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論文摘要:美育的歷史幾乎同人類文明的歷史同樣悠久。原始社會的巫術同時也是初民的美育手段。中國早在周代就形成了用“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對貴族子弟進行教育的體制。“文章發表在《出版發行研究》上,是教育論文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論文關鍵詞:審美教育,審美情趣,審美意識,審美感受,審美體驗
審美認識審美能力閱讀教學編寫教學美的內蘊
內容形式
現在,很多語文教師感嘆語文越來越難教,越教越沒味,而且不約而同地都把原因歸結于高考這根指揮棒,認為是高考束縛了語文教學,“戴著鐐銬跳舞”這一形象的說法就道出了很多語文教師對語文教學現狀的無奈。但真的是這樣嗎?冷靜下來仔細分析,我倒覺得更多的是語文教學自身的問題。這些問題是多方面的,我這里想談的是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忽視審美教育的問題。
一、什么是審美教育
過去,我們在培養學生時,經常會談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其中的“美”就是美育,也就是審美教育,湖南師大楊安崙教授在《美學綱要》一書里,是這樣解釋”審美教育”的:“美育,是在對世界的審美關系中培養和發展受教育者的健康的審美意識,高尚的審美情操,深層次的審美能力,從而使受教育者按照美的規律改造世界,改造自身。”“它是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提高民族素質的一條必由之路。”而且,審美教育和其它方面的教育是彼此滲透、相輔相成的。比如,在智育的過程中,就需要引入美育因素。
二、語文與審美教育
其實,我們國家一直以來都很重視在語文教學中貫穿審美教育,這從不同時期的《語文教學大綱》中都能看出來。比如1986年版的《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在對“教學目的”的說明中提到:“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審美觀和愛國主義精神。”
三、語文教學實際中審美教育的缺失
許多語文教師也許對《教學大綱》的基本內容比較熟悉,但對其中的許多精神實質,可能并沒有真正去深入領會,尤其是對審美教育的認識和理解可能就沒有到位,所以在教學實際中也就不能很好地去實施審美教育。
(一)閱讀教學中審美意識、審美教育的缺失
改版后的語文教材最大的一個進步是:文學性大大增強。選入教材的文章多為歷代或現當代的名篇,大都具有文質兼美的特點。面對如此豐富的美的教學文本,我們在具體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就必須具備審美的眼光,審美的意識來實施審美的教育,從而通過師生共同的審美活動,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
但是,由于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及現實中沉重的考試壓力,我們很多語文教師把語文教學的目標定為應付考試,初中的終極目標是應付中考,高中的終極目標是應付高考。于是,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一篇篇經典美文,被肢解為字、詞、句的分析,語、修、邏、文的解剖,以及空洞、蒼白的道德標鑒。而蘊含其中的豐富的審美資源被白白地流失、浪費。
職稱論文范文投稿須知:《出版發行研究》雜志創刊于1985年7月,是新聞出版總署主管、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主辦的出版行業的學術性、資料性刊物,其前身為《出版與發行》,它是適應我國出版體制改革、總結出版工作豐富的實踐經驗、開展出版學的理論研究、加強國內外學術交流、探索出版工作規律的需要而創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