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生活歌唱與地方社會生活邏輯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藝術教育時間:瀏覽:

  傅國群 李虎

  摘 要:五句子歌是巫溪縣重要的文化形態,其發展和傳承是基于本土文化和移民文化共同作用的結果。五句子歌涉及內容廣泛,通過歌唱展演將巫溪民眾日常生活、婚姻愛情、價值觀念、民俗信仰、集體記憶等內容展現出來,反映出歷史長河中巫溪民眾是如何傳承文化、記錄生活、維護社會正常運轉的。

  關鍵詞:五句子歌;生活歌唱;生活邏輯;巫溪縣

藝術論文發表

  一、選題的價值

  巫溪縣地處渝、陜、鄂三省市交界處,境內眾山環繞,居民多系“湖廣填四川”移民,風俗廣有承接。光緒《大寧縣志》云:“寧邑為蜀邊陲,接壤荊楚,客籍素多兩湖人,風尚所習,由來久矣。”[1]卷一《地理志·風俗》表明巫溪民俗的傳承,與兩湖人有著巨大關聯,移民文化與本土文化共生發展。其中本土文化主要是古老的巫巴文化。巫溪是巫巴文化的發祥地,有“巫咸古國”“上古鹽都”的稱謂。冉瑞銓認為巫溪與巫術文化有著很深的淵源,從地理位置來說,巫山、巫溪均位于鄂西、陜南、渝東的大巴山東段南麓,屬于長江三峽中段,有古人類賴以生存的食鹽,有古人類渴求的仙藥丹砂,有眾多巫巴文化遺存和遺風,有眾多古人類遺址化石和出土文物[2]。移民文化主要指“湖廣填四川”的外來文化。眾所周知,“湖廣填四川”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五次大移民,涉及湖南、湖北、安徽、廣東、陜西等10余省。巫溪地處鄂、陜、渝交界處,勢必是“湖廣填四川”的移民重鎮。人口大遷移,民風民俗融合改變,形成獨具特色的巫溪民俗文化系統。在這個社會文化系統中,每個民俗事象都是維持整個社會秩序的樞紐,對構建社會秩序有著重要的作用。

  在巫溪民俗世界里,五句子歌最能將移民文化和本土文化進行完美的詮釋。作為一種名不見經傳的民間文學類型,從傳播地理屬性看,五句子歌能顯示“湖廣填四川”的遷徙脈絡。董學民認為,五句子歌以湖北全省為中心,輻射到陜西南部、湖南北部、江西北部、四川東部、浙江西南部、江蘇西南部與安徽交接地區[3],這些地區是“湖廣填四川”人口來源的主要省份。從歌曲內容看,五句子歌體現出本土民風民情的歷史傳承。巫溪五句子歌內容多樣,特色鮮明,曲調悠揚,即興而歌,多以五句為主,第五句歌詞點題,畫龍點睛地概括全曲主旨。從歌曲旨趣看,五句子歌委折波瀾、曲盡其妙地表達巫溪民眾的社會觀念與價值取向、男女情愛、社會關系、生活邏輯,這是本文探討的重點。

  五句子歌歷史悠久,流播廣泛,在渝、鄂、川、陜、湘、皖、豫、浙、蘇等地區均有分布[3]。巫溪五句子歌是相對穩定和成熟的歌謠,內容豐富,數量眾多,涉及民眾的生產勞動、婚姻愛情、精神生活等方面。已有學者從文學、藝術學、民俗學等角度對五句子歌進行探討,分析五句子歌的地理屬性、藝術特點、趨勢結構、音樂手法、傳承保護和民俗內涵。但這些研究成果大都就事論事,將五句子歌與現實社會生活割裂開來,缺乏整體觀的視角。同時,五句子歌的前期研究缺乏對人們生活屬性、文化邏輯的闡釋,不能夠充分展示五句子歌的價值與意義。筆者曾撰寫系列論文,探討五句子歌的價值功能[4]、苦難表達[5]、民俗文化與傳承保護[6],仍感言猶未盡,必欲吐之而后快。本文繼續以五句子歌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五句子歌的特點、內容及歌唱方式,探討五句子歌與巫溪社會的生活方式、價值取向、民俗再現,以及五句子歌與巫溪民眾的集體記憶,進而將巫溪地方社會生活邏輯呈現出來。

