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的衣裳——人行道面磚
城市道路是一座城市的骨架網格,市政道路的人行道鋪裝是這座城市的“衣裳”,衣裝展示著一座城市、一個片區的品味。現如今全國多數城市的廣場、街道、停車場、小區的人行道面磚色澤黯淡無光、路面坑洼不平、破碎不堪,和城市高樓大廈的繁華形象形成很大的反差。很欣慰,筆者幾年來接觸的市政建設管理者對道路的形象有了充分的認識和重視,并且為此做出了許多努力,比如整片新開發的廈門新站片區(面積約6km
2)、晉江濱江商務區(面積約10km
2)的建設業主都對道路景觀、人行道鋪裝等非常重視,專門進行了探討和研究,并編制了相應的專項規劃,用于指導市政道路建設。筆者作為片區建設的主要參與者,幾年來的參建經歷,對人行道鋪裝設計有些心得,希望能與同行們進行交流和探討。
-
常用人行道面磚類型及優缺點
目前常用的人行道面磚主要有:混凝土高強彩磚、天然石材、透水磚以及條紋步道石等四種類型。另外還有采用陶瓷小地磚和粘土燒制的亞光紅磚等材質面磚,但是由于陶瓷小地磚的陶瓷與基層的收縮比不同,車輛一壓或冬夏溫度的變化,鋪設的面層往往會出現脫落;用粘土燒制的亞光紅磚,這種磚色澤鮮艷,古樸大方,具有歐美風格,但燒制成本高且浪費土地資源,故不宜發展和在市政工程中大量應用。下面就上述常用的四種類型面磚的特點進行簡要的介紹。
-
混凝土高強彩磚
這種磚色彩亮麗,目前在城市人行道中隨處可見,應用最廣,造價低廉,但是目前市場供應的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彩色地磚防滑效果稍差。市政道路人行道彩色地磚相應的基層通常采用水泥穩定碎石或低標號的素混凝土。結構強度適中,基本能滿足行人、非機動車載荷要求,若通行車輛,易造成局部破壞。
-
天然石材
一般應用于大型中心廣場,其表面多為機切毛面、剁斧、機刨、火燒、條紋、自然面等,用天然石材鋪設路面,堅固、耐用,效果好,檔次高,但缺點是工程造價高。市政道路人行道的基層通常采用素混凝土。強度較高,但是若有車輛通行需求,采用厚度須加大。
-
透水磚
又名荷蘭磚,多空隙,透水環保,目前部分城市普遍應用,透水磚強度可達C50,由于其透水性,雨天行走舒適、防滑,有保水效果,可以緩解城市的“熱島現象”,但由于透水需要,基層須采用相應的透水性結構,如砂碎石、手擺石等,松散型結構基層,隨著水的浸濕和荷載的作用,普遍出現松動、不均勻沉降、斷裂、破碎等,近年來,基層采用透水混凝土(無砂混凝土),基層強度及耐久性有了很大改善。
-
條紋步道石
條紋步道石是以水泥、沙子、石子做原料,用震動平臺將裝入模具中的流動性混凝土分表層、底層料震動成型、脫模、養護,再用條紋機在其表面均勻地銑磨出條紋圖案,呈現出天然石材的質感和效果。條紋步道石是近年來出現的新型面磚,表面效果酷似花崗巖,新穎、高雅、時尚,色彩豐富,防滑效果好,強度高。
-
人行道面磚的選用
人行道面磚的選用,須從多方面進行考慮,下面就各種面磚的特點進行分析和必選。
-
節能環保角度
透水磚是四種面磚類型中最節能環保的一種。現代城市的地表逐步被鋼筋混凝土的房屋建筑和不透水的路面所覆蓋,但這些不透水的道路給城市的生態環境帶來了許多負面的影響。與自然的土壤相比,混凝土路面缺乏呼吸性、吸收熱量和滲透雨水的能力。隨之產生一系列環境問題:能夠滲入地表的雨水明顯減少,城市的地下水位急劇下降;不透水的路面很難與空氣進行熱量與濕度的交換,產生“熱島現象”;短時間的集中降雨,大量雨水不能及時滲入地表,容易造成道路被淹沒、交通癱瘓等社會問題。透水磚面層可以一定程度緩解上述不良狀況。
天然石材可能存在部分放射性,表面相對光滑,光熱反射現象明顯,是常用鋪裝中最不節能環保的面磚。
-
安全、舒適角度
人行道作為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載體,安全和舒適是重要的考慮因素,防滑是面磚的最基本要求,在這方面透水磚、條紋步道石的防滑效果,而天然石材的防滑效果相對較差,但通過面層的處理,還是可以滿足通行需求,在雨天的通行舒適性方面透水磚有明顯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