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所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古今中外的園林,對水體的運用均十分重視。當前,在住區園林中引入水景,源起廣東,風靡全國,隨著住宅產業的快速發展和市場的需求,小區設計甚至到了“無水不歡”的程度,尤其是一些以“豪宅、精品”等定位的樓盤。但是,表面美觀大方的住區水景,由于水資源的日益緊張,水污染加劇、水質下降、水資源循環遭到破壞等原因,都存在著對生態、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危害。因此,在小區規劃設計中需提前考慮,研究出一條適應社會發展,且保持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的水景設計。
關鍵詞:水景資源的稀缺,水景方式,設計原則,建議
城市生活水景資源的稀缺性
因為缺水,近水、親水更顯珍貴,由此,水,也成為了現代住區景觀設計中最基本、最感人的要素之一。許多沿河、依湖而建的樓盤多大打“水景牌”,以博取購房者更多的關注。而旱地盤則采取人工挖湖、模仿歐式水景等手法,以彌補先天不足,呼應市場需求。廣州開發的樓盤及發展商中,以“水景”為主題的,均獲得良好銷售量及市場好評。如恒大案例恒大御景半島,購房者無不為主入口貝爾高林設計的恢弘水景所震撼,而別墅區內的人工湖也帶給了居住業主舒適、愜意的自然風光享受。
至此,水景在文化、景觀、生態特性之外,已然具備了高經濟性。
正因如此,一種現象開始顯現:水景成為了樓盤銷售的重要宣傳手段,開發商迫切希望由此獲取高附加值,盲目追求奪人眼球的水景設計,甚至打出了“江南水鄉”這樣不合時宜的定位,對于是否符合地域特點、氣候條件,實際使用效果如何,尺度和布局是否科學合理等,并沒有認真考量。
這就使得不少原本開發商和設計者起初想法很好的水景,由于實施起來難度太大、代價太高,或者中途放棄,或者在建成后成為了干涸的擺設,令購房者失望的同時,也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因此,在市場經濟下的小區規劃設計中,如何將營銷需求及可持續發展要求較好的融合在水景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水景方式的選擇
現代的居住環境水體設計中,既有追求自然綠色的生態水體設計,吸納中國古典園林的設計手法,也有借鑒西方古典園林的幾何水體設計。根據控制水的運動形式可分為動水和靜水。
西方古典園林的劑和水體,水面一般都不大,采用人工形式營造,幾何的構圖以圓形、方形為基本構圖元素,組合變化出豐富的造型,形成強烈的視覺效應。中國古典園林講究自然,對于理水多采用自然不規則的形狀,水體岸線自然曲折,依地形迂回于建筑環境之間。
小區規劃設計階段,根據小區的風格定位、地形地勢,可選擇水景的平面形式,同時根據功能空間,采用動或靜的水體。在售樓部、樣板房、人流活動較為密集的場所適當采用動態水景,使氣氛活躍。而住宅周邊或私密半私密空間,則要避免因混亂的水聲對住宅群體產生的噪聲污染,選擇使環境顯得更為安詳幽雅的靜態水景。
滿足水景設計中的基本要求
2、滿足功能性要求
(1)水景的基本功能是滿足供人觀賞,水景首先須美,使人賞心悅目。其次,水景也有戲水、娛樂與健身的功能,各種戲水旱噴泉、涉水小溪、兒童戲水泳池及水力按摩池、氣泡水池等形式豐富了景觀的使用功能。
小溪、人工湖、各種噴泉都有降塵凈化空氣及調節濕度的作用,尤其是能明顯增加環境中的負氧離子濃度,使人心情舒暢,水與空氣接觸的表面越大,噴射的液體顆粒越小,空氣凈化效果越明顯,負離子產生的也越多。設計中可結合以上功能進行方案優化設計。
(2)環境的整體性要求
水景是工程技術與藝術設計結合的產品,一個好的水景作品,需根據所處的環境氛圍、建筑功能進行設計,冰雨建筑設計風格相協調統一。在設計中,首先要研究環境因素,確定水景的形式、形態、平面及立體尺度,實現與環境相協調,形成和諧的量、度關系,構成主景、輔景、近景、遠景的豐富變化,這樣,才可做出好的水景設計。