  二、“即興而歌、有感而作”的日常展演

  巫溪五句子歌是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數量眾多,內容豐富。其最大優勢是不受時空場域限制——即興而歌,有感而作,能夠真實地反映民眾日常的生活狀態和內心世界。正是由于唱法靈活,五句子歌在發展過程中呈現出“鮮”“多”“智”的特點。其中“鮮”的特點,是指五句子歌詞沒有固定的程式和內容,根據特定時空場景,就地取材,就地歌唱,即興表達。巫溪民眾普遍認為,五句子歌是渝、陜、鄂邊界的文化明珠,是巫溪人的驕傲。信手拈來的一首“五句山歌五句趕,是我家鄉土特產,渝陜鄂邊歌千首,沒我五句歌新鮮。會唱五句是歌仙”[7]178,直截了當地道出巫溪民眾演唱五句子歌的自豪感。在傳統社會模式下,幾乎所有巫溪人都會唱五句子山歌,是民眾日常生活消遣的重要部分。由于巫溪境內多山,一曲五句子歌高亢嘹亮,宛轉悠揚,回蕩在山谷間,別有一番風味,既是一場聽覺盛宴,又可隨時回唱,一來二去,好不熱鬧。“多”的特點,是指五句子歌數量繁多,不計其數。一代又一代的五句子歌者,唱著包羅萬象的社會生活,產出成千上萬首五句子歌曲,成為一座宏富的地方文化寶庫。如:“五句歌來五句多,我的歌曲用船拖,小船拖他一百四,大船拖他九百多。撿個壩腳 歌兒嚇哪個?”[7]178這首歌將巫溪五句子歌的數量娓娓道來,由于歌曲太多,不勝枚舉,別人唱剩下的歌簡直不值得一提,言語雖然夸張,卻也不失幽默,其情可矜,其意堪憐。“智”的特點,是指五句子歌是衡量巫溪民眾智慧的象征。五句子歌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每個人都能唱五句子歌,但要唱出花樣、唱出新意,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所有歌者即興表達,對演唱者的業務素養有很高的要求,需見多識廣,知識淵博,反應敏捷,口齒伶俐,邏輯清晰,能說會道。每首獨立的五句子歌,都由五句構成,最后一句表達主題,揭示整首歌曲的中心思想,往往是意境升華和獨特情趣的表達,故有“五句山歌五句單,四句容易五句難”的說法。五句子歌對韻律要求也很高,一般除第三句外,第一、二、四、五句要求押韻,第一、二句用仄聲韻,第四句用陽平,第五句用陰平[7]253。這就需要歌唱者必須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有較深的文學功底和藝術內涵。因此優秀的五句子歌者往往受到人們尊重,成為智慧的象征。“五句子來五句多,你的哪有我的多?你講文的我也有,你講武的我也多。文武雙全怕哪個?”[7]179歌者表現出特別自信樂觀、有恃無恐的形象,無論什么場景,什么歌曲,都難不倒他。這種寫照是歌者高素質的宣泄,是文化藝人的標志。

  巫溪五句子歌內容豐富,反映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從日常生產到男歡女愛,從歷史掌故到風土人情,隨處可見五句子歌的影子,隨時可見巫溪民眾的生活情趣。相對于其他民間歌謠而言,五句子歌最大的特點是不局限在儀式、節日慶典等過程中的程式表達,而是貫穿于人們日常生活之中,是生活點滴的真實寫照。一年四季,在不同季節不同時段,每個勞動環節都有對應的歌曲。如描述一天之內男女情愛的歌曲,就有從清晨起床到太陽下山的每個細節:

