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論文摘要:曾經看到過這樣一篇文章,說“那你喝的水對嗎?”當時我看到這里就在想每天都是這樣喝,也沒看到有什么不對的呀,這有什么奇怪的呢?懷揣著一顆好奇的心。我讀了這篇文章,現在我把它分享給大家,你們看完后會有在怎樣的感觸呢?
面對形形色色的品種,如何判斷好壞?或者說哪種更好?幾位營養學專家向我們解釋了關于水的基礎問題。我們又挑選了7種較熱門的瓶裝飲用水,對它們進行3種健康水質的指標測試——pH值、TDS及電導率,在相同的環境條件下,它們的表現結果或許能對你的選擇有一些幫助。
關于水,容易誤解的5件事
01、礦泉水比純凈水更好嗎?
純凈水是自來水經由過濾及去離子凈化等過程得到的水。這個過程能除掉水中的有害物質,卻不可避免地將有益的礦物質、微量元素一并消除。所以純凈水并非不能喝,只是不宜長期單飲。
那喝礦泉水就能補充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嗎?相比純凈水來說,礦泉水的確有人體所需的礦物質及微量元素,但不該過分夸大礦泉水的功效,畢竟它的礦物質成分還是非常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營養學教授蔡美琴認為,即便飲水只選擇礦泉水,一天所能補充的礦物質元素也微乎其微,尚不足人體所需總量的2%,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02 、弱堿性水能改變“酸堿體質”嗎?
人體體液的pH值在7.35至7.45之間,呈弱堿性。一旦出現偏差,身體就會自行調節,維持平衡。如果自我調節出現問題,血液酸堿度失衡,就容易引發酸中毒或堿中毒——顯然光靠喝水解決不了。
所謂“酸性體質”,是指體內代謝物呈酸性。這時人體的呼吸、消化及排泄系統就會發揮功效去平衡酸堿度。身體若長期積聚過量酸性代謝物,會給腎臟等重要器官增加額外負擔。“沒有一無是處的食物,也不存在十全十美。”上海同濟醫院營養學教授吳萍提醒,多攝入堿性食物的確利于健康,但也不要受商家誤導,簡單粗暴地理解為多喝堿性水。
03、進口瓶裝水是否更讓人放心?
我們沒法對進口或國產瓶裝水的水質、水源等問題下定論,但如果就運輸層面來說,進口水可能并不安全。
比起國產水,進口瓶裝水在運輸環節往往耗時更久,增加了細菌滋生的可能性。按照規定,合格的礦泉水不應被檢測出細菌,但同時它又不能經過滅菌處理或加入防腐物質。“在包裝的時候,如果存在少量細菌,那么在后來的存儲、運輸、分銷過程中,它們可能‘成長’起來,導致‘超標’。” 清華大學生物化學碩士、《吃的真相》作者云無心在談到關于“‘高檔礦泉水’為何問題頻出”時,曾解釋細菌在礦泉水中滋生的可能性。
04、礦泉水泡茶、沖奶粉更好?
相對來說,采用水質較好、重金屬含量更低的水泡茶有利于發揮茶色和茶香。需要注意的是,礦泉水在煮沸之后,其礦物質轉化為沉淀物,從健康角度而言對人體并無害處,只是浪費了這些原本有益的礦物質。因此礦泉水盡量不要加熱、冷凍,還要盡可能避免陽光直射。
沖奶粉亦是這個道理,尤其是嬰兒配方奶粉本身營養成分齊全,用礦泉水沖泡反而會影響營養素的吸收。吳萍建議與其用瓶裝水,還不如回歸白開水,“符合各項指標的自來水可以放心飲用。煮沸之后,將水壺蓋打開,讓水中的氯氣隨著蒸氣一同揮發。這就是物美價廉的選擇。”
05、有氣水和無氣水有何區別?
無論是有氣礦泉水、無氣礦泉水、有氣蘇打水、無氣蘇打水,有氣的顯著特征就在于水中所含的二氧化碳。
目前大多數含氣瓶裝水都是后期加工制成,而注入二氧化碳之前首先要符合水質基本要求。即便是國外的一些有氣礦泉水,成分是天然礦泉水與二氧化碳,首先它必須是一瓶合格的礦泉水。
二氧化碳的添加對于飲用水本身的健康指標不會產生影響,區別主要是口感上的差異。“胃病患者盡量不要選擇帶氣的飲用水,這類水對于胃比較刺激。”蔡美琴教授建議。
Tips
如何看懂這些指標
1、pH值
它代表了酸堿程度,范圍在1至14之間,7為中性,小于7為酸性,大于7為堿性。但是水的酸堿度并不能影響人體的酸堿體質。
測試工具:pH測試筆
2、TDS(單位:ppm)
即溶于水中的總固體含量,它能計算水中礦物質等成分的多少。在環境溫度不變的情況下,假設樣本水不含雜質,那么TDS值越高,水中所含的礦物質成分也就越多。
測試工具:TDS水質測試筆
3、電導率(單位:μS/cm )
它主要針對含鉀、鈉、鈣等離子的水。在同樣室溫環境下,假設樣本水不含雜質,電導率越高意味著離子越多。
測試工具:TDS水質測試筆 ((來源:《好運Money+》)
怎么樣你有何感想,你是否在想從今起好阿紅啊看看自己究竟喝的是什么水,關心我們的身體就從喝水開始吧!《健康管理》2010年1月創刊。計劃開印10萬冊。雜志依據先進的生物-心理-社會-環境醫學模式,契合市場健康新需求,強調通過科學發現并減少健康危險因素來管理好自己的健康,致力于引進國外新的理念和方法,有望成為國內健康類期刊的一枝奇葩。雜志是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出版的國家綜合性健康管理科學普及期刊,全彩印刷,定價30元/期,國內外公開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