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關鍵詞:工程認證;教學改革;車輛工程
為了適應國家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汽車行業轉型的需要,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國家一流專業建設與“新工科”建設的背景下,如何培育適應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系統掌握車輛工程及相關學科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與基本技能,能夠在車輛工程及相關領域從事車輛設計、制造、試驗、管理等相關工作,具有一定國際視野、良好的職業道德和人文素養、團隊合作意識、創新意識、工程實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復合型高素質人才已成為車輛工程專業人才培養中至關重要的環節。
當前,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國內工程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工程教育國際互認的基礎。工程認證的重要標準是成果導向教育(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評價的焦點是全體畢業生的能力水平達到工程認證標準規定的畢業要求,這要求高校在辦學條件、師資配備上,任課教師在課程建設、教學設計等環節都以學生畢業能力的達成為中心目標進行,不斷促進專業持續性改進機制的建立。
近年來,我校車輛工程專業對照工程認證標準不斷完善專業建設,通過行業所需的畢業生能力要求反推專業課程設置,認真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調整本專業的課程體系,并針對全部專業課程開展了符合工程認證的教學實踐。
1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成果導向、持續改進”的原則
對于專業認證建設中應始終把握和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成果導向、持續改進的原則。其中“成果導向”的“成果”的涵義是指學生通過階段性學習獲得的能力素質,表現為:成果是學生完成全部學習活動后獲得的最終能力而非前期學習結果的均值或簡單累加;成果是實用的經驗和技能,是學生內在轉化的過程,使其能將所掌握的知識用于解決實際問題,并具備從業所需的道德、價值觀等。
為此,專業課的教學重點應當立足于學生最后學到了什么,獲得了怎樣的能力。需要對專業課程教學體系和每門課程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詳細設計,以確保全體畢業生畢業能力的達成,符合汽車行業的用人需求。
1.1以工程認證標準研討修訂
適合我校實際、車輛工程專業定位的人才培養方案,明確了培養目標和12項畢業要求、課程分解指標點與權重矩陣,初步確立了車輛工程專業各教學環節對應課程目標點的達成度評價方法和持續改進機制。
首先,在車輛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對標修訂和課程反向設計過程中,應考慮按照教育一定要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基本原理,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社會對本專業人才需求具有較高適應度是本專業的辦學定位。我校確立的車輛工程專業的學生在畢業5年左右應達成以下培養目標如下:
(1)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工程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有意愿并有能力服務社會;
(2)能夠應用數學、力學等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工程技術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對復雜工程項目提供系統性的解決方案,并能將現代信息技術運用于學習、工作和社會實踐活動;
(3)能開展多學科、跨文化的技術交流,具備團隊協作、溝通、表達和管理能力;
(4)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職業工作和社會環境,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和創新意識,能夠自主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能。
其次,充分利用現有教師隊伍、教學資源、基礎設施和條件實現車輛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保障度,以滿足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要求。為了提高現有教師隊伍素質,加快專業建設發展的師資隊伍保障,車輛工程教研室重視人才引進和青年教師的培養提升,教研室4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全部具有半年以上的海外留學、訪學經歷,還選派部分教師前往國內名校訪學研修,將所學到的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積極融入車輛工程專業的本科教學中,極大地促進了教師能力的提升,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及形式,同時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了課堂教學效果。
之后,通過教學質量保障體系運行的有效度,特別是科學的達成度評價方法和持續改進機制,來保障本專業教學質量提升體系的有效運行。
最后,通過畢業生、用人單位的滿意度評價作為人才培養目標達成結果和持續保障機制反饋建設的一項佐證指標,可以用于反映本專業辦學目標和定位是否準確。由此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反饋評價系統,促進全體畢業生畢業能力的達成。
1.2建立課程教學改革、考核與評價體系
結合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理實一體化項目式教學模式、課賽結合等教學模式,完成課程建設,改善課堂教學效果,強化課程過程考核的成績評定機制。
專業課教師集中力量梳理課程體系,完善課程建設,為車輛工程專業的工程認證申報打下了扎實基礎。專業課教師按課程組積極探索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與理實一體化項目式教學模式在各門專業課中的使用,通過更新教學內容、教學手段,促進師生互動,改善課堂教學效果,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團隊先后建設獲批《汽車構造》自治區級精品課程、《汽車設計》校級精品課程、《拖拉機汽車學》校級精品課程、《汽車構造》校級示范課、《車輛工程專業創新實踐》校級示范課預建設課程。
專業課教師通過不斷積累教學改革經驗,顯著改善了課堂教學效果,從而有利推進了工程認證中的教學改革,近年先后開展了七項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研究,包括:“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在車輛工程專業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汽車設計》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的研究與實踐、《汽車故障檢測與診斷技術》課程項目式教學方法的探究、基于理論與實踐深度融合的《拖拉機汽車學》課堂教學改革與實踐、“實踐育人”背景下的《車輛工程專業創新實踐》課程建設研究、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在車輛工程類課程中的應用實踐研究——以汽車構造課程為例、車輛工程專業面向產出的持續改進評價機制的探索。專業課教師團隊于2018年獲批“汽車類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改革”校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018年獲批“汽車構造課程自治區級教學團隊”。
推薦閱讀:車輛調度相關的論文發表期刊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