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20世紀中國交通運輸業財務會計改革研究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車輛管理時間:瀏覽:

  [摘 要]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后,開始建立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為了適應高度集中統一的計劃經濟的特點和要求,引進了前蘇聯的會計模式,結合中國的特點,有所創新,形成了為計劃產品經濟服務的會計學體系。

  [關鍵詞]:交通運輸業,財務會計改革,經驗與反思,基本思路

  前 言

  隨著企業會計具體準則的陸續發布以及《企業會計制度》于2001年元月1日起施行,我國企業財務會計改革以新的面貌進入了21世紀。新的世紀是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時代。隨著中國加入“WTO”,我國企業財務會計與國際慣例全面接軌,已成為不可動搖的歷史發展趨勢。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深化國民經濟管理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國的財務會計改革取得了巨大的進展;交通運輸業的財務會計改革工作也成效顯著,對加強交通行業財務管理,規范交通企事業單位會計核算行為,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成績不容抹煞,但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認真總結我國交通運輸業財務會計改革與發展所取得的成功經驗,并對改革中所出現的問題進行深刻反思,將有利于規范今后交通運輸業財務會計改革行為,更好地為交通運輸業的快速發展服務。

  一、我國交通運輸業財務會計改革的歷史發展進程

  1840年以后我國經濟體制的多次變革,導致了三次重大的會計改革。1840年鴉片戰爭和帝國主義列強的入侵,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外國侵略破壞了封建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基礎,加速了自然經濟的解體,同時造成了發展資本主義的某些客觀條件,促進了資本主義現代工業的產生,也加快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與自給自足經濟相適應的傳統中式簿記,已難以適應當時經濟管理的需要。西方復式簿記的傳入,導致了我國近代史上第一次重大的會計改革。1905年清代著名學者蔡錫勇所著《連環賬譜》一書,將西方借貸記賬法正式引入我國,掀起了中國會計發展史上第一次會計改良、改革運動;本世紀二、三十年代,以中國著名會計學家、教育家潘序倫先生為首的改革中式簿記學派和以中國著名會計學家徐永柞先生為代表的改良中式簿記學派為借貸復式簿記在我國工商界的推廣使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由于中國地大人多,經濟發展不平衡,且受傳統思想的束縛,西方復式簿記的推廣使用僅限于大城市和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改良與改革的爭議并未真正解決,大部分地區仍沿用傳統的中式簿記。這意味著這一時期的會計改革是不徹底的,改革的任務并未完成,這是由當時的仍以自然經濟為主導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所決定的。

  蘇聯模式的引入是對舊中國會計理論、制度、方法的變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全面、徹底的會計改革,也是中國會計發展史上第二次重大的會計改革。在當時特定歷史條件下,這次會計改革對于在全國范圍內統一會計方法、建立會計秩序、提供會計信息、培養會計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此期間于1962年所做出的“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的科學論斷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意義。1979年前的三十年中,根據不同時期經濟發展與管理的需要對會計學體系和會計制度體系進行了芳干改革,并開展了關于社會主義會計理論問題的研究,結合中國的特點創立了增減復式記賬法,并進行了借貸記賬、收付記賬和增減記賬等三種復式簿記的對比、分析和應用,這些都是對前蘇聯會計模式結合中國特點所進行的發展與完善,是由計劃經濟體制下經濟管理的需要所決定的。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了進行國民經濟管理體制改革的戰略決策,使我國的會計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1980年10月29日至11月7日召開的全國會計工作會議,改變了“會計是經濟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的提法,指出“會計是經濟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對我國的會計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1991年7月財政部印發了《會計改革綱要(試行)》,明確了我國會計改革的方向、目標和主要任務。《綱要》指出:“會計改革的指導思想是,堅持改革的社會主義方向,強化會計的經濟管理職能,促進雙增雙節,提高經濟效益。”該綱要對指導會計改革沿著正確的軌道前進,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1992年黨的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總目標,使我國的會計改革找到了立足點。伴隨著1992年11月30日《企業財務通則》和《企業會計準則》的出臺,以及隨后10個分行業財務制度和13個分行業會計制度的陸續頒布,標志著我國第三次重大會計改革邁出了轉軌變型的關鍵性一步。如果說1979年以來在會計改革上所作的一切努力屬于第三次重大會計改革的預演和基礎準備的話,則圍繞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所取得的一系列會計改革的突破性進展,表明第三次會計改革已全面展開。隨著四個會計基本假設和十二個會計核算一般原則的出臺,確立了借貸記賬法和權責發生制在會計核算制度體系中的主導地位。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制度改革也隨之緊緊跟上。1996年10月《事業單位財務規則》、1997年《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以及隨后分行業事業單位財務制度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陸續出臺,標志著事業單位財務會計改革工作也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從1997年開始,伴隨著企業具體會計準則、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企業會計制度、金融企業會計制度以及證券投資基金會計核算辦法等規章的發布,企業財務會計制度改革又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

  目前,通過深化改革所初步形成的我國企業財務會計法規制度體系包括:

