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企業價值觀念的培育是通過教育、倡導和模范人物的宣傳感召等方式,使企業職工摒棄落后的價值觀念,樹立正確的、有利于企業生存發展的價值觀念,并形成共識,成為全體職工思想和行為的準則。企業文化與企業相伴而生、相伴而長。企業文化產生的持久而有效的影響力, 必將為會計人員高效地做好會計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會計職業道德是調整會計組織與社會、會計組織之間、會計組織與其成員以及會計組織內部成員之間的行為關系的總和。會計職業道德是會計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會計人員必須遵循的行為規范,并以一種無形的力量約束著會計人員的行為。有問卷調查表明我國目前的會計職業道德建設還存在諸多問題,已經引起了各界的重視。因此,會計文化的重構要以提高會計職業道德為先導。要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加強會計行業自律的研究和建設力度,有效實施自我管理。
關鍵詞:會計文化,會計建設,會計教學論文
美國著名的文化人類學家懷特曾提出“行為是文化的函數”的命題,認為人類的行為包括個人與集體的行為,一方面由其生物性結構決定,另一方面又由超有機體的文化尤其是其中的價值觀、信仰、習俗等所決定。會計價值觀是廣大會計人員長期實踐形成的,是財會人員的行為準則、文化素質、個人才能與群體智慧的結晶。要培養和形成會計人員正確的價值觀,就要從會計主體出發,培養他們的主人翁責任感和民主參與意識以及共同的目標感、使命感、責任感、榮譽感及其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要培養具有堅定信念和正確價值觀念、優秀道德行為規范的會計人員, 從根本上增強會計機構的工作活力,就要注重匯集會計人員的意志,反映形勢的需求, 提煉共同的觀念,傳播進步的思想,并把自己的愿望和情緒傳遞給機構的其他成員, 影響他們的思想,從而使整個會計機構工作有機地聯系起來,健康地運轉。
會計精神屬于會計學的“上層建筑”,是會計文化的深層底蘊,體現了會計人的優良傳統、自主意識、價值取向、精神氣質、認知模式、道德與行為準則。會計精神一旦形成,就會在組織內部形成系統的價值和規范標準,引導會計人員的個體思想和會計組織的價值取向和行為取向,并對會計人員發揮強大的激勵作用,調動會計人員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促使會計人員自覺規范自身的行為,維護會計組織的形象,激發會計人員工作的熱情,主觀能動性,鼓舞士氣,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氛圍。因此,會計文化的重構是以形成先進的會計精神為最終目的與歸宿。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會計文化在社會文化中正以其特有的魅力滲入到政治、經濟、科學技術等發展活動中,同時也受到社會文化、價值取向、習俗和風氣等影響。會計文化形成的氛圍對企業管理以及社會經濟的科學發展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倡導和加強會計文化建設,將會對會計事業發展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
二、會計文化的內涵、意義及功能
(一)會計文化的內涵
所謂會計文化,即在長期的會計實踐活動中,逐步形成并為大家所認可、遵循,具有會計特色的價值取向、會計反映、行為方式、監督作風、道德規范、會計精神、思想意識和發展目標等因素的總和。大多數會計工作人員常年從事案頭工作,接觸實際生產現場與考察市場相對較少;所得到的信息多由采購、營銷、市場等部門傳遞而來。默默無聞、嚴謹細致地工作,是會計這個行業最真實的寫照。應行業人員的呼聲和要求,會計文化節順勢而生,這也是社會對會計行業從業群體的一種肯定與激勵。從2008年開始至今已經成功舉辦六屆,會計文化節的舉辦有助于弘揚會計文化,增強廣大會計從業者的行業歸屬感,從而使會計人員提高工作效率,以更好的精神狀態投入到財會工作中。當代中國抓住了經濟發展進步的難得機遇,能夠加快推進會計文化與經濟的融合,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應有之義,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然要求。作為一種管理方式,會計文化以及普遍形成的會計文化氛圍在管理實踐中所顯現的導向、凝聚、激勵、協調、約束、教化等作用,成為推動事業不斷發展壯大的強大動力。會計管理引入文化管理的內涵,是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和戰略性的重要舉措。
