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論法律高職院校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職業教育時間:瀏覽:

  摘 要: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是實現高等法律職業教育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舉措。轉變教育觀念,建立合理的課程體系,突出實踐教學,加強課堂教學改革是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 法律高職 創新能力 實踐教學

  法律高等職業教育作為法學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在面向基層,培養復合型、應用型法律人才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全面實施以創新教育為核心的素質教育,培養具有扎實法律基礎理論,較強實踐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學生已經成為高等法律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針對當前高等法律職業教育現狀,培養法律高職院校學生的創新能力應當從更新教育觀念、合理設置教學內容、改革課堂教學方式、加強實踐教學等方面入手。

  一、更新教育觀念

  教育觀念是關于教育現象的各種看法、觀念、理論和學說。社會的不斷進步對人才培養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而承擔人才培養的教育必然會出現新的教育觀念適應人才培養的需求。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成為時代的主旋律,這就要求教育者適應新時期人才培養的要求,更新教育觀念。21世紀也是我國邁向法治社會的時代,不僅需要制定法律規則的法律專家,更需要面向社會,化解糾紛的實踐性人才。高等法律職業院校作為為社會培養從事法律服務的高等應用型人才的基地,必須適應社會變化,轉變原有教育觀念,樹立創新教育的觀念。

  傳統的教育以繼承前人的知識為中心,它以教育內容的穩定性和單一性為出發點,一直是以記憶和復現為基本目標【1】。多年以來我國的法學教育仍然沿襲了傳統的教育觀念。首先,在教學內容上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教師在授課中花費大量的時間灌輸法律制度的起源、歷史發展、基本概念等內容,力求在學生大腦中形成一個龐大的、立體的法律理論體系。其次,教學方法和手段單一,以教師講授為主。第三,在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上強調教師的中心地位,老師講什么,學生聽什么。

  創新教育是根據創新的基本原理,以培養受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和創新個性為主要目標,使受教育者在牢固、系統掌握學科知識的同時發展創新能力的教育【2】。創新教育的核心是人的自由和發展,因而,在教師和學生的關系上以學生為中心,學生的需要決定老師授課的內容,教學方法力求多樣化,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師不但要講授理論知識,而且注重通過學習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高等法律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高素質、應用性法律人才。這一培養目標的實現必然要求我們更新教育觀念,實施創新教育。具體而言,教師應遵守創新教育的規律,將學生置于中心的地位,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各種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就法律現象,法律條文、法學理論打破權威,提出問題,發表看法,鼓勵學生提出解決法律問題的新思路,尊重他們的創造性想法。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要靈活多變,既讓學生學到必要的法律基礎理論又要采取啟發式、引導式等多種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獨立思考。

  我們改變教育觀念提倡創新教育并不是要放棄傳統的教育理念,而是對傳統教育的繼承和發展。我們強調創新教育理念是吸收傳統教育觀念的優點,同時考慮學生的自由和發展,不僅使學生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掌握自主的獲取知識,利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構建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

  學生創新能力的激發和培養需要建立在合理的知識結構基礎上,只有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探究職業所需的合理知識結構,建立完善、系統的課程體系,才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構建創新課程體系既要考慮學生的法律職業需求也要關注學生的長遠發展。作為一個法律職業者,不僅應該掌握足夠的實體法、程序法和證據法知識,還應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社會現實中出現的法律問題。因而需要學生具備收集、分析、判斷證據的能力,歸納和認定案件事實的能力,解釋和使用法律的能力,撰寫法律文書的能力,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等基本素質核能力等,只有這樣才能滿足學生的職業需求。由于社會在不斷發展變化,學生的職業也要隨之發生變化,課程體系的構建也應該考慮到學生的長遠發展,不僅滿足學生的就業需求,而且考慮到學生將來向相關工作崗位和更高層次遷移的需求。這就要求我們加強創新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能自主的學習新知識,分析和解決遇到的新問題。

  (一)構建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應遵循的原則

  一是系統性原則。按照高職專業設置的職業性特點,學生所學課程是從學生將來從事的工作崗位所需轉化而來,工作中需要什么知識,學校就設置相應的課程教授相應知識,因而不再按照學科體系傳授知識。但法律的調整對象的廣泛性決定了法律實踐者適用法律的系統性,不掌握特定領域的系統法律知識就難以正確適用法律,解決糾紛。因而要求高等法律職業院校設置系統的實體法和程序法課程。

  二是素質教育原則。高等法律職業教育的職業性要求高等法律職業院校培養的學生不僅要具備較高的專業能力素質,而且要具備職業道德素質,人文素質、心理素質等,只有這樣才能既滿足社會的實際需求,又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職業道德素質對于法科學生尤其重要,如果沒有樹立崇尚法律,法律至上的職業道德理念,不能公正適用法律解決糾紛,將會使社會喪失對法律的信心。

  三是實踐性原則。法學是一門實踐科學,法律只有在適用中才能體現它的價值。這要求高等法律職業教育課程具有實用性,無論是理論課程的還是實踐課程的開設,都要體現對職業能力的培養,以增強學生的實踐技能,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四是開放性原則。開放性原則首先要求課程內容的開放,教師可以根據法律實踐發展需要及時補充新內容,開放性原則允許學生根據個人興趣愛好自主選擇課程,培養自己的專業特長,開放性原則還意味著課程科目的多樣化,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二)高等法律職業院校課程體系的內容

