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大學生的人格塑造是高校教學工作的重要內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作為教育管理工作隊伍的主體部分,其人格魅力在大學生人格塑造中的地位是很突出的。在學生教育工作中能夠起到樹立威信、和諧師生關系等作用,并對大學生的發展產生一定的約束力、追隨力和推動力。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但要樹立牢固的敬業思想,還要積極加強業務理論學習、努力提高自身修養、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逐步提升個人的人格魅力。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 人格魅力 大學生
二十一世紀,人格教育已成為世界教育的主流,人們的教育觀念發生著深刻的變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是高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從事德育教育工作、承擔著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中堅力量。在改革開放和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形勢下,作為教育者,特別是高等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其人格將以特殊的魅力潛移默化地影響和作用于每一個學生,在大學生人格塑造中的地位更為突出,故加強高校教師自身人格修養也成為當務之急。正如前蘇聯教育學家烏申斯基曾說過:“在教育中一切以教育者的人格為基礎,因為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l】本文中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特指在高校中從事思想政治教學和管理工作的人員(德育教師和輔導員),這里著重探討他們這一群體的人格魅力培養。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人格魅力
教師的靈魂是師德,而師德的魅力主要從人格特征中表現出來。人們常說的“人格力量”,就是指人的內在精神因素在實踐中產生的效應,它是一種非權力的影響力、號召力,它對人的影響和激勵作用,比那種帶有強制性并由傳統、職位、資歷等因素構成的外加力而使人產生的敬畏來得長久。
人格魅力是一個人在能力、氣質、性格等人格特性方面所具有的吸引力,它是非權力影響力,也是一個人素質的綜合表現。所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人格魅力則是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學習、工作和生活實踐中積累起來的、在品德、學識、個性等方面對學生所具有的一種綜合影響力。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人格魅力的重要意義
作為一個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須具有高尚的人格,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它會通過各種途徑、方式滲透、融合到教學活動過程中去,影響著教學的效果、質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人格就是教師的一切。
當今的大學生思想活躍,個性鮮明,具有比較強的心理獨立性。因此,在大學生成長過程中人格的形成難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具體實施者,對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影響,綜合素質的培養和良好習慣的養成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人格魅力培養的途徑
實踐證明,不少學生是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言傳身教和身體力行下形成理想人格的。俄國哲學家車爾尼雪夫斯基說:“教師把學生造成一種什么人,自己就應當是什么人”。【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用正確的言行引導學生,做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成為學生完美人格的塑造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準確把握和正確展示自己的人格力量,但是人格魅力并不是自動形成的,而是在一定的環境下,通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的努力和師生間的互動來完成。
1.樹立牢固的敬業思想
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是教育者對待人生的根本出發點,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動力,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人格魅力的力量之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有強烈的責任心,在工作中不斷地研究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積極探索學生工作的有效途徑,認真對待學生的每一件事。【4】要有高度的奉獻精神,學生工作千頭萬緒,各種學生事務的處理又常常在正常工作之余,只有具有高度奉獻精神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才能毫無怨言、廢寢忘食地投入學生工作,去關心、愛護、理解和教育他們,從而建立一種深厚的師生感情,在實踐中培養和展現自己良好的人格魅力。
2.提高自身修養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學生素質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如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注重自身修養的提高,那么,他就很難發揮應有的作用,甚至會適得其反。如果我們仍以自身過去受教育時的觀點和眼光去面對現在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就跟不上時代的需求。加快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素質修養的提高和完善,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更是時刊發展的需要。
原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理想、原則、信念、興致、趣味、好惡、倫理、道德等方面的準則在教師的言行上取得和諧、一致,這就是吸引青少年心靈中的火花,成為青少年行動的燈塔。”【5】教育的實踐證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人格力量作用的發揮,更多地體現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要樹立師表形象,建立師德風范,以靈魂塑造靈魂,正所謂:“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其身正,不令而行”。
