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從影響受教育者的因素來看,校園中的物質和精神環境是綜合發生作用的。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構成了共時態、共空間的校園文化情境,形成了文化形態的校園隱性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因此,學校在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應注重物質情境和精神情境的整體文化的綜合心理效應,力求產生“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運用與心理學相關的多種學科的理論與技術,通過心理健康知識與技能的教育和心理咨詢與輔導,幫助學生解決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問題,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和人格水平的一類教育活動。世界衛生組織(WHO)專家委員會曾經強調指出:“與人生命的其他時期相比,兒童時期的心理健康問題與周圍環境有著更為直接的關系。
在這方面,在人的一生中,占據重要位置的學校在其心理健康的形成和發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學校教育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呢?“全面滲透”是學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滲透”就是要在學校的學科教學、學生工作、課外活動、校園文化建設等各種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下面我就來談談最容易被忽視的校園文化環境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
如果說學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全面滲透”中最受關注的途徑,那么在校園文化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則是目前被忽視的一個環節。事實上,在校園文化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滲透”的重要途徑,也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整體實施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那么何謂校園文化呢?雖然目前學界對此概念的理解有多種多樣,但大致可歸納為狹義的校園文化和廣義的校園文化。廣義的校園文化最主要的就是兩種表現形體:一是校園的物質文化,即由學校所處的氣候條件、地理位置、自然景觀等所構成的自然環境和由建筑設計、景觀設計、宣傳物、色彩與布局等所構成的人文環境融合而成的物質情景。二是校園的精神文化,其較為典型的形態要素是校園的心理環境、校園的制度文化和校園的各種文化活動等。
首先,校園的物質情境具有心理健康教育價值。學生總是要學習、生活在一定的校園物質環境中,其所處的物質環境的優劣必然產生不同的心理效應,從而影響學生的心理品質與心理健康。那么學校首先應凈化、綠化、美化校園,如學校建筑在造型設計上應具有校園特色且富有個性;在布局上應層次分明、錯落有致;在色彩匹配上應擺脫灰暗、單一的色調而趨于明快、亮麗、復合的色調;在室內設計上應考慮簡潔明快、光線充足、優雅美觀且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在校園的景觀設計與布局上應突出韻律、流動、對比、融合等審美特征并體現不同類型學校的特點等等。
其次,學校應不斷改善教育教學的物質設施。學校在具體的育人環境中:1、要做到“五有”:即有宣傳窗、閱報欄、黑板報、廣播、學生會辦公室的同時,學校應將教風、學風、校風、校訓上墻,寫于學校醒目的位置。名人畫像、名人雕塑、學校標志性雕塑和激勵性名言警句掛于校園適當的位置,這樣就做到了“努力使學校的墻壁也能說話。” 2、學校根據校園建筑規劃設計綠化布局,如:教學區綠化、生活區綠化、休閑區綠化、運動區綠化等,根據功能設計各具特色的綠化,使學生進入各功能區能溶入其中,構建人文化的花園式學校。
蔥綠的樹木,艷麗的花草,給人以賞心悅目之感,使人精神煥發,校容校貌體現出美的韻味,滿足師生的教學、生活、活動和審美需求。當然學校同時也要注意凈化、美化和規范化等物質文化情境的營造和建設。那么這樣的校園環境無疑能夠陶冶學生的身心,激發他們的美感和求知欲。由此可見,校園物質情境的心理健康是以暗默的方式傳遞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信息,對學生的認知起到一種導向作用;以情境的氛圍使學生置身其中,在感染、熏陶之中形成學生良好的心境,使其熱愛生活、感悟人生;以良好的外觀激發學生的美感,豐富審美表象,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其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其次,校園的精神文化也具有心理健康教育價值。與物質文化相比,校園的精神文化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無疑更為直接,也更為重要,因為它還是校園物質情境功能得以全面發揮的心理前提。
為此,學校應從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出發,大力創設良好的校園精神環境。首先,學校應端正辦學思想,更新教育觀念,堅持素質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先進理念,追求教育性和人性的結合,樹立新的學生觀和人才觀,為營造良好的校園精神環境提供正確的觀念指導。其次,要著力于形成健康向上的校風、班風。校風、班風是集體中長期形成的在價值上、言論上的共同傾向,它是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學生置身其中自然受其影響。
第三,應努力營造良好的教學心理環境并建立融洽的人際關系。第四,完善學校的制度管理,發揮制度層的育人功能。第五、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比如學校可以開展:1、雛鷹行動是少先隊教育活動的一種形式,心理健康教育雛鷹行動是在此基礎上,側重在小學生中開展如品德踐行,社會實踐、獻愛心送溫暖等活動,讓學生在相互鼓勵、相互幫助、相互關愛、相互學習中,心心相印,共同進步。2、心理健康教育小報可以是小學生自辦的“手抄報”,班級中可以有一份或多份,也可以在班級墻報、黑板報中開辟出專欄。
心理健康教育小報由學生自編自辦,旨在讓學生交流各自的內心世界,介紹心理健康知識,進行學生心理問題的探討。班級心理健康教育小報可以“走出”班級,與其他班級交流,與學校的廣播、小電視臺相結合,充實校園媒體、校園文化內容。校園精神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是以暗默的方式對學生施加潛移默化的影響,并且涵蓋了校園文化建設中的觀念形態層和制度層,同時校園精神文化比物質文化更為動態,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濡染作用也更為直接,許多時候并不需要通過感悟、解讀或轉化就能直接產生心理意義。
因此,校園的精神文化是隱性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最重要的構成部分。
大家也都深深意識到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學校前進和發展的永恒的主題,校園文化直接影響學校各方面的工作,它不僅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學校發展的一個主要內容,良好的校園文化將促使學校更健康、穩定的發展。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需人人共同努力,堅持不懈的奮斗,校園文化建設,任重而道遠。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環境的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