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淺談丹東民居文化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藝術教育時間:瀏覽:

  【摘要】針對丹東地區最具民居文化特點的漢族、滿族、朝鮮族為主,對傳統的民居建筑狀況、民居歷史的發展過程中所經歷的改變以及營造手法加以淺析,并初步探討在適合城市化背景下民居文化的傳承、保護和發展道路。

  【關鍵詞】民居文化,滿族民居,朝鮮族民居,建筑形制

  序言

  民居文化是生活的縮影,是長期歷史文化積淀的結果。它是各民族根據自己文化內涵、生存環境的實際,從長期的歷史積淀中自然形成的。丹東原稱安東市,位于中國東北邊陲,是中國最大的邊境城市,坐落在中朝兩國的界江——鴨綠江畔。丹東地處中緯度地區,四季分明,冬季時間最長,夏季次之,屬溫帶氣候區,冬季雖長,但嚴寒期較短,夏季多雷雨。地區總面積1.52萬平方公里,市域總人口242萬,漢族人口153萬人,是一個多民族散雜居住地區,全市共有滿族、朝鮮族、回族、蒙古族、錫伯族等40個少數民族,其中滿族人口82.48萬人,是全省滿族人口最多的地區;朝鮮族人口1.65萬人。

  1 丹東滿族民居的建筑型制

  滿族人口主要分布在我國的東北三省,以遼寧省最多。

  1.1滿族民居的宅院布局

  滿族宅院一般是座北朝南,住宅多喜向陽,宅院通常是四方形,北側居中是正房,院子左右建有東西廂房,形似四合院。

  1.2建筑構造

  滿族民居建筑普遍使用木材,木結構大體上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梁柱式結構,一種穿斗式結構。屋頂側面呈人字形的硬山式,從正脊向前后兩面坡下,利于夏季排雨水,冬季排積雪。

  1.3特有的滿旗風韻

  滿族民居有“四大怪”:“口袋房,萬字炕,窗戶紙糊在外,煙囪出在地面上。”

  口袋房——滿族傳統住房是在南向偏東邊開門,開門的一間稱 “堂屋”,通常用做廚房。

  “口袋房”是滿族民居建筑中十分流行的一種形式,防寒性能好,同時各間屋相互連通,便于交往宴飲及進行祈福敬神的活動。

  萬字炕——西間“上屋”內設南、西、北三面相接的“轉圈炕”,一般稱之為“萬字炕”。

  窗戶紙糊在外——滿族民居中窗紙糊在窗外。丹東地區冬季嚴寒,室內外溫差較大,如果將窗紙糊在窗戶外側,不容易使窗紙脫落漏縫,不會造成窗欞構件腐爛。

  煙囪出在地面上——滿族傳統民居,煙筒修建在房山的側面,以一段橫煙道與房子相連,稱為“跨海式煙筒”。

  1.4宗教文化的產物—“索羅竿”

  索羅竿民間稱“神竿”,是滿族宅院中的“圣物”,樹竿子的地點,一般在宅院東南方正對屋門的位置。

  2 丹東朝鮮族民居的建筑型制

  朝鮮族的民居傳統是形成于朝鮮半島,布局和內部結構都繼承了朝鮮的傳統,房屋主要是沿著道路而建造,絕大部分沒有院子和圍墻,前后都有門可以出入,房屋兩端山墻處有的相互連接,呈行列式,這是朝鮮族民居的特色之一。

  2.1朝鮮族民居的宅院布局

  朝鮮族住宅布局的類型有兩種:一字形和L形。最初移居到中國東北的朝鮮族人民由于生活貧困,一直建一字形住宅,此后由于生活條件改善又以一字形為基礎進行擴建,就出現了拐角房屋。

