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 本文結合高職院校二級院系學生工作管理實際,提出了高職院校二級院系學生工作的“135”創新管理模式,即“貫穿一條主線,夯實三個保障,突出五項重點”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的科學性和規范性,開創二級院系學生工作的新局面。
關鍵詞 高職院校;二級院系;學生工作;模式
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建藝系共有2162名學生、54個班級、46名教職工、37名專兼職班主任、輔導員。作為學院“學生數最多、班級數最多、專兼職班主任最多”的“三多”系部,面臨巨大的管理難度與壓力,為確保了系部教育教學工作的正常穩定推進,積極研討、大膽實踐,嘗試推行了 “135創新管理模式”,即“即貫穿一條主線,夯實三個保障,突出五項重點”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的科學性和規范性,開創了系部學生工作的新局面。
貫穿一條主線——以“雙十工程”量化考核的的全面實施作為學生管理主線
雙十工程管理辦法是建藝系針對班級和班主任雙主體的十項主要工作予以量化考核。一年多的實施,對促進學生工作規范、有序、客觀、公正,成效顯著。
夯實三個保障——以學生工作專兼職隊伍建設保日常工作高效運行,以團總支學生會建設保學生綜合素質培養,以學生黨支部建設保學生思想政治工作。
一是狠抓學生工作專兼職隊伍建設,確保日常管理高效運行
提出了“分流、分組、分類” 指導理念,實行了輔導員年級負責制和專項工作負責制。
一年來,兩支隊伍建設成績顯著。早操工作人員平均出勤率達85.6%(全院第三);班主任出勤率達52.5%(全院第二);院班主任會議出勤率達87.7%(全院第二);主題班會的召開率達88.5%(全院第一);升旗儀式出勤率92.1%(全院第二);成績通知書回收率78%(全院第一);學生公寓檢查出勤率27.4%(全院第二)。院系交待的各項工作都能按時保質完成。
二是加強團總支學生會建設,確保學生綜合素質培養
堅持把團總支學生會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培養的陣地,在“成才報祖國,永遠跟黨走”,模擬競職場等院系活動的主承辦中,陣地建設的可喜成績。
學生在數學建模、英語競賽、算量大賽等國家級競賽中獲得5項獎勵;
6人次獲得市級表彰;
在市級競賽獲獎一二三等獎共14項;
在學院的各類表彰中累計1600多人次學生獲獎勵。
三是推動學生黨支部發展,確保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開展
在學生人數多,發展任務重的情況下,不斷改進和完善學生黨員發展辦法。
將黨員輔導員吸收到學生黨支部工作組中——現在已形成以專業為單位的黨員發展工作組,均由黨員輔導員任組長,負責相關專業的學生黨員發展工作的開展。
建立了在學生黨員或入黨積極分子中為新生班級選拔班主任助理制度。
突出五個重點——突出學風建設、公寓文化建設、學生黨員發展、學生就業工作、新校區搬遷穩定等五項重點工作。
一是通過“8抓”,突出學風建設
抓學生干部
抓入黨積極分子
抓獎助學金評定
抓評優表彰
抓主題班會——明確要求,堅持記錄,加強考核。確保連接兩頭,主線不斷。
抓就業推薦
抓違紀處分
抓后進學生轉化
二是通過“六掛鉤”,突出公寓文化建設
公寓各類檢查考核結果“六掛鉤”——與個人處分、班級考核(例:路橋083考核分高,但寢室扣分超標,取消評優資格)、獎助學金評定(夜不歸寢一票否決)、評優(否決制)、入黨考察(宿管科評分影響進一步發展)、班主任的考核(成績受影響)
公寓活動開展——美化評比、體育競賽、大討論等
三是通過“強力度”,突出黨員發展
過去一年,通過初級班培養學員652人,發展預備黨員89人,成為發展學生黨員數及發展比例最高的系部。
四是通過“總動員”,突出就業促進工作——559名學生畢業,金融危機影響就業形勢異常嚴峻,壓力大。
實現了初次就業率——達99 %以上。(沒有拖學院后腿)
五是通過“五部曲”,突出新校區搬遷穩定工作
新校區的宣傳——實地考察——層層搬遷動員——方案制定——組織實施
1400余名學生的搬遷,僅用半天,節約10個車次,實現快速、有序、穩定搬遷
一年來,“135創新管理模式”的實施,使系部學生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管理更加科學規范,學生工作有了新的起色。同時,我們也看到了許多問題與不足。如:
學風建設的成效還不夠顯著;
統一規范的要求與彰顯學生個性的矛盾比較突出;
學生就業能力的形成和就業觀念的轉變急需科學的方法;
如何強化學生為本的服務意識;
專兼職隊伍的情感、責任和能力的培養;
系部學生工作特色的提煉等。
在“135”創新管理模式的探索中,建藝系開創了學生工作的新局面,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系部學生工作也得到了學院的充分肯定。在學生工作優秀系部的鼓舞和鞭策,建藝系將繼續探索,不斷豐富和完善二級院系學生工作管理模式,推動新時期學生管理工作新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粟俊江,鄭曉容,張洪沖.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培育體系的構建.中國西部科技,2007年11期.
[2]張洪沖.何進.高職院校學生通用職業能力構建及培養策略研究.大家,2010.10.
[3] 張洪沖.何進.高職院校二級院系服務學生就業模式初探.科學咨詢,2008,9.
[4]孫江麗、丁倩倩、陳芳,高校就業指導模式改革的創新[J].高教與經濟,2006,(1).
[5]郭秀蘭.對當前大學就業指導與生涯輔導的思考[N].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