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腦出血是指非外傷性腦實質內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腦卒中的20%~30%,發生的原因主要與腦血管的病變有關,即與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壓、血管的老化、吸煙等密切相關。腦出血的患者往往由于情緒激動、費勁用力時突然發病,早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中多數留有不同程度的運動障礙、認知障礙、言語吞咽障礙等后遺癥。
關鍵詞:腦出血,護理制度,醫學治療
臨床表現1.運動和語言障礙
運動障礙以偏癱較為多見;言語障礙主要表現為失語和言語含糊不清。
2.嘔吐
約一半的患者發生嘔吐,可能與腦出血時顱內壓增高、眩暈發作、腦膜受到血液刺激有關。
3.意識障礙
表現為嗜睡或昏迷,程度與腦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和速度有關。在腦較深部位的短時間內大量出血,大多會出現意識障礙。
4.眼部癥狀
瞳孔不等大常發生于顱內壓增高的患者;還可以有偏盲和眼球活動障礙,如腦出血患者在急性期常常兩眼凝視大腦的出血側。
5.頭痛頭暈
頭痛是腦出血的首發癥狀,常常位于出血一側的頭部;有顱內壓力增高時,疼痛可以發展到整個頭部。頭暈常與頭痛伴發,特別是在小腦和腦干出血時。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患者85例均系我院2008年1月-10月收治的患者。男50例,女35例,年齡28-87歲,平勻年齡56歲。由活動時起病80例,明顯的誘因主要是用力、飲酒、情緒激動。
1.2臨床主要癥狀:昏迷35例,嗜睡20例,肢體癱瘓50例,嘔吐20例,大小便失禁41例,血壓升高80例,頭痛30例,頭暈8例。
1.3輔助檢查:85例都做CT掃描,診斷為腦卒中。
1.4預后:治愈40例(47.2%),好轉25例(29.2%),死亡20例(23.6%)。
2護理體會
2.1穩定患者情緒,絕對臥床休息?;颊呷朐汉笫茚t院環境和其它因素的影響,使患者情緒不穩定。另外,家屬的緊張情緒和醫護人員的操作也會加重患者負擔。所以,護士必須做好入院宣教工作,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有關腦卒中的衛生知識。囑其絕對臥床休息,床頭抬高30℃,降低顱內壓。解釋保持情緒穩定的重要性,避免刺激性語言,語言要親切體貼,談病人感興趣的話題,使病人心情舒暢樂觀,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昏迷患者取側臥位,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發生窒息。
2.2密切觀察,建立重癥記錄:每15~30分鐘觀察患者意識、瞳孔、血壓、呼吸、體溫、脈搏。腦卒中患者入院時多有意識障礙,注意觀察患者意識障礙程度,瞳孔的大小、形狀及對光反應等。一般發熱在24小時后出現可由繼發感染引起,但如果持續高熱不退,抗生素藥物治療無效,則提示中樞性高熱。入院后如顱內壓持續升高,腦組織缺氧,可致呼吸加深加快,如血壓升高,呼吸和脈搏變慢,則可提示腦干受損。
防治感染,控制并發癥: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口腔、鼻腔、咽部分泌物,防止肺部感染。做好口腔護理,每日用0.9%生理鹽水擦洗口腔2次。防止泌尿系感染,每日清潔會陰及肛門1次,如留置導尿管,定期更換導尿管及膀胱沖洗。由于腦卒中患者長期臥床,要保持床鋪干燥、整潔,在骨隆突部位墊氣圈或海棉墊,減少局部受壓,每2小時翻身1次,用30%酒精按摩受壓部位,防止褥瘡的發生。中樞性高熱宜早期處理,頭部用冰袋冷敷,以降低腦細胞代謝,減輕腦水腫,保護腦細胞,用30%酒精擦,每小時降溫不超過2℃,以免降溫過速引起反射性寒戰。
注意患者營養治療和胃腸道情況:患者由于長期臥床,進食量少,腸蠕動減慢及神經系統反應遲鈍,營養失調,低于機體生存需要量,應增加營養的供給。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飲食。昏迷患者行鼻飼營養物質。密切觀察消化道情況,如有應激性潰瘍,給予止血劑。在急性期,要指導患者自主或不自主的排便,養成在床上排便的習慣,避免排便用力過大,引起顱壓增高,必要時用開塞露,防止便秘。
恢復期的護理:首先做好恢復期宣教工作,解除患者心理障礙,保持良好心態。其次指導并協助患者進行早期肢體鍛煉,循序漸進,由小幅度活動開始逐漸增加活動及時間,由被動活動開始逐漸過度主動活動。協助患者使用健肢帯動患肢在床上運動,如上肢的抬舉,左右旋轉,雙手抓臥,下肢內收,屈膝、伸髖、伸膝、踝后屈、背屈等。對失語患者要及早進行語言訓練,護士應經常配合家屬一起與患者交談,起初交談困難時先書面交流,再慢慢練習發音吐字。可先從數數字開始,由淺到深,訓練和培養其語言表達能力。做各種功能訓練時可配合針灸、按摩、理療、加速其功能恢復。*/的影響,使患者情緒不穩定。另外,家屬的緊張情緒和醫護人員的操作也會加重患者負擔。所以,護士必須做好入院宣教工作,穩定患者情緒,樹立戰勝疾病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