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依江而建,是一座濱水城市,一江碧水是黑河最寶貴的自然資源。通過對黑河市城市規劃的參觀,我深深地體會到黑河市在城市規劃中所突出體現“濱水”這一特色和主題,很好地把城市規劃建設與城市風貌有機結合,確定了濱水城市建設方案,在推進濱水路、濱水橋、濱水綠、濱水亮、濱水建筑、濱水公園、濱水景觀、濱水文化“八濱”建設過程中,突出把握好“四性”,把城市水文化的靈性控掘得至純至深,把黑河打造成了具有個性美感和具有親和力的城市,更為其他城市的規劃建設提供了很有價值的參考。
(一)突出宜居性,營造舒適健康的人居環境。人是城市的主體和核心,城市發展的最終目標是營造舒適的人居環境。根據2007年建設部公布的《宜居城市科學評價標準》,生活環境宜居城市最核心的指標,主要體現在空氣、自然環境等方面,北方寒地同樣能夠打造宜居城市。黑河市從空氣和溫度入手,著重突出做好幾個關鍵環節。一是改善空氣質量。過去黑河棚戶區面積大,每到冬季,市區基本上被煤煙籠罩。近年來,黑河市抓住全省加快“兩棚一草”改造機遇,在省建設廳和發改委、財政廳的支持下,擠出財力,出臺政策,啟動實施了棚戶區改造工程,累計完成投資23.2億元,拆遷75萬平方米,開工162.3萬平方米,建成97萬平方米,既改善了群眾的居住條件,又解決了棚戶區煤煙污染問題。此外,還通過脫硫改造,每年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4500噸。拆除小區供熱煙囪106根,供熱全部并入大網,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達到350天,空氣質量明顯改善。二是減少道路揚塵。近四年來,共投入資金5.2億元,新建和改造車行道31.8萬平方米,人行道18.6萬平方米,硬化面積占全部街路的98%以上。三是提高供熱標準。建成了海瀾熱電廠,新增供熱能力200萬平方米,供熱期內居民平均室溫保持在22度以上。
(二)突出生態性,建設靈秀自然的園林城市。依托黑河依山濱水的自然優勢,著力建設與水相呼應、相協調的自然環境。一是增加濱水空間。啟動了黑龍江公園四期建設,增加面積8公頃,建成后總面積達到62.5公頃,成為全省較大的濱水公園。建成了龍濱公園和江天廣場,新建了大黑河島天然生態植物園及人行橋橋頭廣場、北岸廣場,為群眾提供了更多濱水休閑娛樂的去處。二是增加公共綠地。對202國道連接線、機場路等出城口和通江路、環城路等景觀路,進行了重點綠化,建設了喬灌花草相結合、層次分明的綠化帶。在黑龍江公園、王肅公園、龍濱公園等室外公共空間,增加樹木30余萬株。累計投入綠化資金6000多萬元,新增綠地77公頃,綠地總面積達497.7公頃,綠化覆蓋率29.9%,綠地率26.9%,人均綠地17.6平方米。三是增加小區綠地。投入資金3500萬元,綠化小區68個,種植種類果樹1.2萬株,綠蘺3.5萬株,草本花卉31萬株,鋪裝草坪2.4萬平方米。
(三)突出連續性,傳承統一協調的建筑風格。經過多年的發展積淀,一個城市的歷史文脈所形成的文化個性,往往都凝結在建筑上。黑河城市雛形在19世紀中葉以前,1910年就形成了老城區的基本格局,現存一幅極其珍貴的1920年前后拍攝的城市合影照片,歐式建筑鱗次櫛比,精致典雅。這些早期建筑是黑河歐式建筑的最初起源,奠定了城市風格的基礎并一直影響至今。在城市建設過程中,黑河堅持傳承歷史文脈,保持城市建筑的連續性。在新建筑的打造上,按城市風貌規劃要求,突出歐式建筑風格,并輔以鮮明的現代風格,體現異國內情與現代時尚相融合的特色。建設的東部新城區,改造的西南部棚戶區以及榮耀世紀、中超名苑、昌輝雅典等建筑,均體現了這種風格。在舊建筑的整飾改造上,按照城市風貌規劃對建筑風格的要求,陸續對王肅街、中央街、環城路、通江路“兩街兩路”臨街建筑物裝立面進行大面積改造。在改造中堅持把好立面造型設計、樓體荷載安全鑒定和建筑施工質量關。在街景布局上,注重單體和群體建筑相和諧。不論新樓建設,還是舊樓改造,都要求遵循城市主體風格,每一個項目必須提交三套以上設計方案,由城市規劃委和專家評審,有的方案經過十幾輪調改后才實施,初步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城市建筑風格群。
(四)突出藝術性,打造品位獨特的景觀城市。在城市建設中,是打造城市中具體的景觀,還是打造整體上的景觀城市?其想法是,口岸旅游城市應該作為一個整體景觀來打造,突出地域牲,增加藝術氣息。一是通過亮化來渲染城市夜景。聘請重慶、上海、大連等地知名設計單位進行設計,并從眾多的設計效果圖中精心挑選藝術品位獨特、與黑河城市風格相吻合的方案,的色彩搭配注重以暖色調為主,冷暖色系協調相間,塑造出既體現現代氣息、又充分展示寒地濱水城市凈氣質的夜景。二是通過綠化來構建城市景觀廊。在城市綠化景觀的建設上,根據不同的道路斷面形式和道路兩側建筑功能,采用喬灌木相結合,形成高低錯落有致的藝術效果。三是通過細部建筑符號色彩營造城市的禮堂界面。黑河市區窄街道居多,人行其中,視野角度更多看到的是建筑的細部,而不是建筑的輪廓。在窄街道上,突出細部的養老金,無論是新建和改建,都按照城市風貌規劃的要求,請有關專家悉心審圖,力求美感。在色彩上以暖色調為主,采用黃、米黃、紅褐等色彩,每一區域內主色控制在三種以內。四是通過雕塑小品來裝扮城市空間。在黑龍江公園設置了“母親”、“冰車男孩”、“對弈”、“男孩與熊”等雕塑,在中央步行街設置了“歡樂購物”雕塑,主要街路設置了具有觀賞性的“候車亭”、“燈桿花籃”、“三角燈房”等小品,在202國道入城口設置了“時空隧道”城市數字組雕。沿街道路指示牌、廣場座椅也力求體現藝術性和地域特征,為城市風貌注入了生命力,打上了鮮明的地域符號。
以上只是黑河的城市規劃中很少的一部分,但卻充分體現了黑河在城市規劃建設上的獨特設計和創新理念,對我們的城市建設規劃有很好的啟示和借鑒。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克東縣是齊齊哈爾市西北部的一個小縣。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和時代進步,城市規劃建設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在城市規劃建設上還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從黑河的城市建設中,我們看到,一個地域如果具有一定的山水特征,對城市規劃將起到積極的作用。克東縣在自然優勢上,縣內有雋永靈秀的二克山、素有“天然氧吧”這稱的東興和愛華林場、水源豐富的82號水庫和鹿角湖、歷史悠久的金代蒲裕路遺址、規模宏大的楞嚴寺和鐘德寺等資源,這些都是克東縣今后城市開發的寶貴資源,有很大的規劃空間和文章可做,希望黑河的經驗能為克東縣的發展提供有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