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隨著全球環境問題逐漸加劇,國內外企業和學者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重視程度逐漸增加。論文根據2013—2018年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狀況,通過對比對我國目前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現狀進行了研究。通過對比發現我國上市企業環境信息披露質量問題,提出了與問題相對應的解決策略,以期幫助企業和社會維護更好的信息披露大環境。
【關鍵詞】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解決對策
1 引言
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逐漸加快,環境污染問題已經成為了當務之急。尤其是許多工業企業對環境的污染已對人類的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在這一背景下環境會計這門學科也在國內越來越被重視。而作為生態文明建設主體的企業,是否正確在財務報表中披露反映其社會責任履行狀況的環境會計信息,是國家、企業利益相關者和社會公眾共同關注的重要問題。
從國內外學者的研究來看,環境會計理論內容研究已相當寬泛,但深度不夠。研究結論大多浮于理論層面而并沒有與實際操作銜接,從理論到實踐的轉換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投入。除此之外,企業在披露環境信息時面臨著許多不同的聲音,眾說紛紜的結果對環境信息的披露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本文在此基礎上利用文獻分析法和比較分析法,通過近幾年我國上市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情況,發現其存在的問題,找出原因,最后得出相對應的對策。
2 我國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現狀
由于環境問題已然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國外許多經濟學家開始將環境問題與會計核算相互結合。早在20世紀70年代,正式的環境會計體系已經建立于西歐一些地區。現在西方大多數企業對于自身環境方面的會計信息的披露秉承著主動與自愿的特點。由于法律的嚴格和企業相關利益者與社會公眾的督促,這些都促進了西方國家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體系的建設和完善。
而在國內,國家對空氣質量、綠化水平等方面高度重視,反映環境會計工作結果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在被要求披露環境會計信息的重污染企業中,占比較高的為上市公司,其中只有大約50%的公司會主動披露環境會計信息,但是披露的信息也存在很大問題。
如表1所示,上市公司是我國發布相關環境責任信息報告的主體。數據顯示,盡管披露環境信息的企業每年都在增加,但總體來說披露比例仍然較低,披露總體平均得分不足40分,處于發展階段。除此之外,報告指出,報告信息披露必須要經過第三方機構的審驗,這是不可缺少的環節。《中國上市公司環境責任信息披露評價報告(2018)》顯示:在928家上市公司的披露報告中,僅有101份報告經過了第三方機構審驗,較往年有所提升,但在總體上顯示披露信息的公信力仍有待提升。
3 我國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
3.1 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不高
我國目前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暫無具體的統一要求,現階段大部分企業環進行披露時,往往只選擇有利于企業自身發展的信息進行披露。而對于那些偏負面但同時對環境和企業的發展有共同作用的信息避之不談。企業在披露環境信息時趨利避害,避重就輕。除此之外,由于沒有明確規范的信息披露形式,各行業間形式不相同,導致信息沒有可比性,無法在不同企業間、不同行業間進行比較[1]。
3.2 主動披露企業數量較少
從目前的政策來看,我國目前只強制要求重污染行業中的上市公司進行環境信息的披露,而非重污染行業企業可根據企業自身意愿自主選擇是否進行環境信息的披露,國家并沒有對此作出明確要求。但從數據來看,主動披露的企業數量較少,除占一定比例的上市公司進行披露外,仍然有一大部分上市公司和許多未上市公司沒有進行披露。
3.3 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內容有缺陷
從目前的上市公司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來看,大多數企業更喜歡披露與環境相關的貨幣信息,如排污費、環保稅費或者政府的相關補助。而非貨幣信息,如環保效益等指標在環境會計信息報告中很少體現。這導致無法滿足報告使用者在投資、籌資、決策等方面的需要,也無法了解該企業是否能夠以更加健康和良好的形象持續經營下去[2]。
推薦閱讀:會計怎么發sci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