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guī)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yè),沒有后顧之憂
來源:期刊VIP網(wǎng)所屬分類:財務會計時間:瀏覽:次
探討當前經(jīng)濟內部控制與財務風險管理的上有何聯(lián)系呢,同時當前財務建設管理的新發(fā)展應用措施有哪些呢?應該如何加強對財務建設的新應用發(fā)展呢?在目前財務建設的新應用管理條例又有哪些呢?《財會研究》作為一種專業(yè)性的宣傳媒介,主要以黨的方針、政策為指導,重點反映財政、會計、財務等領域的研究成果,為廣大財會工作者探討理論和研究實際工作問題、交流經(jīng)驗、溝通信息、學習業(yè)務提供園地和幫助,是財經(jīng)科研部門、經(jīng)濟及財經(jīng)院校從事科研、教學的優(yōu)選輔助參考資料。
摘 要:國外學者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就進行了財務風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財務風險預警模型的研究,其研究經(jīng)歷了從簡單易懂的單變量模型到綜合的多變量模型。Fitzpatrick(1932)最先運用單個財務比率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模型,他將19家樣本公司分為破產組和非破產組,通過對比分析多個財務比率,發(fā)現(xiàn)凈利潤/所有者權益和所有者權益/總負債這兩個比率對財務風險有較強的預警能力。在此基礎上,Beaver(1966)將79家處于財務困境的公司和79家相同規(guī)模的運營正常的公司作為樣本,利用單變量模型分析涉及企業(yè)活動不同方面的30個財務比率,結果發(fā)現(xiàn)這些比率中現(xiàn)金流量債務比、資產負債率和資產凈利率能有效地對財務風險進行預警,并且距離企業(yè)發(fā)生財務危機的時間越接近,預警能力的準確性越高。單變量模型簡單易懂,但是變量選擇的主觀性太強,且只能通過單個財務比率來預測企業(yè)的財務風險,缺乏說服力,逐漸被多變量模型替代。
關鍵詞:內部控制,財務風險,經(jīng)濟師論文
Pick to: foreign scholars since the 1930 s and then carried on the research of financial risk, mainly focuses on the study of financial risk early warning model, its research has experienced from the simple single variable model to the multivariate model of comprehensive. Fitzpatrick (1932), the first to use a single financial ratios to establish a financial risk early warning model, he 19 sample firms can be divided into bankruptcy and the bankruptcy group,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multiple financial ratios, found that net profit/owners' equity, and owners' equity/total debt ratio of the two have strong ability of early warning on financial risks. On this basis, the Beaver (1966) to 79 companies in financial distress and 79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company of the same magnitude as sample, using the single variable model to analyze different aspects involved in business activities of 30 financial ratios, the results found that the ratio of debt ratio, net asset-liability ratio and assets cash flow rate can effectively of financial risk early warning, and the closer the distance of enterprise financial crisis time, the higher the accuracy of the early warning capability. Single variable model easy to understand, but the variable selection is too subjective, and only through a single financial ratios to predict the financial risk of the enterprise, the lack of convincing, gradually replaced by multivariate model.
Key words: internal control, financial risk, economist at the paper
一、國內外關于內部控制的研究
(一)國外關于內部控制的研究
內部控制理論起源于西方,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內部控制的研究有了新的發(fā)展。1992年9月,COSO委員會發(fā)布了《內部控制――整合框架》。該框架提出了內部控制的定義和目標,并指出內部控制由控制環(huán)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以及監(jiān)察五個相互關聯(lián)部分組成。
