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舞蹈可以讓音樂成為可視的藝術,而音樂是舞蹈的靈魂,兩者在抒發情感等方面有著共通之處。在小學音樂課堂上開啟音樂+舞蹈的模式,借助舞蹈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他們的音樂感知力,讓學生感受不同的音樂風格,通過創編舞蹈動作增強學生的音樂表現力,是突破傳統音樂教學困境的有效途徑之一,能夠有效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效益。
【關鍵詞】小學音樂;舞蹈;融合;策略
現階段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方式比較單一,主要以教師教唱歌曲為主,一學期下來,學生所掌握的音樂知識并不多,只是學會了幾首歌的演唱技巧,這樣并不能發揮出音樂教育的功能。而采取音樂+舞蹈的模式,實現了音樂教學的創新,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協調能力,還促進了學生音樂素養的發展,讓學生真正地感受到了音樂作品的內涵與魅力。那么,要全面推行這種模式,教師需要探索出音樂與舞蹈融合的有效途徑,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使學生接觸到多形態的藝術形式,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與表現能力。
一、用舞蹈律動活躍氣氛,培養學生的音樂節奏感
小學音樂課堂上純教唱模式的方法無法讓學生保持長久的學習熱情,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逐漸產生厭煩的情緒,而在恰當的時機用舞蹈律動來活躍課堂氣氛,能夠將學生帶入到音樂情境中,有助于快速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學習中,同時在律動中,引導學生結合音樂的特色進行律動,可以達到培養學生良好節奏感的效果。因此,在小學音樂的課堂上,教師要善于運用舞蹈律動來豐富活動內容和形式,真正地將音樂與舞蹈結合起來,以此來提高學生對音樂旋律和節奏的感知力。比如,在進行《感知音樂節拍》這一課的教學前,先依據教學內容及目標自行設計了一段有規則的舞蹈律動,把編排好的舞蹈動作展示給全體學生,提示他們認真觀察,找出這些動作中潛藏的規律,以此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起他們的探究興趣,再引入這節課的主題,這樣學生能快速地進入到良好的學習狀態中,而講述節拍的相關內容時,通過結合音樂分步展示舞蹈的方式,和學生共同探討,并帶領學生一起做舞蹈律動,形成和諧的氛圍,使得學生能夠在律動中慢慢地熟悉和掌握節拍的知識。運用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在舞蹈律動中感受音樂的節奏,使得他們的身體做出自然的反應,有效地促進學生節奏感的提升。
二、用舞蹈動作詮釋音樂,增強學生的音樂鑒賞力
《義務教育小學音樂新課程標準(2011版)》中指出,要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即提升他們自主鑒賞音樂的水平,教師的講解只能起到一個引領和啟發的作用,更深層次的內涵挖掘還需要依靠學生自身的能力,而配個舞蹈動作來詮釋音樂作品,能夠增強學生的視聽感受,激活他們的思維,實現行動與思想的完美融合,使學生獲得良好的鑒賞體驗,從而提高他們的審美鑒賞能力。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舞蹈來提高學生理解音樂的水平,使得學生的大腦一直處于活躍的狀態,讓他們愛上音樂并學會用舞蹈詮釋音樂。比如,在鑒賞音樂的過程中,當學生能清楚正確地表達出情緒及節奏、旋律的變化情況時,鼓勵他們邊聽邊隨意做舞蹈動作,運用具有層次性的舞蹈來展現各個階段音樂的變化,讓學生的思維在肢體動作的支配下活躍起來,用舞蹈賦予音樂生命力,如,欣賞具有民族特色的音樂時,和學生共同模仿當地具有特色的舞蹈動作:蒙古舞中的抖肩、新疆舞中的動脖子等,或者配合不同舞種的常見動作,讓他們在這種融洽的氣氛中鑒賞音樂,上升了學生鑒賞的層次。
三、用舞蹈檢驗學習效果,提高學生的音樂感知力
用舞蹈的方式來檢驗學生的音樂感知力是音樂與舞蹈融合的一種策略,在這樣的活動中,可以觀察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程度,展現學生自身的創新能力,了解學生的思維特征,便于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能夠深層次地提高他們的音樂感知力。所以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提供給學生多重選擇的機會,播放出不同類型的音樂,讓學生自由選擇并結合音樂類型自主創編舞蹈動作,使得他們帶著一種好奇心來完成這樣一項任務,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引導他們用自己的方式來展現音樂作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比如,《感知音樂中的旋律》這一課中,先帶領學生回顧級進、跳進、同音反復這三條旋律的特征,播放日本民歌《櫻花》、俄羅斯民歌《伏爾加船曲》、軍樂曲《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的片段,讓學生從這三種不同類型的歌曲中分辨出哪一首以級進為主,哪一首跳進較多,哪一首的開頭是同音反復,使學生能直觀地分辨出這三種旋律的特征。教師依據歌曲的特色播放了三種舞蹈,請學生仔細地欣賞并提出問題:“這三種舞蹈分別可以對應哪一首歌曲?如果給你們以此自主編舞的機會,會如何用舞蹈來展示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部分學生表現出了非常濃厚的興趣,投入到了積極的思考與嘗試中,其他學生則相互商量和探討,自由地表達著想法,不僅提升了學生的音樂素養,還增強了他們將音樂與舞蹈巧妙融合的能力。
四、用舞蹈升華音樂情感,發展學生的音樂表現力
用載歌載舞的形式開展小學音樂課堂活動,能夠起到培養學生開朗性格的作用,讓學生借助音樂和舞蹈來表達情感,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表現力,教師在講授音樂知識的過程中要盡可能地挖掘出適配的舞蹈動作,運用直觀的方式來展現音樂的魅力,讓學生變得活潑、感性起來,使其能真正領悟到音樂中的情感,進而升華他們的思想。例如,在《多彩的鄉音》中,教師要發揮自身的引導和示范作用,將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音樂與相應的舞蹈動作結合起來,向學生傳達出民歌中蘊藏的情感,讓學生處在恰當的音樂氛圍中,使其產生身臨其境之感,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真正地了解音樂,還能啟發他們想象,培養學生對民間音樂的熱愛之情。之后播放風格靈活多變的音樂,讓學生隨著音樂進行舞動,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他們創造美的能力。
總之,將音樂與舞蹈有機地融合起來,采取有效的的手段構建內涵豐富的課堂,展現出教師的課堂教學智慧,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學生在舞蹈中理解音樂作品,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分析和表現音樂,喚醒學生的潛在能力,使學生更加熱愛音樂、熱愛藝術,促使他們用藝術區詮釋和創造生活,提高他們的整體素養,實現音樂課堂教學的全面改革。
參考文獻:
[1]肖艷.小學音樂課堂中舞蹈教學的融合[J].黃河之聲,2020(3):132.
[2]郭潔.小學音樂融合舞蹈教學探究[J].江西教育,2019(33):77-78.
[3]龔衛芳.音樂與舞蹈教學融合途徑探微[J].小學教學參考,2019(3):64-65.
推薦閱讀:北方音樂藝術類論文發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