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淺析銅綠假單胞菌107株耐藥性藥學專業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預防醫學時間:瀏覽:

  【摘要】:銅綠假單胞菌(P.Aeruginosa)原稱綠膿桿菌。在自然界分布廣泛,為土壤中存在的最常見的細菌之一。各種水、空氣、正常人的皮膚、呼吸道和腸道等都有本菌存在。本菌存在的重要條件是潮濕的環境。文章發表在《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上,是藥學專業畢業論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銅綠假單胞菌,藥物敏感性測定,微生物,耐藥

  銅綠假單胞菌的學名是Pseudomonas aeruginosa,當中的Pseudomonas是由希臘語的pseudo及monas所組成,意即虛假的單元,是早期微生物學用作描述病菌的。

  目的 分析2001年1月~2003年12月本院分離的銅綠假單胞菌耐藥性與耐藥趨勢。 方法 采用MicroScan WalkAway-40型全自動微生物鑒定/藥敏分析系統進行菌株鑒定及藥物敏感性測試,耐藥性數據分析采用WHONET5軟件。結果 3年間分離出107株銅綠假單胞菌。

  其對12種抗菌藥物活性較好的是亞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藥率為0.9%、5.6%、6.5%;耐藥率較高的是頭孢曲松鈉63.6%、頭孢噻肟鈉38.3%,氨曲南25.2%。其對頭孢噻肟鈉的耐藥率從2001年33.3%升至2003年的44.4%,同期對頭孢曲松鈉的耐藥率從48.1%升至68.9%,升幅達11.1%,20.8%。β-內酰胺類抗生素哌拉西林耐藥率有下降趨勢從22.2%降至15.6%。

  結論 本院監測結果顯示銅綠假單胞菌對碳青霉烯類、氨基糖苷類、β-內酰胺酶抑制劑復合藥物保持較好的敏感性,但三代頭孢菌素的耐藥率高于國家細菌耐藥監測研究組(BRSSG)2001年、2002年的統計結果,還需加強對銅綠假單胞菌耐藥率有計劃地連續監測。

  銅綠假單胞菌是醫院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可引起人體各部位的感染。該菌對多種抗生素天然耐藥,所有的抗菌藥物在延長治療的過程中又均可產生耐藥。因此,加強對銅綠假單胞菌的耐藥性監測,及時了解其耐藥趨勢,對指導臨床合理應用抗生素,減少耐藥菌的產生有著重要意義。本文分析了我院2001年1月~2003年12月從臨床標本中分離的107株銅綠假單胞菌對12種抗生素的耐藥性,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標本來源 2001年1月~2003年12月從臨床各科標本中分離的銅綠假單胞菌107株。

  1.2 儀器及試劑 MicroScan WalkAway-40型全自動微生物鑒定/藥敏測試儀及儀器配套使用的NC21鑒定/藥敏復合測試板為美國DADE公司出品;傳統生化微量管為杭州微生物試劑廠生產。

  1.3 質量控制 標準菌株為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3、大腸埃希菌ATCC25922,由江西省臨床檢驗中心提供。

  2 結果

  2.1 107株銅綠假單胞菌在各種臨床標本中的分布率 從2001~2003年從各種臨床送檢標本中分離銅綠假單胞菌107株,其中痰液77株(71.2%)、咽拭子14株(13.1%)、分泌物9株(8.3%)。107株銅綠假單胞菌在各種臨床標本中的分布,見表1。

  2.2 107株銅綠假單胞菌對12種抗菌藥物體外敏感試驗結果 顯示12種抗菌藥物活性較好的是亞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藥率為0.9%、5.6%、6.5%;耐藥率較高的是頭孢曲松鈉63.6%、頭孢噻肟鈉38.3%,氨曲南25.2%。見表2。

  3 討論

  銅綠假單胞菌是臨床最常見的病原菌之一。近幾年來國內外報道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革蘭陰性桿菌,其中又以銅綠假單胞菌最為多見,耐藥的銅綠假單胞菌感染常導致嚴重后果,是臨床治療中的一個難點。我院2001年1月~2003年12月分離的107例銅綠假單胞菌在各種臨床送檢標本中以呼吸道標本占首位(痰液71.2%,咽拭子13.9%),提示本院銅綠假單胞菌主要是以呼吸道感染為主,與國內有關文獻報道一致[1,2]。

  值得注意的是β-內酰胺酶抑制劑的復合藥物可抑制細菌產生質粒介導的廣譜β-內酰胺酶,使因產酶而致耐藥的菌株轉為敏感,其抗菌作用顯著優于單藥成分,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使銅綠假單胞菌對哌拉西林的耐藥率從17.8%降至6.5%。同時表3顯示哌拉西林耐藥率有下降趨勢,2001~2003年分別為22.2%,17.1%,15.6%,3年下降6.6%,原因有待研究。

  雖然根據實驗室藥敏試驗結果用藥與臨床實際感染控制情況有一定差異,但比經驗用藥針對性強效果好[6]。為提高療效、減少藥物不良反應、減少耐藥菌株的產生、延長抗生素使用壽命和合理使用抗生素,臨床醫生應按規范積極送檢感染標本。同時,加強藥敏監測可以彌補由于細菌報告不能及時獲得的缺陷,在長期的耐藥監測數據中總結出本院及院內各病區主要致病菌的耐藥規律,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對降低細菌耐藥率、有效控制醫院感染具有重要意義。

  醫學科技核心期刊投稿:《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系湖南中醫藥大學主辦,1979年創刊,現已成為具有較大影響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中醫藥學術刊物,本刊注重中醫藥學術水平,主要報道本院和國內外最新教學、醫療科研成果和學術成就,其學術質量上乘,版式編排規范,印刷裝幀美觀大方,連續數年被國家科委信息所收錄為統計源期刊,全國10家具有影響的文摘雜志收錄,在2004、2006、2008年連續三次獲得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獎,標志著我刊的學術水平已得到國際期刊界的承認。

  【參考文獻】

  1 曹彬,王輝,朱玉玨,等.多藥耐藥銅綠假單胞菌院內感染危險因素及預后因素分析.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4,27(1):31-35.

  2 葉惠芬,楊銀海,陳惠玲,等.2001年廣州地區常見病原菌耐藥性調查.中國抗生素雜志,2002,27(10):602-605.

  3 李家泰,李耘,王進,等.我國醫院和社區獲得性感染革蘭陰性桿菌耐藥性監測研究.中華醫學雜志,2003,83(12):1035-104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阳县| 三亚市| 会昌县| 黎川县| 建湖县| 黔西| 克山县| 长宁县| 溆浦县| 新田县| 蒙阴县| 大化| 无棣县| 建水县| 儋州市| 东海县| 仙居县| 新建县| 清涧县| 珲春市| 德钦县| 博爱县| 上林县| 富蕴县| 称多县| 荃湾区| 霍山县| 阜阳市| 溧水县| 嘉禾县| 丰城市| 曲水县| 惠安县| 门头沟区| 温泉县| 绥滨县| 大冶市| 宝坻区| 开江县| 桂平市| 奉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