  2.2單體建筑構造

  2.2.1內部空間結構

  朝鮮族傳統住宅門窗不分,以門代窗,家具尺度小,進門就席地而坐。

  田字形分割的主屋——朝鮮族主屋的布局比較固定,大多分為六間或者八間。

  餐廚寢共用的內部空間——主屋的特點就是滿鋪炕,大房是一個大通間,兼具廚房、餐廳和起居室多種功能。

  2.2.2外觀

  朝鮮族住宅屋頂坡度緩和,屋身平矮,沒有高起陡峻的感覺,但是門窗的比例窄長,使得平矮的屋身又有高起之勢。

  房屋的外墻面都粉刷白灰,在以灰色的瓦面相稱十分雅致。朝鮮族房屋的屋頂普遍做成四坡頂,草很厚,它和內地的四阿式房相仿,亦為傳統做法。

  瓦房屋頂一律采用歇山式,無論草房或瓦房,出檐都很長,屋檐下產生很深的陰影,又加上廊子的凹進,使得整個建筑的立體感十分鮮明。

  2.2.3屋頂

  朝鮮族民居的屋頂做法根據材料和構造的不同,可分為兩類:草頂和瓦頂。

  2.2.4屋身

  朝鮮族民居的建筑基礎很淺,墻體重量很輕,都是以木柱為骨架,墻自身不承重,因此,朝鮮族民居的屋身造型是由柱、粱架的結構決定。

  2.2.5柱、梁架

  房架的形式和漢族的不同,首先以立柱支撐縱橫梁木,在脊部設立支柱支撐脊檁。柱上有梁縱橫交叉,下端有地梁相交,形成一個整體的構架。

  2.2.6火炕

  以火炕取暖的房屋內部結構是朝鮮族民居的一個顯著特點,全部地面都做火炕。

  3 丹東漢族民居的建筑型制

  東北漢族居民多為歷史上不同時期由中原遷徙而至東北地區的。因此,丹東漢族民居作為傳統民居的一個類別,既具有漢族傳統民居的共性,也具有自身文化和所處地域條件共同形成的地域民族特征。

  3.1漢族民居的宅院布局

  東北地區冬季寒冷,白天需要充足的日照,建筑布局比較松散,呈中軸對稱的組合方式。民居的平面布局都是合院式的,正房是全宅的主體,坐北朝南、位于中央。

  3.2單體建筑構造

  3.2.1樣式

  最典型的漢族民居樣式就是坐北面南的正房,正房是主要居所,多為三開間,位于中間的明間為外屋,兩側的次間為里屋,稱為“一明兩暗”。明間堂屋設置煮飯和燒炕用的大鍋臺,成為廚房兼隔擋風寒的過渡空間。

  3.2.2屋頂

  東北地區的漢族民居屋頂可以分為平頂式、囤頂式和尖頂斜坡式。

  3.2.3屋身

  屋身的墻壁大體上分為檐墻和山墻。檐墻即屋檐下的墻壁,山墻是房兩端的呈三角形的墻壁.常見的主要為羅漢式和硬山式等。

  3.2.4內部空間結構

  3.2.4.1以炕為活動中心的室內空間

  東北地區的嚴寒氣候使火炕占據了室內的大部分空間,因此室內活動以炕為主。

  3.2.4.2堂屋——滿漢民居的廚房

  正房的明間為堂屋,外屋和室內的墻壁為火墻。廚房的灶火與室內的炕和火墻是相通的,在做飯的同時為墻壁和炕加溫。

  4 丹東民居文化的傳承、保護和發展

  傳統民居是一種具有明顯地域性特征的鄉村景觀,是適應地域氣候、自然環境及人文過程的物質形態的表露,在具體的鄉村景觀設計中,應注重提取傳統民居中一些具有民族文化傳承的元素,應用到現代的鄉村景觀設計中。

  對傳統民居的保護和開發要本著尊重歷史和自然文化,盡量保持原貌,可以按照原有建筑風貌進行修補,不破壞原有的建筑式樣和格局。充分以傳統建筑為依托,在不斷豐富人們文化生活、改善居住條件的同時,以民居文化旅游為著眼點來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是丹東地區的鄉村經濟發展趨勢所在。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趙偉韜,岳天明,高玉俠,侯 陽《滿族民居文化與鄉村景觀規劃研究》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6期)

  2 劉曉軍《關中民居文化旅游資源的整合與開發》中國商貿/旅游經濟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流县| 民勤县| 衢州市| 卫辉市| 八宿县| 黑山县| 潜山县| 兴安盟| 和林格尔县| 政和县| 五家渠市| 海口市| 安乡县| 安平县| 大渡口区| 彭水| 美姑县| 东海县| 浏阳市| 白水县| 泰安市| 恩施市| 定边县| 沧州市| 锡林浩特市| 秭归县| 鸡西市| 从江县| 襄城县| 琼海市| 青河县| 华阴市| 嵊泗县| 广安市| 建昌县| 德安县| 连城县| 安远县| 射阳县| 讷河市| 洛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