“學”的權利于學生,讓學生自己進行思考,課后主動學習,這種教學模式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運轉能力,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為中學生的升學學習奠定良好的習慣基礎。并且,微課教學模式本身具有新穎、創新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轉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汲取,有利于素質教育的推進。
三、進行微課教學的主要步驟
微課教學模式的應用需要進行科學合理的新課導入來引起學生興趣,讓學生通過觀看微課視頻解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最后教師需要及時點評和總結方能完成一個知識點的完整教學過程,下面以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為例。
(一)教師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并提出問題
教師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的教學進度向學生展示二維平面圖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并帶領學生對這些圖形的基本知識進行回顧。然后提出在空間轉換后圖形發生的變化等問題,留給學生幾分鐘的思考時間,并在黑板留白處寫下問題便于學生觀看。
(二)學生觀看微課視頻
在學生經過簡單思考后教師應該播放提前錄制的微課視頻,首先展示二維平面到三維空間的轉換過程以及圖形的變化,最后展示成型的正方體和長方體。并通過視頻講解向學生展示立體圖形的特征、概念等。幾分鐘的視頻講解會使學生對立體圖形形成初步印象,并在腦海中刻畫出立體圖形的形狀。
(三)學生自主回答問題
第一步中教師在學生進行思考時寫在黑板左右留白處的問題需要學生在觀看視頻結束后自行解答,教師可以單獨提問也可以帶領全班學生齊聲回答,問題包括立體圖形與平面的區別、立體圖形的棱數以及面數、正方體與長方體的異同等。
(四)教師做點評總結
在學生回答了教師提前設置的問題后就對這一知識點有了基本了解,由于中學生總結和歸納能力有限,所以在最后一步中還需要教師的及時總結。只有經過教師的系統總結和講解中學生才能完整地掌握這一知識點的全部內容。并且針對學生回答有偏差的問題要注重點評和講解,更正學生有偏差的思維印象,減少學生獨立解題失誤的發生。
四、結束語
微課是教育事業順應時代發展、引入先進信息技術的新型教學模式。這一新型模式能夠幫助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減輕日常解惑的負擔,還可以讓學生更公平地享受學校的教育資源。此外,由于微課模式的趣味性以及講解方式的生動形象性,學生學習的興趣更濃厚、對知識的掌握更牢固。在推行這一新型教學模式時,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提前安排教學任務,靈活掌握使用“微課”的時機。相信“微課”這一教學模式能夠為中學生的數學課堂帶來重要的改變。
參考文獻:
[1]王建林.“借助微課,翻轉課堂”———微課教學法在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17):67.
[2]胡運紅,楊建雅,王鵬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的大學數學微課探究———以線性代數的某知識點為例[J].運城學院學報,2015,(03):1-3.
[3]何曉園.微課對中學數學課堂教學影響的實證研究———以《找次品》為例[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4,(22):19-20.