(二)會計文化的意義
會計文化是鞏固和發展會計職業道德的必然要求。會計職業道德是指會計從業人員在辦理會計業務過程中樹立基本道德意識、規范和行為的總和。會計職業道德作為會計人員提高素質的內在要求,需要從業人員具有很強的自律性。在會計職業道德的形成過程中,客觀社會條件、會計活動環境、個人的經歷雖然起著重要作用,但人是一個自覺的、能動的主體,在會計專業工作中,會計人員如何行動是有自己的認識和選擇的。所以說,一個會計人員道德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會計職業道德修養的自覺程度。通過建設會計文化,將外在的會計職業道德轉化為會計人員內在品質和行為,打牢建設會計職業道德的基礎。
會計文化建設是增強會計管理效能的必然要求。在橫向上根據企業業務目標,培育長期文化氛圍、建立短期會計文化目標;在縱向上從領導、中層、員工3個層次培育會計文化意識,從而形成一個縱橫交錯、全面覆蓋的會計文化體系,實現企業文化在企業機體內與員工形成“文化共振”,在效益與財務管理上產生“精神共鳴”。
會計文化建設是提升會計人員素質的必然要求。當前社會文化交融、信息龐雜、價值多元的局面對會計人員的思想產生很大的沖擊,因此,必須堅持先進的文化導向,營造和諧向上的工作氛圍,通過先進會計文化的導向、約束、凝聚作用,引導廣大會計人員形成積極健康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造就一支思想作風過硬、業務素質高、服務意識強的會計隊伍。
(三)會計文化的功能
會計文化把堅定的會計追求,強烈的群體意識,正確的激勵原則,鮮明的社會責任,可靠的正面價值觀滲透到會計行業的全過程,通過文化的影響、思想的拉動,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起到正面的促進作用。會計從業人員在統一的會計文化環境影響下,有利于樹立忠于職業道德,著眼企業發展的思想,向企業決策者提供具有前瞻意識的財務信息,同時從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趨利避害,搞好風險防范與內部控制,從會計文化建設中挖潛增效。
三、會計文化建設的對策
首先,要優化教學方法。高校會計教育要綜合運用課堂講述、案例分析、專題講座、社會調查、事跡報告、辯論會、角色模擬、參觀學習、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真正使會計文化深入到每位學生的血液中、骨子里,升華為他們的性格特征,從根本上增強學生的會計素質。
其次,要建立高素質的師資隊伍。高校會計專業師資隊伍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會計教育的效果。一是要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和會計職業道德規范的學習,以正直、誠實、嚴謹、科學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二是高校要出臺優惠政策吸引會計師事務所、政府財稅與審計部門及企事業單位資深會計人員等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人員到校兼課,增強會計教育的說服力。三是在教學中,教師時刻不忘對學生的誠信教育,以自己良好的道德形象帶動廣大學生樹立起誠信的形象。
再次,要優化教學環境。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必然能為高校會計教育提供適宜的土壤。高校可通過宣傳欄、櫥窗、網站刊發會計教育方面的資料、圖片和案例,可以舉辦會計誠信方面的演講賽、辯論賽,召開會計誠信主題班會,通過這一系列生動形象的活動來幫助學生形成良好品質。
會計文化建設必須有完善的會計法律制度做保障。不斷普及會計人員的法律知識,有利于會計行業的健康發展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中國的會計文化建設,以發展的眼光解決中國會計改革的問題。把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作為動力,以提供高質量會計信息作為根本出發點,積極主動地加強會計文化建設,堅持以誠信建設為主線,采用多種形式發掘、發展會計文化。只有這樣,我國會計行業才能真正實現國際化,不斷提高我國的綜合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