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現代化城市綠地空間的論述---以海門市黃海路綠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城市規劃時間:瀏覽:

  摘要:街頭綠地、道路綠地要充分考慮使用者的需求,增加活動場地和必要的活動設施,對空間的分布及大小、形式進行分析調研。

  關鍵詞:城市綠地;廣場;空間;景觀、活動場所

  Abstract: the street green space, road green space should fully consider the needs of users, increase the activity field and the necessary activity facilities, space distribution and size, form analysis research.

  Key words: urban green space; Square; Space; Landscape, activity places

  中圖分類號: TU-0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言:

  道路綠地作為城市綠地系統中的組成部分,在體現城市形象,營造舒適的行車環境尤為重要,綠地中適當的設置活動場地、園路,增加綠地的活力,也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

  1.項目背景

  1.1城市概況

  海門市地處長江下游北岸,與上海市崇明島隔江相望,有北上海之美稱。地理位置優越,文化源遠流長,綜合經濟實力合基本競爭力都居全國百強縣(市),是公認的蘇中最具活力的縣市之一。

  1.2 自然環境

  氣溫、濕度:海門市年平均氣溫15℃,最冷月是1月份,平均氣溫3.0℃;最熱月是七月份,平均氣溫為27.2℃;極端最低氣溫為-9.3℃,極端最高氣溫為-38.0℃。全年無霜降期達222.8天,平均相對濕度為80.6%。

  日照、蒸發: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080.1小時,日照率為56.3%,多年平均年水面蒸發量約為1282.0mm。

  風:本地區季風期分明,秋季以北到東北風為主,冬季以西北風為主,春季以東南、東風為主,夏季以東南風為主。年平均風速3.4m/s.受臺風影響的時間時7-9月份,最多時8月份。

  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056.3mm,降水量的年際變化相對比較穩定。

  土壤:市區的土壤屬沿江農業區,比較肥沃。土壤以黃夾沙為主,部分地塊是沙底黃泥土、沙夾黃、犟黃泥等。PH值在8.0左右。

  1.3 建設周邊環境和現場

  黃海路道路景觀綠地西起越秀路,東至長江路,總用地面積約3.64公頃,道路北側主要是居民區用地和部分企業用地,道路南側有學校用地、居住區用地、市政府發展用地及企業用地。北側用地范圍較寬,且沿線臨河,地勢相對平坦但部分地段有面積較大的水塘存在,北側部分路段已有綠化。南側用地現狀相對簡單。道路臨越秀路一端的大塊綠地是視線的重點,也是提升這條道路景觀的亮點所在。

  2.綠地整體風格定位和理念

  2.1 景觀表達的目標及風格

  綠地主題定位為 “綠色、健康、文化、休閑”;設計目標體現 “都市綠洲——藍與綠的交響曲”,展示城市帶狀道路綠地的自然氣息,在繁鬧的都市中營造出一片生態、宜人且散發著地方氣息的城中綠洲。

  采用現代風格的景觀空間形態為主旋律表現現代的生態理念,結合地形、水面及小空間的特征,穿插傳統風格的造景手法,因地制宜地布置綠化和小品,創造親切宜人的空間,營造一個自然、清新、舒適的環境。設計風格:簡潔:都市的快節奏,現代人群的壓力,簡潔的風格既符合大眾審美觀又能很好表現景觀。現代:選材、造型上體現現代,并加以合理組織,營造現代的環境,與周邊的大環境自然融合;自然:以自然的手法配置植物,達到趨于自然、源于自然的景觀效果。

  2.2景觀表現的理念

  生態優先:在有限的范圍內,通過植物、水體、地形、小品的結合,盡可能豐富物種和景觀的多樣性,營造優美的綠色城市環境。

  特色突出:挖掘城市的文化內涵,通過環境的塑造展示城市的形象和精神風貌。

  以人為本:在突出景觀特色的同時,結合場地的設計,營造多個人性化的空間。場地中人是活動的主體,城市的綠化應充分考慮人群的特點,創造宜人的綠化環境和場所。通過綠木、青草、碧水、頑石、小品這些好的潛在修身養性、教育的素材。從人的心理及生活方式需求出發,組織誘導人的行為,添加景觀的趣味。

  3.主要功能區的空間布局分析

  3.1總體布局

  該段全長約440米,道路綠地最寬處約120米,綠地總面積約3.64公頃。用地周圍規劃為行政、教育和居住用地,現分布有海門實驗中學、海師附小南校區、海南中學、海南幼兒園、秀山新村等。現狀地面較為平坦,三面臨路一面臨水,內部將原有的水塘整合后形成開闔有度的蜿蜒曲折的水系,形成這個綠地的軸線。

