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痤瘡是毛囊皮脂腺單位的一種慢性炎癥性皮膚病,主要好發于青少年,對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響很大,但青春期后往往能自然減輕或痊愈。臨床表現以好發于面部的粉刺、丘疹、膿皰、結節等多形性皮損為特點。痤瘡的發生主要與皮脂分泌過多、毛囊皮脂腺導管堵塞、細菌感染和炎癥反應等因素密切相關。進入青春期后人體內雄激素特別是睪酮的水平迅速升高,促進皮脂腺發育并產生大量皮脂。同時毛囊皮脂腺導管的角化異常造成導管堵塞,皮脂排出障礙,形成角質栓即微粉刺。毛囊中多種微生物尤其是痤瘡丙酸桿菌大量繁殖,痤瘡丙酸桿菌產生的脂酶分解皮脂生成游離脂肪酸,同時趨化炎癥細胞和介質,最終誘導并加重炎癥反應。
關鍵詞:新癀片,痤瘡,預防醫學論文
皮損好發于面部及上胸背部。痤瘡的非炎癥性皮損表現為開放性和閉合性粉刺。閉合性粉刺(又稱白頭)的典型皮損是約1毫米大小的膚色丘疹,無明顯毛囊開口。開放性粉刺(又稱黑頭)表現為圓頂狀丘疹伴顯著擴張的毛囊開口。粉刺進一步發展會演變成各種炎癥性皮損,表現為炎性丘疹、膿皰、結節和囊腫。炎性丘疹呈紅色,直徑1~5毫米不等;膿皰大小一致,其中充滿了白色膿液;結節直徑大于5毫米,觸之有硬結和疼痛感;囊腫的位置更深,充滿了膿液和血液的混合物。這些皮損還可融合形成大的炎性斑塊和竇道等。炎癥性皮損消退后常常遺留色素沉著、持久性紅斑、凹陷性或肥厚性瘢痕。臨床上根據痤瘡皮損性質和嚴重程度將痤瘡分為3度、4級:1級(輕度):僅有粉刺;2級(中度):除粉刺外,還有一些炎性丘疹;3級(中度):除粉刺外,還有較多的炎性丘疹或膿皰;4級(重度):除有粉刺、炎性丘疹及膿皰外,還有結節、囊腫或瘢痕。
尋常痤瘡是皮膚科常見疾病之一,發病率高,多見于青年人群,是一種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性皮膚病,好發于皮脂溢出部位,與皮脂腺功能亢進、毛囊皮脂腺導管異常角化、痤瘡丙酸桿菌感染及機體的免疫反應有關。臨床上治療方法很多,對于Ⅰ、Ⅱ度痤瘡主要靠外用藥物保守治療,由于許多藥物起效慢或引起較嚴重的局部刺激,而不易被患者接受。我科于2004年2~7月應用廈門中藥廠生產的新癀片以口服并外用的給藥途徑,治療60例Ⅰ、Ⅱ度尋常痤瘡取得了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病例入選及排除標準
年齡在15~35歲的尋常痤瘡患者,性別不限,無肝腎疾病,診斷為Ⅰ度或Ⅱ度痤瘡(采取人衛第六版《皮膚性病學》中推薦的Pillsbury分類法:Ⅰ度:散發至多發的黑頭粉刺,可伴散在分布的炎性丘疹;Ⅱ度:Ⅰ度+炎性皮損數目增加,出現潛在性膿皰,但局限于顏面;Ⅲ度:Ⅱ度+深在性膿皰,分布于顏面、頸部和胸背部;Ⅳ度:Ⅲ度+結節、囊腫,伴瘢痕形成,發生于上半身)[1],自愿并同意配合觀察者入選。
進入實驗2周內曾使用外用藥物治療者,或4周內曾口服抗生素或抗痤瘡藥者,及妊娠及哺乳婦女給予排除;病情嚴重(痤瘡Ⅲ、Ⅳ度形成深在膿皰及囊腫)需行外科手術治療者不收在本研究之列。
1.2 臨床表現
60例病人中,診斷為Ⅰ度痤瘡者27例,可見患者頰部及額部單發或多發與毛囊一致的圓錐形丘疹,大小如小米米粒,其頂端開口可見針尖樣大小黑或白色小點,白色者可挑出豆腐渣樣油脂物,黑色者為灰塵或白頭粉刺氧化而來;Ⅱ度痤瘡33例,可見丘疹多發連接成片,丘體腫大,基部發紅,頂端形成膿皰,有的甚至形成暗紅色結節,觸壓稍硬。
1.3處理
60例均選入治療組,給予新癀片(廈門中藥廠生產)每日3次,每次3片,口服。并于每晚臨睡前溫水清潔皮膚后以新癀片5片,冷開水調化涂于患處,于晨起后洗凈,療程6周。治療期間禁止使用任何化妝品,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忌服用其他藥物。
2 結果
2.1結果評判標準
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后復診(治療期間有變化隨診)病情,標準評分參照國內同行標準,即以皮損的大小及性狀來評定。療效判定為癥狀與體征改善75%~100%為基本痊愈,50%~74%為顯效、35%~49%為有效、0~34%甚至加重者為無效。以治療后達到顯效(癥狀體征改善>50%)及以上來判定本藥的有效率。
2.2觀察及記錄
60例尋常痤瘡基本痊愈者36例(60.0%)、顯效16例(26.7%)、有效8例(13.3%),無無效及病情加重者。新癀片治療Ⅰ、Ⅱ度尋常痤瘡有效率達86.7%。其中治療Ⅰ度痤瘡有效率為85.6%、治療Ⅱ度痤瘡有效率94.9%。副作用觀察:2例開始時局部感覺輕度刺痛,以后逐漸適應,未見其他副作用。
3 討論
現代醫學認為本病是一種多因素性疾病,其發病機理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可能與內分泌因素、皮脂腺的作用以及毛囊內微生物有關[2]。目前有研究顯示痤瘡具有家族聚集性和種族差異,因此多數學者傾向于痤瘡為一種遺傳與環境相互作用的多基因病[3]。我們可以利用痤瘡好發的年齡階段性、家族遺傳性、周圍環境特點等采取措施,如勤用溫水洗臉、調節飲食、手法按摩等進行預防[4],或及時將該疾病控制在較輕的階段。而對于輕型痤瘡中藥治療即可得到不錯的療效,羅廷陽等[5]通過病例對照研究發現單獨應用中藥四妙勇安湯較單獨使用西藥維生素B6、安體舒通及四環素的效果好,而中西藥聯合應用效果更優。
祖國醫學認為尋常痤瘡多因飲食不節、過食油膩而致脾、胃溫熱,復感毒邪致血熱蘊結凝滯于面而發病,或肺胃風熱,上越肌膚,故治療上以清肺胃血熱為主。新癀片主要成分為九節茶、牛黃、三七、珍珠層粉等,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F代藥理實驗表明,九節茶含有揮發油、延胡索酸、琥珀酸、黃酮苷、香豆素、內酯等成分,能調節機體免疫功能,抗菌消炎;牛黃起抗菌消炎作用;三七能改善微循環,并有腎上腺皮質激素作用,珍珠層粉則含有多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有抗組胺過敏,增強局部微循環作用。在內服并外用同時,藥物直接作用于局部皮膚,通過皮膚吸收,使藥物直達病灶,故起到良好效果并可縮短病程,且無明顯副作用。因此,新癀片內服加外用治療Ⅰ、Ⅱ度尋常痤瘡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