  【五更時分】五更金雞叫咆咆,姑子捉到嫂子搖,嫂嫂問她搖什么,年輕人的血脈潮。我要嫂嫂拉皮條。

  【清晨】清晨起來把門開,一股涼風吹進來。頭上青絲也吹散,腰中羅裙被吹開。腰中現出乖乖來。

  【太陽出來】太陽出來照山頭,照得情妹往外游。一雙小腳往前趲,一雙玉手吊后頭。你說風流不風流。

  【吃飯后】吃了飯來飯落臺,外面狗咬是郎來。早來三步同吃飯,晚來三步又無菜。怠慢哥哥莫見怪。

  【太陽大時】太陽出來曬郎腰,姐在房中把香燒。一不燒香求兒女,二不燒香求爹娘。求朵烏云遮太陽。

  【勞作休息時】吃了煙來又吃茶,豇豆田里種芝麻。豇豆纏住芝麻梗,芝麻纏住豌豆花。情妹纏我我纏她。

  【黃昏時】太陽落土又落巖 ,兩個情哥一路來。心想打發一個轉,一個歡喜一個怪。雙鳳朝陽抱在懷。

  【日落時】天上星多月不明,地下坑多路不平。塘里魚多渾了水,姐兒郎多花了心。哪有真心待我們。[7]257-258

  以上五句子歌將男歡女愛的日常生活真實又浪漫地表現出來,沒有轟轟烈烈的海誓山盟,也沒有精雕細琢的愛情傾訴,而是鮮活蹦跳的生活真實。言語表達中有一些村俗俚語,但這種接地氣的口語并不束縛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反而讓民眾更真實地展示自己,更直接地凸顯巫溪日常生活文化,更容易為民眾喜聞樂道。人們的日常生活是由一個個民俗事象構成的,通過不同民俗事象的構建,形成民間文化寫照。“信手拈來”“隨口應答”的五句子歌,既是巫溪地域文化的重要內容,也是巫溪民俗事象的直觀再現,貫穿到日常生活的細枝末節,折射出巫溪民眾的內心世界和精神稟賦,寄托著古往今來巫溪人民的情感與靈魂。

  五句子歌作為民間文藝,亦受外界因素影響,創作者既根據社會變遷、環境嬗替來表達自己的人生感悟,又將個人情感物化,寄托在特定的情結之中。就在這剪不斷理還亂的互動互補中,五句子歌不斷融入巫溪民眾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如水乳之契,間不容發。

  三、“有情有愛、有規有矩”的婚姻生活

  五句子歌來源于生活,語言俚俗,最能體現勞動人民質樸的情感,將生活困苦、喜怒哀樂不經意表達出來。表現手法細膩,沒有精雕細琢,卻能入木三分,讓人感同身受。其中大量情歌記錄了男女間渴望愛情、戀愛、恩愛的情景和心理,看似低俗,卻內涵豐富,唱出了豐富的人生哲理,正如巫溪人常說的“話粗理不粗”,在情愛世界里勾勒出有規有矩的婚姻生活。

  (一)忠貞愛情

  愛情忠貞是男歡女愛的主旋律。歷史上,文學視角下的美好愛情令人神往,朝三暮四為千夫所指。民間愛情歌謠亦是如此。巫溪五句子歌中,贊美忠于婚姻與愛情的歌曲,更多的是強調人生哲學:“心肝情妹我的妻,各人①妻子打不得。各人妻子檐上瓦,別人妻子瓦上霜。露水夫妻不長久。”[7]31這首五句子歌道出了舊時婚姻的真實心態,原配發妻能為家人遮風避雨,情人則是冰冷霜雪,不正當的男女關系非長久之計,只有忠貞的婚姻才能確保家庭幸福。簡單的五句,將婚姻哲學和盤托出,教育人們對愛情忠貞,對婚姻忠誠,對家庭負責。即使有人亂搞男女關系,也會被善意奉勸,趁早看清形勢,懸崖勒馬:“露水草來節節細,勸郎不給姐縫衣。在生不得服侍你,死后不能穿孝衣。雞抱鴨子枉費力。”[7]54因此,面對別人的誘惑,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堅持定力:“大雨下來細雨稀,郎找姐兒借蓑衣。你要蓑衣墻上取,你要喝茶自己沏。歪打主意空淘力②。”[7]32從側面警醒世人不能亂搞男女關系,要自尊自愛。