  高等法律職業院校課程體系應當包含基礎理論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實踐課三部分。基礎理論課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養、計算機、英語、公共關系、職業指導、文獻檢索、創新等課程。設置此類課程的主要目的在于拓寬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學習專業課程和培養創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因而,設置此類課程應有較寬的覆蓋面,部分課程課時量可以相應縮短。專業基礎課主要包括法理、憲法、民法等法學類核心課程。根據具體專業不同,開設課程的具體課程和課時量可進行適當調整。如法律文秘專業可增加食量文秘類課程,法學類課程數量相應減少,課時數也可相應減少。專業基礎類課程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較系統全面的掌握法律理論和法律規定,初步養成法律思維并引導學生形成創新意識。專業實踐類課程主要包括模擬法庭、診所教育、頂崗實習和畢業實習等課程。專業實踐類課程屬于綜合類課程,課程內容主要涉及法律知識的綜合運用。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并培養學生在具體案件中面對法律問題如何思考并提出解決方案的創新能力。

  三、課堂教學改革

  課堂是傳授法律知識、培養法律思維的重要場所,改革課堂教學模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既能提高教學質量,也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一)采用簡略式教學

  簡略式教學法是與傳統的講授教學法相對應的。講授式教學法是法學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學方法,它將課本上的法律概念、原則、制度等法律知識系統、直接的傳授給學生,具有簡潔和高效的特點,但由于容易忽視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遭到人們的詬病。傳統的講授式教學保證了教學內容的全面和體系的完整,但也容易造成授課教師滿堂灌式的教學,不利于培養學生學習自主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浪費了時間。采用簡略式教學法授課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結合高職教育的特點,重點講解實用性較強的法律理論、法律規定,一些學生容易理解的或實用性較差的內容可以交給學生,采取課前預習、課后復習、或布置作業的方式來學習。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又能節省時間進行課堂討論和進行案例教學。

  (二)引入討論式教學

  討論式教學結合特定法律問題,采取課堂討論的方式進行。教師根據授課內容,可提前選定要討論的法律問題,要求學生課下提前查閱資料,根據問題形成自己的觀點,授課時各自發表觀點進行討論;也可根據教學內容臨時提出問題組織討論。這種教學方法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通過討論,也容易激發學生思考,培養他們進行法律思維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運用啟發式教學

  啟發式教學是教師根據授課內容,采用多種手段,啟發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掌握知識的教學方法。法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案例分析、轉換角色、留下懸念等方法,吸引學生注意力,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法律問題并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合理地利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可以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加強實踐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司法實踐是一門創造性的活動而非簡單的邏輯推理過程,由于社會關系的復雜性,法律適用要求法律人創造性的將法律規范應用于具體案件得到公正的解決。實踐教學正是培養學生將所學法律理論知識應用于具體案件,使學生將理論和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既有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法律規范的含義,也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創造性的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所以,實踐教學既是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的主要方式,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要途徑。我們認為,實踐教學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法律知識應用于法律問題解決的活動均可納入實踐教學的范疇。因此,實踐教學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而不僅僅表現為專門開設的實踐性課程,如民事案例教學課程。學院舉辦的辯論賽、旁聽審判、假期實踐等雖然不是專門的課程,但同樣是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針對高等法律職業教育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要求較高的特點,實踐教學活動可適當提前,在專業基礎課程中,授課教師就應該根據課程的性質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案例分析,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和法律思維。

  案例分析、模擬法庭、診所教學和專業實習是實踐教學的主要課程。案例分析課程一般由老師提供典型案例并提出問題,由學生結合案件事實,依據所學法律知識進行分析,并對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通過對案例的分析,可以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法律規定的含義和法律理論,提升學生的法律思維并培養創造性。

  模擬法庭課程以一種仿真的方式再現了案件審理的全過程,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分別扮演法官、檢察官和律師等角色,經過分析案情,審核證據,撰寫相應法律文書等準備工作后,模擬案件的審理過程。由于模擬審判體現了法律適用的全過程,不僅設計實體法和程序法知識綜合運用,還能將法律規定與司法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因而更具有綜合性和實踐性。與案例分析課程不同,模擬法庭課程能使學生根據所扮演的角色深入思考,注意到案件的許多細節問題,反復思考,多方求證,加深對法律的理解,提高對法律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同時提升創新能力。

  法律診所是20世紀60年代在美國法學院興起的一種教學方法,20世紀90年代引入我國。法律診所課程是在老師的指導下,由學生直接接觸真實案件,會見當事人,了解案情,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稱其“診所”是因為其借鑒了醫科學生臨床實習教育的經驗。與模擬法庭課程相比,診所課程可以使學生直接面對真實案件,直接面對當事人,解決法律問題,因而能使學生更早的實現與職業的“無縫對接”,對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創新能力有很大的幫助。但診所教育缺乏足夠的案件來源,要求學生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相應經費保障等缺點,不適合針對所有學生開展。

  培養法律創新人才既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根本要求,也是建立法治國家的重要保障。但法律創新人才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政府、學校教師、學生共同努力,堅持將學生個人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實踐實踐教學,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才能實現。

  參考文獻:

  [1]高職院校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策略研究,韓振華、溫靜,中國成人教育2010年第11期

  [2]法學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謝蕓,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年第5期

  作者簡介:

  【1】 本文為河北省教育廳2010年立項課題,課題編號:SZ2010338

  【2】 焦紅靜(1971—),女,河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副教授,民商碩士,兼職律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得荣县| 泽库县| 固安县| 南江县| 湾仔区| 宁远县| 平阳县| 怀化市| 海安县| 慈溪市| 景宁| 临汾市| 徐州市| 溧阳市| 南京市| 西盟| 长汀县| 长宁县| 龙井市| 陇南市| 咸宁市| 万源市| 哈密市| 区。| 枣强县| 芦山县| 广汉市| 大关县| 耿马| 剑阁县| 察哈| 桐柏县| 瓦房店市| 五原县| 芷江| 房山区| 潜山县| 新丰县| 乌苏市| 华安县| 汝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