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股骨頸骨折多發于老年人,于骨質疏松導致的骨質量下降有關,多數情況下是由于摔傷所致。我科2000年至2004年共收治58例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經過有針對性護理及術后功能鍛煉,獲得良好效果,現將護理對策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58例中男38例,女20例。年齡61歲—86歲。其中摔傷46例,車禍12例。其合并有心臟病、高血壓16例,糖尿病高血壓7例,慢性肺氣腫4例,高血壓、腦栓塞病史5例。非手術治療4例,予皮牽引或骨牽引、消腫抗炎等對癥治療;手術治療54例,35例行全髖關節置換術,19例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
2 護理對策
2.1牽引護理
外展型骨折或無移位以及老年體弱狀況不能耐受手術者,一般予持續患肢牽引6周—8周,需手術治療者為減輕疼痛,避免骨折錯位損傷周圍組織便于手術復位、減輕手術出血,術前先行牽引治療5d—7d。牽引時,保持牽引繩于肢體軸線一致,保持患肢外展30°中立位、軟枕抬高下肢20°—30°,促進靜脈血及淋巴回流。為保持有效牽引,向患者及家屬交代相關注意事項.
醫學論文推薦:《中國骨科臨床與基礎研究雜志》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自創刊以來,以新觀點、新方法、新材料為主題,堅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讀"的理念。中國骨科臨床與基礎研究雜志內容詳實、觀點新穎、文章可讀性強、信息量大,眾多的欄目設置,中國骨科臨床與基礎研究雜志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志之一。中國骨科臨床與基礎研究雜志并獲中國優秀期刊獎,現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2.2術前準備
2.2.1心理護理
老年人體制差,尤其是有合并癥患者,心理負擔重,而且對術后行動的諸多限制感到不便,擔心脫位等。對此,要耐心向患者講解手術的目的及效果,同時介紹成功病例,細心體貼做好基礎護理及生活護理,以消除疑慮、恐懼、驚慌和煩躁的心理,向其及其家屬交代手術的必要性、危險性,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及術后恢復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2.3術后護理
2.3.1觀察
術后予心電監護、低流量吸氧,嚴密觀察血壓、呼吸、脈搏、血氧飽和度等,觀察傷口輔料有無滲血,皮膚末梢血運,及引流液的顏色和量并記錄。監測患肢血氧飽和度變化,密切注意傷口和肢端血循環情況,在進行護理工作及使用變器時防止引流管被牽拉脫出。
及時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富含維生素易消化食物。
2.3.2體位護理
術后置患肢外展30°中立位、軟枕墊高20°—30°,兩腿之間置一軟枕相隔,以避免患肢內收、外旋造成髖關節脫位,合作欠佳患者常規予患肢踝套皮牽引,或患肢穿防外旋鞋,維持患肢中立位。
2.3.3引流管護理
妥善固定各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暢,定是擠壓,觀察引流液的性質、量、顏色并記錄;為了保持正確體位,防止脫位,一般于術晨留置尿管,按留置尿管常規護理,給予0.5%碘伏抹洗會陰2次/d,引流袋隔日更換1次,夾尿管1次/4h開放。鼓勵患者多飲水,1500ml/2000ml/d,達到自然沖洗膀胱作用,一般3d—5d拔出尿管。
2.3.4皮膚護理
老年人外周血供差,牽引、術后長時間臥床等容易出現褥瘡。應加強皮膚護理,予臥海綿床墊,骶尾布置水墊,保持床單位整潔、干燥,教會患者自動翻身法,即患者以頭枕部、雙肘部和健側足跟為支點,屈膝45°,抬起胸腰部及臀部、離開床面。按摩受壓部位,溫水擦浴每日1次—2次,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供。
2.3.5預防肺部感染
老年人機體免疫力低下,加上長期臥床,容易引起肺部感染。因此,加強呼吸道護理極為重要。
2.4功能鍛煉
術后當天麻醉未消失,即可開始適當進行腳趾、踝關節前屈背伸被動活動、麻醉消失后進行股四頭肌主動等長收縮活動功能鍛煉,促進下肢靜脈回流,減少深靜脈血栓發生機會,防止肌肉萎縮及關節僵硬。術后第3天予CPM關節活動器協助患者經行患者功能鍛煉,先從0°到30°角緩慢鍛煉,逐漸加大角度,1周左右可達到功能位角度(90°),每日2次,每次60min。2周拆線后指導并協助患者扶拐下地,患者不負重行走鍛煉,骨水泥型患者1個月后可棄拐負重行走,非骨水泥型患者3個月后可棄拐負重行走。
3 結果
本組58例患者非手術治療4例,手術治療54例,除了兩例有腦栓塞后遺患者癱瘓術后未能下床扶拐行走出院外,其余患者均能扶拐行走出院,無一例出現假肢脫位、褥瘡、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