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隨著城市化發展的日新月異,道路設計的種種方案也逐漸層出不窮。市政道路設計活動中的人性化設計理念和環境理念已成為市政道路設計發展的必然趨勢。
關鍵詞:道路設計 新思念 設計理念
隨著城市交通日益發展,對市政道路質量提出更高要求,道路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但直接關系到城市居民的行車安全,對車輛的燃料消耗、輪胎磨損等也會產生重要影響。而市政道路路線設計又是道路建設之根本,道路建成后將是長期存在的,它對沿線的經濟發展、土地利用、居民生活、工農業生產以及自然景觀、環境協調等都會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在進行公路路線設計時,如何根據地形等條件合理地選用各種線形要素,并巧妙地組合,是道路設計者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一、 質量是道路設計的重要環節
工程設計的好壞, 設計對于施工、 監理和養護對城市道路的質量和路用性能起決定性作用。 深入細致的可研、方案、 擴初和施工圖,是保證設計質量的前提。 但在實際工作中,不少項目籌備過程的規范性和科學性較差,業主往往不要求設計單位做可研報告,即使是城市主要道路也不例外,缺乏路網協調性的交通分析。交通分析包括流量、 流向、 車輛組成、 車速、 周邊路網等的系統考慮。道路等級的定位、 規模的確定都依賴于交通分析,如果僅給出個規劃紅線,而忽略了交通分析,就會出現新路修好了,擁堵隨后又出現了,設計人員也成了頭痛醫頭、 腳痛醫腳的工程醫師。沒有正確的交通分析,是很難做好與周邊路網相協調的城市道路設計的。我國現在許多大中城市出現的擁堵現象很多與路網不夠協調有關,所以,充分重視交通分析是城市道路設計中十分重要的環節。
二、道路施工的技術問題
1、土方施工
施工前先清除雜物、 植被等障礙, 整理施工現場, 在工程用地范圍內的所有草皮、 樹木、 樹墩、 樹根和垃圾予以清除運走。 測量人員按設計圖紙定樁測量放樣, 標定道路坡度。 按劃分的區段用反鏟挖土機進行開挖, 機械開挖時,為減少對土層原狀土擾動, 底部預留 15cm的保護層, 只能采用人工清理。棄土采用 5t 自卸車運至建設方指定的棄料場或用于場地平整或道路回填。余土采用人工修整, 采用機械打夯, 夯填時一定要控制土壤的厚度, 含水量及壓實遍數, 夯填完畢須經質監及建設單位認可方可進行下道工序。
2. 路基、 溝槽回填土沉陷
路基的強度和穩定性是保證路面強度和穩定性的基本條件, 由于城市道路的地下部分鋪設了各種不同的管線,因此,其溝槽回填的密實度對道路路基的影響很大, 道路路基施工中, 路堤填筑和管線溝槽回填是路基施工的關鍵部位回填土壓實的質量通病為超厚回填、傾斜碾壓、 填土不符合要求, 這些均會造成回填土達不到標準要求的
密實度, 從而導致路基和路面結構沉陷, 管體上部破裂, 無筋管還可能被壓扁。其中傾斜碾壓會使得碾輪不能發揮最大的壓實功能, 坡度越大損失的壓實功就越大; 填土中如夾帶塊狀物, 妨礙土顆粒問相互擠緊, 達不到整體密實效果, 另一方面塊狀物支墊碾輪, 產生疊砌現象, 使塊狀物周圍留下空隙, 日后發生沉陷; 如果回填的土層其含水量是處于飽和狀態的,不可能夯實,當地下水位下降, 飽和水下滲后,將造成填土下陷, 從而危及路基的安全。
3、穩定石粉層——純石粉與6%水泥
水泥石粉在使用前應在施工現場用機械拌制,然后及時運至施工點攤鋪。測放穩定層中線及邊線,沿中線及邊線每隔5m設一指示樁,并在指示樁上用明顯標記標出水泥穩定層的設計標高。水泥穩定層石粉拌和料按設計配合比所規定的用量每槽過秤,采用機械拌和。水泥用量與石粉用量按設計要求的6∶94取用,專人負責控制下料。水泥石粉穩定層分兩次攤鋪,每層壓實厚度≯15cm。控制好穩定層的松鋪厚度,水泥穩定石粉層的壓實系數約為1.3~1.35,因此松鋪厚度應為設計厚度乘以壓實系數。混合料采用機械松鋪攤平后,即使用12t~15t壓路機行輾壓,其碾壓次數應不小于6次,并以平整密實無明顯輪跡為止。輾壓過程中應有專人負責測量控制完成面標高和平整度,邊碾壓邊進行基面檢修。穩定層碾壓完成后4小時應進行淋水保養,保持表面濕潤。養護時間在平均氣溫15℃以上時不小于3天,保養期間不得有機械通過穩定層。
