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在實行新課改的今天,音樂教學需要面向全體學生,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因此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是不可忽視的。為此,我做了以下幾方面的探索:
一、創設良好的學習音樂的氛圍,營造健康的心理環境。
1、創設自由寬松的學習氛圍,發展學生的個性。
自由寬松的學習氛圍是學生發展個性的土壤。羅杰斯說:“成功的教育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的安全的課堂氣氛。”所以師生之間建立親密融洽的關系有利于學生產生創造的勇氣和信心。自由寬松課堂氣氛的營造,關鍵是要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必須以真情相對,去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學會傾聽他們的聲音,尊重他們的情感體驗。課堂上教師更應該“蹲下身子”、“放下架子”,讓學生和老師可以平等對話,并鼓勵學生有自己的想法與意見,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夠自由地暢快地表達,逐漸讓每位學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全發展;同時自由寬松的學習氛圍是發揮學習的潛力,培養學生敏捷思維、主動學習、積極樂觀的心理品質的重要條件之一。
2、創設“快樂”情境,喚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在教學中我深深地體會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要想盡辦法,使單調乏味的反復練唱變得活潑生動、妙趣橫生,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性,喚起情感共鳴,引起學生興趣。如在教節奏時,我創設了一個小動物們開音樂會的情境,把全音符比作老牛歌唱,把二分音符比作小鴨叫,四分音符比作小雞叫,讓學生選擇喜歡的動物,在模仿動物的神態與叫聲的同時用手拍出節奏,先分組進行表演,然后再三個組同時合作。課堂上這樣設計提高了孩子們的興趣,同時也讓他們在玩的過程中把三種節奏型合在一起,為多聲部合唱打下了基礎。另外還可以通過各種活動如游戲、律動、表演、猜謎、故事、小競賽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學有所長、玩得開心。
二、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采取與之相適合的教育措施。
作為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教育,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措施,幫助學生排除心理上的干擾。
對特長生,課堂上可以讓他們承擔“領”的任務:領唱、領奏、領舞,并給大家伴奏、指揮、編排舞蹈,充分發揮他們的特長,激勵他們學習。對于基礎比較差的學生,要給他們安排簡單易學的活動,如敲打擊樂器的簡單節奏或者簡單的舞蹈動作等,決不讓整個課堂只是部分學生在參與,而另一部分學生在一旁觀望,把自己列在活動之外。對于這部分學生的進步要及時、充分地表揚,使他們在激勵的環境中輕松地學習音樂。
三、寓思想教育于音樂教學之中。
欣賞教學是通過對古今中外音樂作品的欣賞,培養學生健康的情趣,開闊視野,提高鑒賞能力,培養高尚的情操。特別是通過對我國民歌、民族音樂的欣賞,能使學生熱愛祖國民族音樂文化,激勵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如:欣賞《紅星閃閃》一曲時,結合抗戰勝利六十周年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介紹潘冬子的成長經歷,讓學生知道抗戰時期許多像自己一樣大的孩子很早參加了革命,涌現出了許多小英雄:王二小、雨來、雞毛信中的海娃……讓學生知道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激起學生的愛國之情。
小學音樂課本中歌曲能以優美的旋律和豐富的演唱形式觸動學生的情感,震撼學生的心靈。教學中不僅要提高學生的演唱技能,還要讓他們在歌唱中養成健康的人生態度和積極的生活態度,因此在唱歌教學中要善于抓住教學契機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可愛的家》一課,這是一首外國歌曲,曲調柔和抒情,表現了對家庭的喜愛和依戀。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對歌曲的內涵體會不夠,演唱直白平淡,沒有表現力。我在肯定學生積極性的前提下,聲情并茂地為學生范唱,然后讓他們去感受我的范唱與他們的演唱有什么區別。有同學說:“我聽后好像感受到作者的家很溫馨、很美好。”老師在適當的時候問:“除了我們的小家,我們還有一個共同的大家庭,這個家是——?我們這個大家庭好不好?好在哪里?在這么和諧的大家庭中我們應做些什么?”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愛家人、愛祖國的情感,還樹立了遠大的志向。
音樂教學要注重日常行為的養成,從點滴做起,培養學生的文明舉止、尊敬師長、遵守紀律等,并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進行滲透。
四、及時對學生進行個別心理輔導。
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同時,還應該注意到,有些學生的心理具有自閉性,有些心理問題是不便于公開、向別人吐露,那么就必須進行個別心理輔導。在輔導過程中,教師要有信心、決心又要耐心、細心,要“曉之以理”又要“動之以情”,并持之以恒地進行輔導。在輔導的過程中,要堅持交友原則、保密性原則和教育性原則三個原則。音樂教學過程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在音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增強了學生學習音樂的信心。和原來相比,學生學習音樂輕松了很多,愉快了很多,從而達到到愿學、樂學的境界,使學生的音樂修養更上一層樓。因此,我們必須把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貫穿于日常教學中,堅持不懈地解決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使他們都能成為具有健康心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