  會計法律——主要是指1999年10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24號修訂后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財務會計法規——包括2000年6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87號發布的《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和1990年12月31日國務院發布的《總會計師條例》。

  財務會計規章——主要是指1992年11月30日以財政部部長令的形式發布的《企業財務通則》和《企業會計準則》。

  財務會計規范性文件——主要包括企業財務制度、會計核算標準、會計基礎工作標準、會計業務工作標準、會計人員管理制度、會計工作管理制度等。

  企業財務制度主要是指2003年7月1日開始實施的10個分行業財務制度以及以后陸續發布的其他財務制度。

  會計核算標準包括企業會計準則體系、企業會計制度體系和專業會計核算辦法。其中,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包括已發布的16項具體會計準則;企業會計制度體系包括財政部財會[2000]25號印發的《企業會計制度》和財會[2001]49號印發的《金融企業會計制度》以及即將發布的小規模企業會計制度;專業會計核算辦法包括2001年9月12日財政部財會[2001]53號印發的《證券投資基金會計核算辦法》、2002年9月21日財政部財會[2002]17號印發的《電信企業會計核算辦法》等。

  會計基礎工作標準主要指1996年6月17日財政部財會字[1996]19號印發的《會計基礎工作規范》。隨著1999年10月31日修訂后通過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于2000年7月1日起實施,《會計基礎工作規范》也有待于做出新的修改。

  會計業務工作標準主要指《內部會計控制規范》。目前已出臺的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包括2001年6月22日財政部財會[2001]64號發布的《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基本規范》和《內部會計控制規范——貨幣資金》;•2002年12月23日財會[2002]21號發布的《內部會計控制規范——采購預付款(試行)》和《內部會計控制規范——銷售與收款(試行)》。有關實物資產、對外投資、工程項目等規范將陸續出臺。

  會計人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財政部財會字[2000]5號印發的《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財政部、監察部財會[2000]12號印發的《關于實行會計委派制度工作的意見》、財政部財會字[1998]4號印發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暫行規定》以及財政部、人事部財會[2000]11號印發的《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暫行規定》等規章。

  會計工作管理制度主要包括1998年8月21日財政部、國家檔案局財會字[1998]32號印發的《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等規章。

  以上財務會計法規制度體系的構成,初步塑造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會計模式的基本框架。

  1995年12月15日,財政部發布了《會計改革與發展綱要》,提出“到本世紀末,我國會計改革與發展的總目標是: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相適應的會計模式的基本框架”。“在實現以上目標的基礎上,再經過10年左右的努力,形成比較成熟和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會計模式,實現會計的現代化、法制化”。目前,我國已初步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會計模式的基本框架,《會計改革與發展綱要》提出的改革的一步目標已經實現;目前正在努力奮進,爭取早日實現第二步奮斗目標。

  1998年初財政部陸續頒布的“新制度”(《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新準則”(具體會計準則)以及2001年元月1日開始實施的《企業會計制度》所反映的其他改革思路包括:(1)逐步地用統一會計制度替代分行業會計制度,以適應企業多樣化投資、多角化經營的發展要求。(2)逐步地用會計準則替代統一會計制度,由企業根據會計準則的規范要求并結合自身經營的特點制定企業的會計制度。(3)用會計制度或會計準則統一規范企業的會計行為和財務行為;也就是說,沒有必要再頒布與會計制度相并存的企業財務制度。(4)企業的各項財務開支標準主要靠企業自己來制定,與稅法規定不符的在納稅時依法進行納稅調整處理。這為交通運輸業財務會計改革提供了依據。

  交通運輸業的財務會計改革是在全國財務會計改革大環境的影響和推動下進行的。曾經分別于1980年12月、1986年12月和1989年12月修訂頒發的《國營交通運輸企業會計制度》,較好地適應了當時交通運輸企業改革發展的需要,對規范交通運輸企業的會計行為發揮了重要的作用。1987年11月24日,交通部根據國務院公布的《國營企業成本管理條例》精神,印發了《海、河港口企業成本管理辦法》、《海洋運輸企業成本管理辦法》、《內河運輸企業成本管理辦法》、《汽車運輸企業成本管理辦法》等,為國營交通運輸企業加強成本管理提供了新的制度依據。1987年11月19日,交通部以(87)交財字828號印發了《公路養護會計制度》和《公路養護單位成本核算辦法》,為我國公路養護單位加強成本管理、規范會計核算行為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一制度至今仍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徐州市| 浦东新区| 尉犁县| 儋州市| 宿州市| 厦门市| 新昌县| 榆林市| 太原市| 通榆县| 中卫市| 朝阳区| 平江县| 汝州市| 阿城市| 延长县| 玉环县| 吉安县| 长寿区| 阜康市| 福清市| 巴东县| 白水县| 正宁县| 文安县| 博野县| 大宁县| 徐汇区| 邢台市| 额尔古纳市| 伊春市| 任丘市| 平江县| 饶平县| 余江县| 淳化县| 上栗县| 团风县| 遂溪县| 白朗县| 沾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