3.加強業務理論學習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復雜而系統的工程,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具備較高的文化知識素質。知識是智慧和力量的象征,有了淵博全面的知識,就會產生一種吸引力。著名教育學家贊可夫說過,“擴充教師的科學知識量,幾乎成了提高學生知識量和提高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的最重要的條件”。這告訴我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專業造詣深,治學嚴謹,博學多才,是使自己形象閃光的重要源泉。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學生的日常管理和教育中,如果總是重復那么幾句話,學生就會厭煩,只有話題常新,道理漸深,讓學生感到和你在一起能長見識、釋疑難、排憂愁,學生才會心悅誠服地聆聽你的教誨。因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最大范圍地汲取哲學、心理學、美學、社會學、軍事、法律、歷史等方面的知識。同時,由于學生尚處于學習階段,很多生活常識還不具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還應該具有生活常識和經驗的先知性。【6】只有這樣,才能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樹立良好的人格魅力形象。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加強自身業務知識的學習,切實做到自身的“專”與“博”、想與做的完美統一,真正成為學生的領路人。知識的專、精、博,是一個人人格魅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本崗位的專業知識是做好大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需要,也是做好本職工作的一個重要前提。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必須加強學習與本職工作相關的業務知識,如政治、經濟、文化、管理、科技、人才市場、就業指導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并且要把這些方面的學習同加深領會和靈活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緊密結合起來。其次還要學習與自己業務有關的其他方面的文化知識,如一切反映當今世界文明進步的新知識、新經驗、新做法,做到“專”與“博”相結合,求知與修身共提高,使知識結構更加合理,個人素質得到提高。要做到既向書本學習,又向實踐學習;要帶著問題學,不斷把學習到的新知識運用到學生工作的實踐。在實踐中做到前瞻性、針對性和實效性相結合,不斷總結經驗,用實踐來檢驗和提高學習的成效,做學習型、知識型、創新型、效果型相統一的名副其實的輔導員。這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才能高屋建瓴,帶領著廣大學生一道成長、成才。
4.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知識只有轉化為能力才有力量,這也是教師與學生的主要區別所在。從某種意義上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能力要比擁有知識更重要,他們教育學生主要是靠一件件事情、一項項工作處理得當來完成的,處理的能力和過程中的藝術水平,是構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人格魅力的主要內容。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繁忙的工作中應注重自己能力的鍛煉,善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在繁雜的工作面前,區分輕重緩急,鍛煉組織協調能力;善于接觸觀察,調查研究,在摸請問題和正確分析的基礎上,處理果斷,鍛煉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善于用文字和語言來宣傳自己的主張,鍛煉文字及語言表達能力;還要善于占領主陣地,特別是在當今網絡發達、信息渠道多元化的時代,要注意運用信息,培養工作中的創新能力,這對培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的人格魅力會起到很好的作用。
求真務實,做學生自我養成教育的親歷者,力求做到“三深入、三求實、三貼近”。深入實際、深入學生、深入宿舍,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獲取翔實、豐富、鮮活的一手學生自我養成教育的材料,為真正實現學生自我養成教育提供強大的思想動力和智力支持;在與學生溝通交流時要堅持不懈地做到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要始終堅持不懼風險、不怕困難、敢于勝利的精神,千方百計想辦法,克服困難,幫助學生解決一些在學習、生活、就業等方面的實際問題和實際困難,要相信學生、依靠學生,為學生營造健康快樂、積極自主的自我養成教育的好環境。
5.尊重學生的人格
希望別人尊重自己是人們的普遍心理。在學生的教育管理中,以學生為本,主動積極地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做學生思想靈魂的工程師。首先,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公正,這是孩子信賴教師的基礎。”陶行知先生曾大聲疾呼:“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7】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應以學習成績的好壞與家庭背景的不同而高看或歧視某些學生,要把目光投向每一個學生,讓更多的學生從中感受到殷切的期望,體驗成功的喜悅,獲得向上的動力。其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把自己置于與學生平等的地位上,把學生看成對等的個體,尊重他們的人格和創造精神,建立一種良好的、融洽的師生關系,在尊重學生的同時,也贏得了學生對自己的尊重,豐富了自己的人格魅力。
總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是學校素質教育工程的重要力量,其工作本身就是用自身人格去培養和塑造學生的過程。為了適應未來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應該把握時代賦予的使命,充分地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培養現代化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俄)烏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對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24.
【2】(俄)車爾尼雪夫斯基.生活與美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152.
【3】丁建勇.淺談教師的人格魅力叨.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學報,2006(2):14.
【4】(俄)蘇霍姆林斯基.關于全面發展教育的問題【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37.
【5】陳立民.高校輔導員的理論與實務【M】.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06:39.
【6】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221.
【7】林濱渤.淺談高校輔導員的人格魅力.法制與社會,2008(5):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