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正確認識什么是癔癥,有關癔癥的治療措施有哪些呢。對于目前治療的手段往往通過對其產生的原因以及治療和護理的應用措施上加以預防。文章選自:《寧夏醫學雜志》,《寧夏醫學雜志》僅科學地記錄了我區的醫藥衛生研究成果,而且其導向作用誘導和啟發著新成果的誕生,為延續醫學科學生命起著重要作用。本刊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摘要:癔癥(分離轉換性障礙)是由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內心沖突、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個體引起的精神障礙。癔病的主要表現有分離癥狀和轉換癥狀兩種。癔癥的癥狀是功能性的,因此心理治療占有重要的地位。該病預后一般較好,60%-80%的患者可在一年內自行緩解。
關鍵詞:癔癥,急診護理,護理論文
癔癥的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較有影響的觀點大致可歸納為兩種。第一種觀點認為癔癥是一種原始的應激現象。所謂原始反應即人類在危機狀態下所表現出的各種本能反應。包括:①興奮性反應如狂奔、亂叫、情感暴發等精神運動性興奮狀態;②抑制性反應如昏睡、木僵、癱瘓、聾、啞、盲等;③退化反應如幼稚行為、童樣癡呆等。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男25例,女61例,年齡16—40歲。
1.2癔癥診斷標準按照《實用內科學》第10版2156頁的診斷標準:①發病與精神因素密切相關;②癥狀有夸張、做作、易受暗示影響的特點,精神癥狀為發作性,發作間期無后遺癥;③軀體檢查不能發現相應器質病變性格偏向內向。
2結果
2.1發病情況發病的患者直接或間接有精神刺激史,其中同事問爭吵56例,父母訓斥10例,領導批評18例,看到同事暈倒,由于驚嚇而發作2例。
2.2癥狀86例患者中,暈倒40例,頭暈15例,抽搐15例,頭痛10例,抬肩樣呼吸6例;住院10例,留院觀察76例,其中2例先后住院2次。
2.3檢查86例患者中,CT檢查45例,腦電圖檢查25例,腦脊液檢查2例;同時作心電圖、B超、血尿便常規、肝腎功能、電解質、血糖等檢查,均未發現異常現象。
2.4治療及結局留觀患者給予能量合劑及對癥處理,其中有2例住院治療,也給予極化液,對癥治療。均留觀一二天,其中僅有2例住院7d,此外,通過醫生、護士的心理疏導及護理,以及進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全部治愈出院。
3護理
3.1分診護理當病人就診時,分診護士應熱情接待病人,主動介紹自己,使患者有溫暖感,信賴感,這是收到良好心理護理效果的前提。在分診中,我們一方面將病人安置在內科診室交給主治醫生,禁止他人圍觀;另一方面穩定家屬情緒,盡可能向家屬解釋疾病的成因,危害和治療的關鍵所在,一一去除神經刺激。使之認識到過激的情緒可間接影響病人的恢復,只有良好的配合才能獲得更好的治病效果。從而把緊張不安的情緒轉移到積極配合護理治療中去。
3.2心理護理癔癥是以心理治療為主,以藥物治療為輔的一種特殊疾病。在進行心理護理中,護士主要通過語言交談,了解發現病人的心里問題和需要。患者在訴說自身病痛時,有時會離題太遠。這時護士不要打斷和阻止對方敘述,要讓患者把一肚子的病痛體驗全部徹底地傾吐出來,護士一方面對病人的經歷深表同情,另一方面根據患者的主訴分析其心理、社會問題、個人性格特征,以幫助患者認清自己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原因及后果,告訴患者患此病不必著急,要有信心,樹立我的病是能夠治好的信念。動員自身的潛在能量,就能產生精神變物質的神奇力量,增強自信是藥物不可替代的良好醫方。同時在與病人交談中,經不起實踐檢驗的意見不要亂發表,要避免摸棱兩可、含糊不清的詞匯,以免給患者造成沒有把握的錯覺。對病人的異常行為不能譏笑、嘲弄,有關病人的私生活應予以保密。在實施心理護理過程中,還應鼓勵患者多參加社會活動,生活要規律化,勞逸結合,培養興趣,使生活內容更充實、豐富,多樣化。
4討論
隨著時代的發展,工作學習壓力較大,加上家庭、社會的壓力,人們可能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和思想負擔。如不能及時排解,部分人就產生心身疾病,其中心身調節不良者,則出現了心理障礙,產生了各種形式的疾病。減輕負擔,使其心身輕松,是治療這些心身疾病的最好辦法。
5體會
5.1真誠服務急診護理服務中要真誠,越是在病人痛苦和無助的時候,越要與病人有情感上的溝通。護士要學會分析和消化煩惱與不快,保持工作中精神振奮的面貌和真誠熱情的心態。
5.2良言服務護士的語言可以致病也可以治病,對病痛的發生、發展和治療效果都有重要的影響。因此,急診護士的語言要做到“有的放矢”,針對病人的病情、不同的心理特點采用合理的安慰性語言,消除緊張疑惑的心理,使護士和病人“相互尊重與信賴”,從而有利于診治工作的進行。
5.3錯位服務是指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人新我全,形成特色。急診服務是24h全天候服務,護士應時時精神飽滿地面對病人,工作忙而不亂,使護患之問的互動關系更加貼切。
5.4提示服務即護士在護理過程中,要主動將自己所提供的服務目的、服務內容、服務工具及服務要求等告知病人,通過健康教育和知識宣教,將護理服務的觸角延伸到情感化、個性化的病人需求中,多角度、多側面地向病人提供高品質的服務。
急診科的護理是一項很復雜的工作,因此,作為一名急診科護理人員應主動地開展工作,不斷豐富專業知識,注意技能的提高,樹立為病人服務的意識,調整處理好醫患關系,使病人達到最佳的身心狀態,以配合急診診治,取得最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