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學生生活學習處于不同環境之中,其學業壓力過大是最為現實的問題和現象,很多學生都會存在一些心理問題。作為學校德育教育者,在教育策略設計時,需要有對接意識,安排適合的心理健康課程、加強相關宣傳、創設教育活動、對接家校管網,都能夠帶來全新滲透教育效果。
[關鍵詞]小學德育;心理健康;滲透
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德育管理中發揮無可替代的作用,小學德育管理適時引入心理健康教育機制,符合主體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合理安排心理健康課程、拓寬心理健康宣傳、創設心理健康活動、對接心理健康家教,都能夠創設更多滲透機會,為學校德育管理提供更多有效幫助,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為學生創設適宜學習生活環境。心理健康與學校德育管理有更多融合點,強化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的對接和滲透,能夠為學校教育注入豐富動力。
一、安排心理健康課程,建立德育滲透機制
在學校教程安排中適時滲透心理健康內容,這是德育管理的現實需要,與學生健康成長息息相關。學校課程設計時,心理健康課程往往會被擠掉。有些學校會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體育學科之中,但具體執行過程中往往會被體育課程所淹沒。因此,設置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這應該是德育管理的重要訴求。
學校推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需要充分考慮多種制約因素。其一,對現有學科課程進行整合處理,每周至少要擠出一節課,作為心理健康輔導時間,這樣可以確保學生有一定的心理方面的學習機會。其二,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做分散處理,融入其他學科之中,特別是體育、道德與法治等學科,貼近性更強,滲透力度更大。其三,學校要推出更多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故事和案例信息,要求學生能夠利用自主學習機會,對這些內容進行進一步消化和理解。學生可以通過學校網站、文化墻、校園廣播等渠道獲得這些信息素材,并結合自身展開自主學習和自我教育,讓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學習的角角落落。
科學合理安排心理健康課程,對整個學校教程進行綜合處理,都能夠形成嶄新教育動機,學校要充分認識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為學生提供更多心理健康學習成長的信息和內容,為學校德育管理注入豐富動力。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學校教育要建立主體意識,只有圍繞學生學習主體推出教程內容,才能贏得德育管理的主動權。
二、拓寬心理健康宣傳,開拓德育滲透視野
家庭、社會,以及很多教師,對心理健康課程不是非常重視和了解,對其德育助力作用缺少正確認識,學校要加強相關宣傳力度,從更多角度展開設計和滲透,利用更多鮮活的案例做宣傳材料,讓更多人能夠認識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認知水平,學校在校園中設立了心理健康宣傳欄,而且定期開播心理教育輔導講座,讓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到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為此,學校還專門組織了一次心理健康方面的征文,其主題是“我健康我成長”。活動啟動后,各個班級都能夠認真準備,先舉行選拔賽,然后將選出的優秀稿件提交到學校。學校集中進行評選操作,將一些優秀的作品,定期在宣傳欄中展示。為擴大影響,學校還將這些優秀的作品,推薦到各個班級的家校網絡交互平臺上,讓更多的人能夠閱讀到這些內容。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宣傳,這是確保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重要環節。只有大家都來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才能形成管理活力,將德育貫徹到各個學科教學之中,滲透到班級管理的方方面面,也能夠讓家庭和社會都關注這個問題,為學生創設適合的學習生活環境,這對全面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有重要作用。
三、創設心理健康活動,強化德育滲透體驗
心理健康不僅要體現在課程設計上,學校適時推出一些專項的活動,也能夠發揮重要教育作用。德育管理與心理健康對接下的教育活動,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多心靈的觸動,讓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實現。情景再現、社會調查、案例解析、課堂演繹、話題答辯、心理門診等,都屬于心理健康滲透下的德育管理活動,教師要做好活動設計和組織,引導學生順利進入到活動之中,并在廣泛互動交流中達成學習共識。
學生心理成長出現一些波動,這是極為正常的現象。學校德育管理針對學生心理現實推出教育活動,能夠成功激發學生追求健康的主觀意識。如班級心理門診咨詢活動,由班主任牽頭組織這項活動。班主任邀請專業心理健康教師“坐診”,利用網絡交互平臺進行互動操作,發動學生和家長咨詢相關心理問題,要求專業教師做出科學解答。這個活動推出后,深受學生和家長的歡迎,大家紛紛咨詢心理方面的問題。如上課不敢主動回答老師問題,這是心理有問題嗎?遭遇同學嘲弄后,出現報復想法,這是不健康的心理嗎?……心理問題咨詢呈現熱烈場面,對于專業教師的回答,學生反饋良好。
設定網絡化心理交互活動,讓學生利用交互平臺參與心理咨詢活動,成功調動學生參與熱情。學生面對面難以啟齒的問題,在網絡上可以隨意發問,增加了咨詢信息量,也能夠涉及一些敏感話題。學生普遍關心的心理問題,得到專業教師的解讀,對學生的幫助是顯而易見的。
四、對接心理健康家教,提升德育滲透品質
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廣泛對接,需要家庭教育的介入和支持,很多家長對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些認知偏差,教師需要做好必要的教育宣傳,推出更多心理健康融合下的德育實踐活動,讓家長廣泛參與到實踐活動之中,在更多親子活動中建立相關認知。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家庭環境下,學生接受到更多心理健康方面教育,對其整個人生成長都會產生重要影響。作為家長,大多缺少必要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和意識,學校教師需要有疏導義務,從更多方面做出積極努力。首先,要及時組織家長參與家長會,對孩子心理健康情況做出科學的評估,以便為心理健康輔導奠定基礎。其次,教師要為家長推出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閱讀書籍。如《兒童發展心理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都能夠為家長們提供良好的學習素材,幫助家長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自覺意識,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最后,利用家校網絡交互平臺推出更多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和活動,邀請家長、學生以及相關人士參與,在互動交流中形成教育共識。
家校管理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不僅豐富了家校管理教育素材,還能夠為家庭教育提供更多嶄新契機,培養良好家庭教育體系,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成長品質。家校合作共同推動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形成重要教育合力,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為學生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學校德育管理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能夠為學生帶來更多心理輔導機會,確保學生始終處于健康的心理狀態,這對促進學校德育管理有重要現實意義。學校德育管理有比較完善的系統,如何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融入這個體系之中,這是我們需要重點研究的問題。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生涯規劃、健康學習都有重要促進作用,拓寬心理健康教育視野,能夠建立嶄新的德育管理品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成長。
推薦閱讀:心理科學期刊是什么級別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