  (二)愛情倫理

  五句子歌中有大量的美好故事,能看出青年男女火辣熱烈的愛情體驗:“情妹門口一棵槐,槐樹腳下望郎來。乖乖女兒望什么?我望槐花幾時開。稀呼兒③說出望郎來。”[7]25熱戀中的男女那種想見而不得見的感慨、羞澀相思的愛情躍然紙上。歌詞將情妹期待情郎的焦慮神情,夾雜著害怕父母責備、害怕閑言碎語、渴求愛情又害怕愛情的復雜情感,用最簡單的話語呈現出來,讓人既能感受,又能體會。盡管愛情是美好的,但在巫溪傳統社會里,婚姻大事需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戀愛是不允許的,即使相思成疾,也不能觸犯社會規則。父母教育子女時,要求他們必須有羞恥心,必須保持應有的禮數和矜持,不能任性妄為:“娘罵女兒不知羞,祖宗名譽被你丟。勤學針線把花繡,原婚許配到白頭。莫與別人比風流。”[7]113每個人對婚姻都要有擔當,不能薄情寡義:“秧苗青青麥吊黃,我倆相愛要久長。要學石磙無空心,莫學豆腐四面光。妹最討厭薄情郎。”[7]126這首五句子歌反映了巫溪人對愛情倫理的認知:相愛的兩人一定要真心實意,不能朝秦暮楚,薄幸之人必遭人唾棄。

  法國社會學家格拉耐(Marcel Graner)認為,歌謠反映了中國農業社會文藝創作與社會運行方式的契合[8],這種契合就是一種社會運行規則。五句子歌是巫溪人民勞動智慧的結晶,即興而歌,率意而做,是巫溪民眾田間地頭、休閑娛樂的即景抒懷,反映了傳統農耕社會模式下的真實場景。

  作為一種民俗文化,五句子歌一方面對民眾心理、觀念產生影響,一方面對民眾行為進行控制?;橐鰫矍閭惱硎且粋€重要的社會規則,是人人都應遵循的行為規范。上述五句子歌表明,巫溪青年男女渴望愛情,但更注重社會規范,即使有時候偏離婚姻軌道,也會受到醇美風俗的約束和控制。在這樣一個規范的區域社會里,行為規則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身形不亂,處事不驚,很好地維系著傳統倫理道德。

  四、“道德哲學、生活倫理”的價值抉擇

  董曉萍認為在民間文學傳承模式中,可靠傳承人存在倫理教育模式、本土教育模式和社會整合模式三種模式,從不同層面對民間文學傳承內涵做了界定,既涉及政治、經濟與儒家倫理道德,又涉及生活道德、人生觀、世界觀等個人文化建設內容,還涉及內部文化與外部社會間的對比關聯。這些內容往往是即興的,但不是隨意主觀的,往往與地方社會生活標志性文化結合得最為緊密[9]。在中國傳統文化語境下,善良美丑、是非曲直有一個清晰的評價體系,體現著民眾對世界的認知、理解、判斷和抉擇。日常生活中的價值觀念,不僅支配著人們的動機與行為,還反映人們的認知與需求,凸顯地方社會體系和文化脈絡。五句子歌是巫溪社會的生活寫照,歌唱者往往在不經意間將巫溪民眾的價值觀念凸顯出來。

  (一)忠孝仁義

  忠孝仁義是儒家思想的文化內核??鬃咏缍?ldquo;仁者愛人”,成為中國數千年道德倫常、社會政治的最高標準。與之相關的“忠”則表現為人與人交往要忠誠老實;“孝”是“仁”的基礎,主要表現為敬重父母,贍養長輩;“義”則規定了人與人交往的道德準則。巫溪號稱“峽郡桃源”,自古即以“質直好義”聞名遐邇,光緒《大寧縣志》稱:“市居不過數百家,質直向化,禮教易施。”[1]卷一《地理志·風俗》這些美俗融入巫溪民眾生活中,世代相襲,通過五句子歌傳唱,不斷地傳承教化,構建起儒家道德倫理價值體系。如:“一兒一女一個媽,兒女爭著搶爸媽。爸媽辛苦一輩子,養育之恩比天大。都要爭著孝敬他。”[7]207儒家思想體系中最受重視的倫理范疇是忠孝,各類忠孝主題的作品也最容易被接受和傳唱,人人喜聞樂見,人人輾轉頌揚,從而牢牢構筑起“忠孝大義”的社會內涵。