  周邊新建的行政中心和周邊的小區形成綠地外圍的墻,并和行政中心附屬綠地相呼應,邊上的一條河流作為綠地的邊界,另一邊的道路形成了一個獨立的空間。

  這個綠地布局為:西北部健身活動區、中部生態休閑區和東部文化展示區三個主要功能片區。三個中心區為整個公共綠地的活動空間,由一條園路連接起來,形成了有開有合的空間布局形式。

  ⑴健身活動區功能布局分析:

  健身活動區位于綠地西北部,毗鄰越秀路及附近的居民小區,主要有中心活動廣場、林蔭健身場地、康體步道、休閑廊架、觀水小平臺、停車位等組成,旨在為附近居民提供一處室外交流和身體鍛煉的空間。中心活動廣場采用局部下沉式,和休閑廊架共同組成該片區的主空間,對地面的空間做了層次的分布,高的景墻形成了廣場的圍合空間,健身廣場活動區清晨或華燈初上之時成為周圍居民的聚會中心,集體健身、小型演出等活動令廣場充滿歡樂和生活氣息;林蔭健身場地集中樹陣布置形成了愜意的空間和私密的空間,人們三五成群在此休憩或健身;觀水小平臺、康體步道為喜歡安靜的人群營造出靜謐的小空間。

  ⑵ 生態休閑區功能布局分析:

  該區位于綠地中部,由原有水塘整理水系出來的水系,連通北部外圍水系,在綠地內形成大小變化、開合有致的人工水系。景觀布局依托整理后的水系,在沿道路邊緣做了微地形分割內外空間、隔絕噪音和粉塵,在自然式的綠地中引入了溪流水體。并因地制宜的通過地形改造(挖水系的土方就地平衡形成人工坡地)、親水平臺、水邊步道、觀景亭的設置共同營造出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生態型自然式空間,為城市居民保留了親近大自然的地方。

  ⑶ 文化展示區功能布局分析:

  在綠地東側毗鄰長江路段通過橢圓形的構圖將南北兩塊綠地相連,共同以小空間的形式形成一處文化和教育展示的區域,體現地域特征。主要表達了當地名人張謇、王個簃的文化底蘊,在景觀得以體現。

  北側方形小場地的旱噴泉形成綠地水系的水源,借曲水流殤之形展示王個簃的山水畫論思想,并通過石景刻字點題。

  南側園形小場地張謇半身雕像,并通過設置在道路邊緣綠地中的矮墻展示其教育思想和事跡,激勵后人,也同時豐富了整個廣場的空間層次。

  3.2地面空間(綠地、水體與泊岸)分析

  ⑴綠地地面

  為了分隔空間、遮擋視線形成獨立的活動空間,在豎向上適當的做了緩坡地形。在水系的兩側做了地形,形成夾景、對景,給人一種時緩時急的意向沖擊感。

  ⑵水體面

  水體的景觀采用的理水方式是:水面收緩水、疊水、旱噴等景觀。以曲水為主,體現“曲水綠蔭”,水體周圍布較寬的淺水區種植各種水體植物,滿足水源在進入景觀水系前的自凈和生態功能。中間寬闊水體為平靜水體。

  ⑶駁岸面

  硬質卵石、塊石泊岸硬質垂直泊岸

  軟質自然生態泊岸

  3.3 視線開敞空間分析

  以活動場地、駐足場地形成視覺中心向外輻射,主要的景觀節點形成景觀軸線,再沿著景觀軸線向外放射視線,形成完整的游覽線路。

  3.4 交通組織空間分析

  合理組織交通流線,盡可能的方便周圍居民的使用方便,主路寬度2.4m-3m,次級園路寬度1.5-1.8米;游步、汀步道寬度1.2米。

  4.結束語

  每個綠地空間的布局都是融于周邊環境,道路綠地是城市規劃環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城市空間的節點。它的分布和功能定位取決于城市的整體設計。黃海路綠地的景觀空間布局在其獨特性的同時,存在著普遍性。綠地空間的多功能復合,空間的多層次,綠地的文化內涵充實,現代道路綠地無論其功能、內容和形式都必須適應和滿足現代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道路綠地的空間布局與規劃在文化內涵方面,也是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山市| 铅山县| 犍为县| 资源县| 乐东| 历史| 双峰县| 伊金霍洛旗| 当涂县| 萨嘎县| 惠来县| 乌拉特前旗| 弋阳县| 陆河县| 盈江县| 常山县| 竹溪县| 旺苍县| 上林县| 青河县| 浦江县| 曲沃县| 乌拉特前旗| 莆田市| 正阳县| 亚东县| 柞水县| 隆昌县| 留坝县| 颍上县| 封丘县| 新绛县| 高州市| 武隆县| 克什克腾旗| 沈阳市| 辽中县| 略阳县| 玉山县| 安平县| 酒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