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作者:段沫乙
摘 要:討論設計與科技的“新秩序”,不是判定兩者誰更重要的問題,而是更多地討論基于現實生活的實際現象研究設計與科技關系問題的變化。設計與科技的關系的爭論之聲自工業革命以來就不絕于耳。從工藝美術運動時期大眾對技術的反感,到包豪斯時期提倡將技術與藝術融合的聲音,再經過設計與科技在各自領域的蓬勃發展,直到目前設計與科技兩者已經不可分割,不可孤立存在。設計與科技的結合創造了更加多樣的形式,并且顛覆了大眾對設計與科技原有的認知,外加各種具有試驗性質的種種嘗試,最終形成一種突破原有形態的新關系、新秩序。
關鍵詞: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設計;科技;新秩序
目前仍然有人認為設計就是讓事物、人和地方變得漂亮。事實上,從科學、教育到政策制定,設計幾乎已經滲透到人類活動的方方面面,原因很簡單:設計最基本的任務之一就是幫助人們應對變化。今天的設計師可以選擇專注于互動、界面、互聯網、可視化、具有社會意識的基礎設施和產品、5-D空間、生物工程、視頻游戲、關鍵場景、家具、可持續性設計等方面。今天的科技看起來完全是“平滑”和“失重”的。科技是由不可見的、隱藏的波、無線信號和抽象代碼組成,科技的探索系統仍然頑固地與物理世界聯系在一起結合。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簡稱:MoMa美術館)上的展覽,其中包括突出智能網絡與自然環境、高科技與原材料、技術原理與制造的“不和諧”共存。這些展覽中展示了各種各樣的技術、媒體和設計,從現場數據觀測氣象到利用能源發電。正是這些生活“碎片”組成了“奇怪”和“意想不到”的新型事物,諸如數據、資源和模型,還有利用一切可再生資源來解決生活中問題的新方法。在這些設計師或者藝術家看來,科學技術總是陷入物質、摩擦和失敗的泥潭。代表世界最先進理念的藝術博物館——MoMa美術館上的展覽中呈現出設計與科技的“新秩序”,而用“新秩序”引導未來生活是有必要的。
一、“舊秩序”——設計與科技關系演變
在進入到設計與科技“新秩序”之前,設計與科技的關系發生過幾次變化。工業革命之前,設計與科技或者設計與技術,是分不開的。從中國的陶瓷、青銅器、漆器等到西方的建筑、琺瑯器、家具等可以看出,技術在這個時期其實是偏手工藝的,等同于技藝。設計與科技關系的轉變從1851年英國“水晶宮”博覽會上可見一斑。這次博覽會的初衷是為了炫耀英國工業革命后的成就,但是博覽會上的展品大多充滿了裝飾主義的特征,如用紋飾堆砌的椅子腿、洛可可紋樣的縫紉機、矯飾主義的機械配件等。在這次博覽會之后,以威廉·莫里斯和約翰·拉斯金為代表的理論家反對工業化大生產和技術的進步,認為技術是丑陋的,提倡中世紀的手工藝。此時,他們其實是矛盾的,一邊厭惡機械化大生產,一邊又強調設計的實用性和設計的民主性。隨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完成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正式開啟現代設計理論體系的包豪斯,將形式與功能作為設計發展的中心,設計與技術關系的討論也成為的問題焦點。正如舒爾曼所說:“與早期技術比較,設計是新生的。它的作用是給出一個抽象出的圖景,因而,它溝通了意向性構型和實際生產之間的鴻溝。現代技術首先勾勒出一個活動的計劃,這個計劃的每一細節都可以由腦力(理論)決定。現代技術只位于實施這一計劃的第二等級。這兩個活動的分離形成了現代工業化了的技術和最鮮明特征。”之后經過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三次工業革命,直到人類社會徹底進入互聯網時代、數字時代,設計與科技形成相互融合、互相促進的和諧局面。
二、設計與科技的“新秩序”的體現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還有設計意識逐漸地深入人心,設計與科技的關系更加多元,本文主要從MoMa美術館的展覽作品中發掘二者關系:設計思維促進科技形式更加多樣的同時,科技的進步也為設計注入更多新鮮血液、提供更多的可能選項。設計與科技的“新秩序”作為一種關系被當代設計師“濫用”。文章選取的這些作品皆是進入21世紀以來的作品,處于世紀之交這樣一個特別的時期,科技之火剛剛呈現“燎原”之勢,互聯網產業方興未艾,大眾對科技產品還有“陌生感”。設計業更是一片“荒涼”,我國的設計于20世紀80年代才開始意識到其發展的重要性,已經晚于發達國家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設計師和藝術家們突破技術與設計的傳統壁壘,顛覆試驗材料的原有屬性,最終創作出新的帶有科技屬性的產品。
用設計師的話說,“風圖”就是美國風景畫的活生生的寫照,即被一種無形的能源圍繞著,為世界的第一次探索提供動力,這才是未來的關鍵。“我們如何強大地占有這個信息空間,依賴于我們如何強有力地控制和保留住這些表述——這些幽蕩在界面的幻想。”“風圖”就是這樣一種在線應用程序,它從國家氣象局維護的公共國家數字預報數據庫中提取信息。“風圖”利用可視化的數據,借助經過設計的界面直觀地展現氣象變化,應用于生活。界面或視頻游戲一樣,其中,編程語言取代了木材或塑料,質量在數字世界中,形式和功能的綜合表現在物質層面上。
還有一種將3D打印技術與自然資源相結合、應用先進的科學技術理念制作具備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現代設計產品。利用通過加熱將粉末轉化為固體的過程被稱為燒結,它是3D打印的核心——計算機控制的機器一層一層地堆積或固化液體或粉末樹脂,以創建數字設計的三維渲染。這是一個利用太陽能進行的實驗,在沙漠進行是因為這里有最容易獲得的兩種元素:太陽和沙子。這種成分在加熱到熔點并允許冷卻時會像玻璃一樣凝固。2011年,出現第一臺人工操作的太陽能3D印刷機。之后,一個更大的、完全自動化、由計算機驅動的版本,在撒哈拉沙漠進行了測試。太陽能燒結公司生產的碗,是將計算機、機器人和樹脂密切相關的技術被應用于自然資源。利用天然能源沙子和太陽能制成的燒結碗,可持續的材料外加先進技術擴張了科技的延展性。
正如莫尼克·西卡爾所說:“設計開辟了新現實主義的道路,推動了科學的幻想部分,走向黑洞或者深入人體,在肋骨、心臟和肺部之間穿梭,完全可以媲美最奇妙的電影故事。”“Growth”是一種混合能源輸送裝置,受到常春藤的啟發。它的“葉子”是一種產生太陽能的柔性光伏電池板,它們飄動產生風能,設計師在可能的情況下使用了回收和再生材料,在“Growth”壽命結束時,可持續回收和再生方法將盡量減少其對環境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