此后,很多學者相繼發(fā)展了內部控制相關的理論。Kinney,W.(2000)研究認為內部控制本身的復雜性、缺乏獲得公司數(shù)據(jù)的途徑、研究結果的潛在普遍性、有限的知識、披露信息的限制范圍這五個方面會對內部控制質量的研究造成阻礙。Moerland(2007)根據(jù)部分上市公司披露的內部控制報告做了實證檢驗,并建立了內部控制的評價指數(shù)體系。這些指標包括:企業(yè)管理層對內部控制的重視程度、企業(yè)內部控制實施的幅度、審計委員會或類似職能部門的職能、是否建立全面的內控制度、內部審計報告的披露程度等。Doyle(2007)對美國2002―2008年間披露出存在內部控制缺陷的779家上市公司進行實證研究,結果表明內部控制質量受企業(yè)規(guī)模、成立年限、涉及業(yè)務的復雜度、盈利狀況、增長速度、業(yè)務重組以及治理結構這七方面因素的影響。
(二)國內關于內部控制的研究
在COSO委員會出臺內部控制框架后,越來越多的國內學者開始對內部控制的研究。吳水澎 (2000)在對COSO報告關于內部控制的界定和創(chuàng)新觀點進行深入研究后,提出從優(yōu)化控制環(huán)境、開展風險評估、設立適當?shù)目刂苹顒印⒓訌娦畔⑴c溝通、完善監(jiān)察制度五個方面建立企業(yè)的內部控制框架。閻達五(2001)認為,保證資產安全和會計信息真實可靠、提高經(jīng)營的效益和效率是內部控制的基本目標,構建良好的內部控制框架應該將政府指導與企業(yè)自身完善相結合,要抓住的關鍵問題是確定權責分配和董事會在內部控制制度建設中的核心地位,合理設置內部審計機構,加強預算管理,重視對員工的行為規(guī)范。趙雯(2002)將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和COSO內部控制框架進行比較研究,提出內部控制是由企業(yè)內部實施的,與企業(yè)的經(jīng)營管理活動是一體的,只能提供合理保證的全員參與的管理質量控制體系。
關于內部控制評價方面,駱良彬(2008)把內部控制五要素分解為三級指標體系,利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各指標的權重,并結合專家打分,建立內部控制整體質量和各構成要素的隸屬度矩陣,對內部控制進行模糊評價。張先治(2011)結合國內外學者對企業(yè)內部控制評價的研究成果,利用多層模糊綜合評價法從企業(yè)內部控制的四個目標(戰(zhàn)略目標、財務報告的可靠性、經(jīng)營的效率和效果和法律法規(guī)的遵循)進行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李超(2011)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從公司規(guī)模、關聯(lián)方數(shù)量、存貨比重、銷售收入增長率、虧損狀況、Altman Z分數(shù)這6個變量中提取因子,構建判定內部控制質量的分數(shù)。方紅星(2011)采用是否自愿披露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和審計機構對內部控制的鑒證意見類型來度量內部控制質量。
隨著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和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企業(yè)面臨的不確定性更高,很多企業(yè)在追求企業(yè)價值最大化的過程中忽視了經(jīng)營管理過程中的財務風險,而內部控制存在缺陷是企業(yè)出現(xiàn)財務風險的一個重要原因。系統(tǒng)回顧國內外內部控制與財務風險的相關文獻,從內部控制、財務風險以及內部控制與財務風險的關系三個方面進行綜述,并進行簡要述評。
二、國內外關于財務風險的研究
(一)國外關于財務風險的研究
多變量模型就是采用多個財務指標來綜合反映企業(yè)的財務狀況,并在此基礎上建立模型來預測財務風險。Altman(1968)對33家破產公司和33家非破產公司進行比較研究,最終選取了營運資金/總資產、留存收益/總資產、息稅前利潤/總資產、股東權益的市場價值總額/總負債和銷售收入/總資產 5個財務指標加權構建了Z分模型用以預測企業(yè)的財務風險,Z分模型給后來的學者帶來了很大的啟發(fā),時至今日仍有不少學者利用Z分模型對財務風險預警進行研究。Ohlson(1980)采用多元邏輯回歸方法對105家破產公司和2 058家正常公司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公司規(guī)模、經(jīng)營業(yè)績、資本結構和融資能力能夠影響公司陷入財務危機的概率。M.Odom(1990)以Z分模型中的5個財務比率為研究變量構建財務風險預警的神經(jīng)網(wǎng)絡模型對64家破產公司和64家正常公司進行配對比較研究,發(fā)現(xiàn)該神經(jīng)網(wǎng)絡預測模型對財務風險的預測具有很好的適用性。
(二)國內關于財務風險的研究
我國對財務風險的研究相比國外起步要晚一些。向德偉(1994)認為,企業(yè)的財務風險是財務狀況和經(jīng)營成果的不確定性,產生的原因是客觀上企業(yè)內外部環(huán)境的不確定性,以及組織不力、決策出現(xiàn)失誤、管理不當?shù)戎饔^方面。
關于財務風險預警模型方面,我國學者周首華(1996)在Z分模型的基礎上引入反映企業(yè)現(xiàn)金流量的指標建立了F分數(shù)模型。吳世農等(2001)從21個財務指標中篩選出影響財務風險最顯著的6個預測指標,應用了線性概率模型、Fisher線性判別分析、以及Logistic回歸分析分別建立預測財務困境的模型,研究結果表明三種模型均能有效地預測財務困境,但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的誤判率最低。楊淑娥(2005)基于120家上市公司10個財務指標的數(shù)據(jù),利用BP人工神經(jīng)網(wǎng)絡工具構建預測模型,并對同期的60家上市公司進行檢驗,結果表明,BP人工神經(jīng)網(wǎng)絡是預測財務風險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