  (二)勤儉節約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人將勤勞、節儉的生活習慣,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相結合,各種勤儉故事、典故佳話代代傳承,成為人人踐行的一種素養、一種品行。巫溪自古“不尚奢靡”,光緒《大寧縣志》載:“農末相半,不尚粉飾,不喜虛華。”[1]卷一《地理志·風俗》五句子歌傳頌的“一分一分錢成萬,一粒一粒糧成山。節約猶如燕銜泥,浪費好比河決堤。穿衣吃飯量家底”[7]205,完美地詮釋了巫溪民眾的勤儉風尚。

  (三)勤奮上進

  中華民族數千年輝煌歷程,離不開廣大人民的辛勤努力,美好生活需要自己去創造,積極上進、努力拼搏成為生活主旋律。一些耳熟能詳的人生道義,往往不需要多加修飾的表達,只需貼近生活,仔細品味,深入領悟,就能把握真諦。五句子歌是巫溪民眾生活的文化元素,言微旨遠成為總結民眾價值觀念和生活邏輯的直接方式。如:“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寒天不凍勤織女,荒年不餓苦耕人。人生訣竅在于勤。”[7]204歌詞簡單明了地表達勤奮上進的主題,理應成為人人遵循的人生信條。

  美國學者希爾斯(Edward Shils)認為,世代相承的傳統,是行動所隱含或者外顯的范型和關于行動的形象,以及要求、建議、控制、允許或者禁止重新確立這些行動范型的信仰,究其本質就是一種社會倫理、道德價值,是人們生活的內在思維邏輯[10]。五句子歌作為巫溪文化的傳承單位之一,不斷整合儒家傳統與地方社會文化精髓,集體傳唱,共同承續。在這個過程中,五句子歌呈現的道德價值取向不斷通過傳唱而強化,內化成人人遵從的文化符號,進而成為支配巫溪民眾生活合理邏輯的隱形權力。這種邏輯權力不言自明,既合情又合理。

  五、“政治家國、社會風尚”的集體記憶

  法國社會學家莫里斯·哈布瓦赫認為,集體記憶又稱為群體記憶,是指“特定社會群體之成員共享往事的過程和結果,確保集體記憶繼承的條件是社會交往及群體意識需要提取該記憶的連續性”[11]。莫里斯·哈布瓦赫強調,集體記憶最注重兩點:集體記憶的社會性質、集體記憶的當下性與建構性。社會性質主要是指人們處于社會環境中,無論個人還是集體的記憶,都要以社會記憶為基礎;集體記憶的當下性和建構性則是以當下為中心,重構過去。巫溪五句子歌在傳唱過程中,對特定事件的描述,對特定事物的感知,很好地將巫溪社會生活記錄下來,形成民眾對巫溪社會記憶的集體感知,這種感知是對巫溪歷史的回顧與認識。

  (一)黨和國家方針政策

  民眾生活與黨中央政策密切相關,各項方針政策與人民生活融合,人們從不同方面體現對黨中央和政策的理解。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巫溪民眾從舊社會向新社會過渡,暢想共和國的方針政策帶領人民奔赴新生活:“早晨太陽從東升,總路線來亮晶晶。照得保守無處藏,照得浪費無影蹤。建設多快又好省。”[7]197熱情洋溢謳歌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給人們帶來勤儉節約的新生活,給社會帶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的新氣象。人們還通過對不同時代黨和國家政策的認識,不斷加入自己的理解,讓國家方針政策能更好地執行和實施:“努力建設文明村,支部領導是核心。三個代表牢記心,四項原則堅持穩。廉潔奉公為人民。”[7]199這首五句子歌表現了人們對“三個代表”“四項基本原則”的理解,直觀簡潔地記錄了黨的方針政策的質樸詮釋,體現出國家政策在基層推行的集體記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是新時代的開始,是新社會與舊社會的分水嶺,在巫溪五句子歌中打上了深刻的烙印。舊社會勞動人民備受壓迫,婚姻不能自主,一夫多妻司空見慣,人權得不到保障。共和國是勞動大眾的曙光,人們心甘情愿摒棄落后的糟粕思想,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新政策:“婚姻自由不包辦,一夫一妻不亂倫。男女權利講平等,合法權益老幼分。計劃生育要實行。”[7]201“義務教育很關鍵,尊師重教要當先。不論男孩和女孩,義務教育要受完。素質教育是重點。”[7]201這些五句子歌反映了巫溪民眾對基本國策計劃生育和義務教育的自覺接受與自愿宣傳,體現了基層民眾對國家時政的共同認知。