4、砼路面
砼路面模板一般采用定型鋼模板,安裝模板時按道路板塊寬度逐板進行。模板應按放線位置垂直支立,支撐要牢固,模板內側應平直,板底不得漏漿。模板應預留傳力桿孔洞,模板頂面高程應為路面設計高程。模板安裝完成后,必須進行復測,模板頂面標高允許誤差為±2mm,并按設計要求埋設傳力桿。攤鋪縱向進行,砼路面按照設計板厚一次攤鋪到頂。砼振搗采用插入式振搗器,平板振蕩器、振尺三者結合振搗致密。振搗過程應同時輔以人工削高填低,大致整平,填補面層應用同時拌和的砼,但要剔出較大的碎石,嚴禁另拌水泥砂漿填補或撒水泥粉抹面。砼振實滾平后便可做面,做面宜分兩次進行。做面前應先清邊整縫,填孔修角,然后用磨板壓實再用木模板抹平,待砼表面無泌水時,再作第二次抹平。做面后用掃帚在砼路面上作拉毛處理。砼終凝后即可進行淋水或覆蓋養護。淋水要連續,使砼經常處于濕潤狀態。養護不應少于7天,養護期間禁止車輛通行。砼路面切縫在搗筑后1天~3天內(6MPa~12MPa)進行,縮縫每5m設置一道,切縫采用切縫機來進行。
5、路邊石邊石必須穩固、順直、無折角,頂面應平整無錯牙,邊石之間用水泥砂漿填縫,邊石背后回填必須密實。鋪砌預制邊石預留1cm縫。破損、變形、尺寸不合格的邊石不得使用。施工時邊石必須濕潤,基層座漿必須飽滿,抹縫嚴密。5、人行道首先需對人行道的土路基進行機械壓實,保證土基密實度達到國家標準。然后鋪設10cm厚的水泥石粉穩定層,檢平壓實后再用3cm的砂墊層調平砌筑人行道預制磚。鋪設人行道預制磚時應輕輕平放,用木錘輕敲壓平。鋪砌人行道預制塊時,應縱橫通線,確保預制塊砌筑順直。鋪設人行道完成后,應及時養護三天后方可通行。鋪砌應平整穩定,不得有翹動現象;人行道面層不得有積水現象;人行道的縱、橫坡應符合設計要求。預制磚表面不得有蜂窩、露石、脫皮、裂縫等現象;不得使用變形、爛邊、斷角等預制件。
三、市政道路設計新思路
3.1 自主創新
在當今環保、 節能問題日益突出的情況下,有關職能部門、 行業協會、 設計單位、 業主部門大力提倡自主創新,鼓勵合適的新技術、 新工藝、 新材料、 新方法在道路工程設計、 建設中的運用,是很有必要的。
3.2 靈活設計
我國南北氣候差異大,東西地理特點多,所以在使用規范時要有一定范圍的靈活性。值得探討的國內設計道路的標準是按全國的城市道路的設計規范或公路有關的設計規范,各省市區的設計單位、 設計人員都得按規范設計,這在設計中不免出現雷同,所以要求在設計中要有靈活性。
四、結語
城市經濟飛速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決,原有的設計理念及規范已漸漸的不適應這個時代,我們的設計工作者也應在施工中做到施工組織嚴密,全員質量意識增強,各個環節不放松,這樣就一定能鋪設出既經濟耐用又安全舒適的城市交通線。
參考文獻:
[1]閆麗《市政道路施工技術探討》【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7.(06)
[2]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JTJ033-95).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3]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規范,(JTJ034-2000.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