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高校大學生學術科技文化活動實踐研究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藝術教育時間:瀏覽:

  摘 要:在高校校園中,大學生學術科技文化活動實踐是“三全育人”的重要載體。以廣東海洋大學食品科技文化節為例,通過對其實踐過程、實踐效果進行系統的分析,進而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建議,分別為:建立健全食品科技文化活動工作體系和體制;拓展活動涵蓋面,實現文化內涵延伸;完善就業指導,解決大學生創業就業,提升活動育人效果。期望達到為高校其他類似活動實踐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高校;學術科技文化活動;實踐

文化藝術論文

  從內容上看,大學生學術科技文化活動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其一,大學生對學術科技文化進行學習,學習的內容包含專業領域的學習以及其他專業學科的交叉學習;其二,大學生在學習學術科技文化知識的基礎上,對其內容進行應用;其三,對學術科技文化學習、應用的內容進行融合、創新[1]。以上三個方面的內容在高校大學生學術科技文化活動實踐中共同存在以及作用,學習是實踐的理論前提,應用是實踐的過程,融合、創新是實踐的結果和發展。在高校校園中,大學生學術科技文化活動是“三全育人”的重要載體。大學生學術科技文化活動實踐能夠引領大學生進行學術性強、創新性強、應用性強的實踐,提高大學生理論結合實踐的能力,而且在現有的理論、實踐基礎上進行創新,同時也提高了大學生的創新能力,這些很好地滿足了高校科研、文化、實踐育人的要求[2]。

  近年來,廣東海洋大學食品科技學院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校園文化在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中的積極作用,到目前為止連續舉辦十五屆食品科技文化節,每屆分別開展生物化學實驗技能大賽、水產食品加工與創意大賽、食品創意大賽、創意烘焙大賽、蛋糕設計大賽、非常“食”刻知識競賽等,充分展示了學院“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食品科技文化發展成果,推動了學院“三全育人”體系協調發展,打造了“一學院一品牌”的特色文化品牌,為培養應用創新型“三能”人才打下了堅實基礎。

  一、食品科技文化節活動實踐過程

  案例一:生物化學實驗技能大賽

  為推動創新型校園文化建設,營造濃厚的學習、學術氛圍,引導大學生積極參加課外科技創新比賽,培養良好創新意識和團隊精神,自主學習生命科學知識,提高生物化學實驗設計、實驗操作和實驗結果分析能力,同時選拔出一批優秀選手代表廣東海洋大學參加廣東省大學生生物化學實驗技能大賽,特舉辦廣東海洋大學生物化學實驗技能大賽。在2018年校內初決賽的選拔中,某學生團隊的Ag/殼聚糖納米花醫藥敷料的制備及其性能評價實驗在華南農業大學舉辦的廣東省大學生生物化學實驗技能大賽中脫穎而出,獲得了省級三等獎;2019年某學生團隊的桑葚花青素在模擬人體消化道條件下對糖尿病關鍵酶的抑制作用及食品研發實驗已通過省級初賽的選拔。

  案例二:水產食品加工創意大賽

  為教育和引導廣大學生積極參加課外科技創新比賽,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培養大學生科研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進一步激發廣大學生的科技創新熱情,為學院培養出具有扎實的科技工程實踐技能的“三型人才”,特舉辦水產食品加工與創意大賽,旨在給在校學生提供一個專業的實踐與創新平臺,充分展示學院學生的創新能力,營造濃厚的創新氛圍,推動創新型校園文化建設。

  案例三:食品創意大賽

  為了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烹飪能力、團結合作能力,增進同學間的感情,加強思維的碰撞力度,促進學院之間的交流,特舉辦食品創意大賽。該大賽以發揮學生的創造力為目的,通過在食材選擇、食材搭配、顏色、造型等方面進行創造,使廣東海洋大學師生享受一場視覺、味覺盛宴。

  二、食品科技文化節活動的實踐效果

  食品科技文化活動以食品專業知識為基礎,以創新創業為引導方向,大力加強和推進高校大學生科技文化建設,協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時立足學院專業特色及優勢,以活動育人方式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努力將食品科技文化系列活動打造成為學院的品牌項目,達到了以下效果。

  (一)構建了學校、學院和企業工作體系

  食品科技文化節由共青團廣東海洋大學委員會、廣東海洋大學食品科技學院主辦,食品科技學院團委、學生會協辦,保證活動的順利展開。結合學生會及活動內容由創新實踐部、文娛部、統計部、生活部、紀檢監管部、公關部及宣傳部等單獨承辦或共同承辦,促進活動的創新性發展。同時,可以邀請企業到活動現場展示校企合作產品、企業產品,促進與企業的合作和雙向交流,擴大活動資金來源和活動影響力,促使食品科技文化活動建成成熟、穩定的活動體系。

  (二)拓展了食品科技文化活動的平臺載體

  其一,促進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食品專業理論知識能夠通過課堂上的理論課程傳授,實踐課程教學的傳授能夠通過實驗課以及活動、比賽來實現,食品科技文化活動就是專業理論知識應用于社會實踐活動中的過程,能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從而擴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廣度。其二,科研活動上實現課內與課外指導相結合。可以采取“導師制”、專業教師引導下的科學研究活動、開展社會服務和志愿者活動等方式。其三,實踐上充分發揮黨支部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學院每年以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的形式,由指導老師、研究生和本科生組成服務隊,應積極鼓勵黨員及學生干部等優秀骨干帶動學院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積極性,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和思想引領價值,引導學生參與科技興農、精準扶貧、社區服務、公益勞動等志愿活動等。

  (三)引導創新創業,激勵學生創新

  活動舉辦的比賽是一個相對短期的效果呈現,而大部分的科研項目需要進行長期的研究與試驗。將活動分為理論與實驗兩個板塊,可鼓勵學生在參賽初期設計項目計劃書時,將后續發展的可能性也考慮進去,提高活動的科研導向作用。借助食品科技文化活動,突出專業文化特色和活動育人的功能,充分挖掘和發散學生創新思維,鼓勵學生有針對性的進行相關課題研究,激發學生進行科研的熱情。

  推薦閱讀:大學生網貸危害論文適合發表的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奉化市| 石城县| 石泉县| 彰化县| 门头沟区| 习水县| 沁水县| 吉安市| 安福县| 沁阳市| 台前县| 通州市| 淳安县| 南木林县| 常州市| 青河县| 临西县| 民乐县| 福鼎市| 西藏| 锡林郭勒盟| 洞头县| 新建县| 江北区| 乐都县| 抚远县| 大悟县| 江津市| 凤阳县| 马关县| 新郑市| 虹口区| 长顺县| 离岛区| 淮阳县| 镇坪县| 临猗县| 保康县| 黄陵县| 依安县| 镇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