  (二)承前啟后新時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社會發展迅速,各行業面貌煥然一新,特別是對比舊社會的生活百態,更讓人們真切感受到時代的進步。五句子歌將這些變化以耳熟能詳的方式展現出來,歌頌社會發展,歌唱社會主義新生活:“人人穿著新衣服,戶戶住的青瓦房。電燈如星滿村布,個個臉上笑開顏。朝朝日日勝過年。”[7]195“太陽出來好風光,男女歌聲賽鈴響。千家萬戶喜臨門,機械花開萬里香。肩挑背磨一掃光。”[7]198表現出社會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巫溪人民歡天喜地,意氣風發融入新時代。

  (三)鹽業生產與巫鹽社會

  大寧鹽場可謂巫溪社會變遷的歷史標簽。寶源山鹽泉是人類最早發現的產鹽區之一,“不僅是遠古巫臷文化的物質基礎,而且也是峽江地方繁榮昌盛的主要力量”[12]。任乃強先生說:“在巴東的其他鹽泉尚未發現以前,這里生產的鹽,成了秦嶺和伏牛山脈以南,整個漢中盆地、四川盆地、兩湖盆地與鄂西地區的食品珍寶,各有商民,不顧道里遠近,運其可以博得臷民喜愛的物品,來兌食鹽。”[13]于是出現了《山海經》描述的“不績不經,服也;不稼不穡,食也。爰有歌舞之鳥,鸞鳥自歌,鳳鳥自舞。爰有百獸,相群爰處,百谷所聚”[14]《海經新釋》卷十《大荒南經》的盛世圖景。當堯舜之世,中原華夏文明尚處于低級水平,“而偏居三峽深處的巫臷國,怎么會如此富庶呢?巫臷國民能夠不耕而食,不績而衣,他們憑藉的是什么法力?原來這神秘的法寶還是食鹽!”[15]源遠流長的鹽文化豐富了巫溪文化內涵,成為民國以前人們的共同記憶,無論制鹽勞動、鹽品開發,還是鹽工生活、鹽業祭祀,都是老輩人茶余飯后的談資。巫溪至今仍存留大量鹽主題的五句子歌,傳唱人既是鹽業生活的見證者,更是鹽文化的傳承者。每當人們唱起這些歌曲時,古老的鹽業生活翩然眼前,感受遠古鹽業社會的真實存在,為巫溪曾經的輝煌感到由衷的自豪。

  集體記憶是一個社會群體對歷史最直接、最易感的部分,雖然在實際記憶中可能只是簡單的、模糊的碎片,卻是集體內心共同的文化符號和情感聯接,點點滴滴構建起一個社會群體縱向的時間共鳴和橫向的記憶空間。集體記憶的維持是多樣的,而群體內共同熟悉和認可的儀式、歌謠最能體現出來,通過社會互動來深化集體記憶。美國學者保羅·康納頓將社會記憶的寫法分為體化實踐和刻寫實踐[16]。巫溪五句子歌在傳唱過程中,你一句,我一句,最能表達時代心聲,最能引起彼此共鳴,也最能獲得認同關聯,最終將共同的歷史傳承下來。

  推薦閱讀:藝術類課題申報學科范圍和選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章县| 永靖县| 治多县| 邓州市| 铁岭市| 岚皋县| 淮安市| 辽中县| 静乐县| 襄樊市| 扶沟县| 宜兰县| 盘山县| 龙门县| 抚顺县| 玉田县| 鹿泉市| 南汇区| 宝应县| 江安县| 分宜县| 三门县| 辽宁省| 三亚市| 精河县| 安康市| 仁布县| 新乡市| 太保市| 靖西县| 周口市| 措勤县| 阿拉善盟| 凌海市| 舟山市| 鄂托克旗| 潜江市| 永泰县| 广德县| 阳原县| 于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