(3)運行的經濟性
在總體設計中,不僅要考慮最佳效果,同時也要考慮系統運行的經濟性。通過優化組合與搭配,動與靜結合,按功能分組等措施降低運行費用。例如平時開一些簡單功能的水景以達到必要的景觀目的,運行費用很少;節假日或有慶祝活動時,分組開動其他造景功能,以實現一定的運行經濟性。
3、水景設計中的可持續發展原則
(1)尺度合理手法多樣
事實上,居住區水景設計的最終目的,在于通過以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具體感受,引發人們內心的情感共鳴。對建筑師來說,面對水景住區,只要合理定位,根據住區具體環境,把握好水體的尺度與形態,可以借由多種設計手法,精心布局。
具體而言,在居住區水景設計中有以下幾種水體布局方式
一是面形態的基底作用。大面積的水面,如湖、池等可起到襯托與基底作用,通過水體的光影反射,使岸畔的風景漂浮其上,擴大與豐富了居住區的空間,讓居住區景致構圖愈加完美。
二是線形態的系帶作用。利用河水、溪流等線狀水體,曲折縈繞,使分散的建筑、景點聯成一體,再結合傳統園林設計中移步異景的思想,把水景小品和景觀節點布置在水體沿線,增加景觀趣味性。
三是點形態的焦點作用。噴泉、瀑布、水簾等動態水體具有跳躍的姿態與歡快的水聲,能活躍氣氛,喚起人們的內心共鳴,應受到特別的重視。不過,這類水體的位置需要精心選擇,通常宜放在人們視線的中心處,如廣場中心、道路交點、重要建筑的前方等。同時還要注意與其他要素的配合,可適當運用疊石堆山、石階駁岸、水中汀步等技巧,增加韻味。
四是點、線、面形態的組合。通過點、線、面的呼應與對比,產生出豐富變化的空間,同時,大大增強了景觀的可讀性與趣味性。
(2)科技為先,遵循自然,可持續構造設計
不管是臨水而建還是人工造景,都不得不面臨資源的局限。在現代城市水景設計中,首要就是應用現代科技手段形成水景效果,如許多缺水城市可利用雨水、中水、海水、太陽能等來滿足水景設計的需要。
同時,在水景設計前,需對當地自然環境、地形地貌進行詳盡的調查,從而設計出符合該地區的自然生態的水景,盡量少改變原有的地形地貌,保持與周圍自然環境的聯系,才能營造出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的綠色水景。
可持續的住區水景設計,是理想人居環境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多學科、多專業共同努力協調的結果。在設計中,要避免過于理想化的冒進天都,而應該因時因地因類制宜,根據小區的自然、經濟、人文等各方面條件來選擇技術及應用技術的程度,充分照顧業主住戶的接受程度,不但要創造生態可持續的水環境,而且要保證其可持續的運行與使用。
總之,創造可持續的居住區水環境,任重而道遠,但是時代的發展要求我們必須放棄以生態環境的破壞為代價的經濟發展模式,而代之以可持續之道。
參考文獻
[1] 俞孔堅,李迪華.城市生態基礎設施建設的十大景觀戰略 規劃師,2001,17(6):9-13
[2] 余穎. 生態居住區景觀設計與居住環境質量[J]. 廣西質量監督導報,2008,(9).
[3]郭泉林. 淺探現代植物景觀設計的生態理念與手法[J]. 山西建筑,2008,(16).
[4]李貴民,李道強,高祥斌,張復君,任秋萍,呂福堂. 城市景觀生態與生態園林設計[J]. 聊城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4).
[5]曾雙貝. 論城市生態景觀的規劃與居住區的設計[J]. 消費導刊,2007,(4).
[6]王寧. 生態城市與住宅小區園藝設計的思考[J]. 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15).
[7]胡禎英. 景觀設計與住宅小區環境設計的生態觀[J]. 黑龍江科技信息,2007,(10).
[8]石戰,尹士海,刁銳民,姚增福,許延婷. 生態保健型居住小區的設計與植物選擇[J]. 河南林業科技,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