作者:孫保樂
《小學美術課堂互動教學模式》
【摘要】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實施互動教學模式,適合小學生的特點與身心發展規律,可以有效激發學生興趣,提升學生的綜合美術素養。本文對目前小學美術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進而提出了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實施互動教學模式的措施。希望能給小學美術教學有益的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互動模式;運用策略
小學生活潑好動,在美術教學中應該遵循學生這一特點,因材施教。但在傳統美術教學中,教師通常以說教為主要手段進行美術教學,學生只是被動聽講與訓練,久而久之,就會對美術產生厭煩情緒,美術教學效率難以提高。互動教學模式是以互動為主題,提倡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也契合了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美術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美術素養的提高。
一、目前小學美術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沿用傳統美術教學模式
目前,部分小學美術課堂還在沿用傳統的美術教學模式,教師一味的說教,或者機械的示范,學生被動的模仿、訓練,美術課堂窒息沉悶,學生失去學習興趣。美術是一門藝術性很強的學科,具有抽象性與具體性的特點。由于小學生正處于接觸美術教育的初始階段,教師將過多抽象性的知識傳授給學生,違背了小學生形象性思維的特點,超出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影響了學生對美術知識的認知,也阻礙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二)學生缺乏課堂參與的機會
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注重知識的傳授,教師的講解灌輸占用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學生缺少互動交流的機會,學生的課堂主體學習地位沒有得到充分突出。而美術學習離不開學生的實踐與動手操作,在實踐與操作中學生才能真正掌握美術知識點,提高美術能力。因此,為學生提供參與互動的機會是美術教學的關鍵。此外,由于小學生本身自主學習能力較差,而課堂中缺乏互動交流,導致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得不到有效培養,阻礙了學生美術素養的提高。
二、小學美術課堂實施互動教學模式的策略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樂學”
小學美術教學應該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興趣,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學習地位,促進學生的交流互動,才能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讓學生在交流互動中相互學習、借鑒,取長補短,感受到美術的學習的趣味。如在教學《美麗的鳥》這一內容時,教師與學生對話,展開互動:“同學們知道各種鳥的習性嗎?我們來了解一下杜鵑鳥,它生下蛋以后,就將蛋放到其它鳥巢中,而其它的鳥兒會認為這些蛋是自己生的,就會幫杜鵑孵出小鳥。現在我們一起來了解各種鳥,并且了解它們簡單的畫法!”學生聽到這個故事以后,興味盎然,學習興趣被充分調動起來,在接下來的教學環節中,注意力集中地進行學習,提高了學習效果。
(二)課堂引入多媒體,讓學生“趣學”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了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多媒體引入小學美術課堂,為美術教學注入了活力。運用多媒體制作PPT,可以令課堂教學煥然一新,使枯燥的美術知識趣味化,靜態的美術知識動態化,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有趣的教學氛圍中學習、探討。在互動教學課堂上引入多媒體,可以營造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多媒體中的音樂、圖片、動畫不僅渲染了教學課堂,更促進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教師要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促進與學生的互動交流,激發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對美術知識的吸收與內化。如在學習動物的繪畫方法時,學習“豬”的簡筆畫,教師可以親切地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同學們在日常觀察中,對豬的大致印象是什么樣子的?是不是鼻子大大的,耳朵大大的?體型胖胖的呢?”,學生們踴躍發言,各自發表不同的看法。隨后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各種豬的動畫及圖片,引導學生觀察,找出豬的特點,讓學生說說應該怎樣畫法,然后教師加以引導,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效達成教學目標。
(三)與生活緊密聯系,讓學生“愛學”
生活是一個廣闊的課堂,是知識的海洋。小學美術課堂不能只靠生硬的理論知識的傳授,而是要提倡直觀教學,將課堂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如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各種圖形,各種景象,這都是美術通常表達與描述的藝術對象。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可以通過生活化的課堂教學,促進互動式教學課堂的生成,將生活元素與美術課堂教學有機地進行融合,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增強課堂教學生機活力,提高美術教學的有效性。例如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學生熟悉的事物作為美術教學的元素,如手機、排球、水果、飯碗、水杯、鉛筆盒等都可以成為美術課堂教學元素。美術課堂與生活緊密聯系,可以引起學生對生活的觀察力,并且通過臨摹,提高學生美術學習興趣,讓學生愛上美術學習。
三、結語
小學美術的互動教學模式,可以有效突出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小學美術互動式教學模式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多媒體教學融入課堂教學當中,與生活緊密聯系,促進學生對事物觀察力的提高,提升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綜合美術素養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炎夏.以互動式教學提高小學美術課堂質量[J].基礎教育研究,2015(18).
[2]徐蕾.讓互動課堂活躍小學美術課堂[J].求知導刊,2015(09).
作者:張建偉
推薦閱讀:《當代繼續教育》創刊于1983年,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正式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學術期刊。本刊深入成人教育第一線,宣傳國家成教方針政策,探討成人教育理論,交流成人教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