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對于中國古典舞有哪些是可以學習及見解的地方,同時在古典舞中鍛煉的我們什么樣的氣質及韻味同時古典舞有哪些新的發展方向及措施等等,又該怎樣去建設發展我國的傳統舞蹈呢?《北京舞蹈學院學報》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自創刊以來,以新觀點、新方法、新材料為主題,堅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讀"的理念。北京舞蹈學院學報內容詳實、觀點新穎、文章可讀性強、信息量大,眾多的欄目設置,北京舞蹈學院學報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志之一。北京舞蹈學院學報并獲中國優秀期刊獎,現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摘要:對于舞臺上的人物塑造似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體現的不多,但任何動作都應充分展現出它的藝術表現力。也就是說,在古典舞身韻的訓練中,應注意動作的性格化、氣質上的感染力,在音樂、組合上的處理應注重訓練“剛武氣質”型、“柔韌舒展”型,以及靈巧敏捷、龍飛鳳舞等諸多方面的變化和要求。
關鍵詞:古典舞,舞蹈教學,舞蹈技巧
Abstract: for the characters on the stage seems to be reflected in the proc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is not much, but any action should be fully show its artistic expression. That is to say, in the training of the classical dance body rhym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action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temperament, in music, combination of treatment should focus on training temperament of "wu", "flexible stretch", as well as the changes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athletic, while and requirements.
Key words: classical dance, dance teaching, dance skills
一、中國古典舞身韻的概述
(一)中國古典舞身韻的概念
身韻是身法韻律的總稱,身法屬于外部的技法范疇;韻律則屬于藝術的內涵體現。身韻具有相對獨立的教學目的,即以藝術形體上身的基本動律元素訓練為主,剖析了民族傳統中的動律元素,提出了提、沉、沖、靠、含、腆、移等基本元素,細致地整理了頭、眼、肩、手臂、腕、掌、指、軀干、腰、下肢、腳型及步伐等各種基本位置、姿態、造型、運動路線、各種步伐的訓練目的及訓練方法,吸收了武術、戲曲中的典型動作,并給予最大的變化、派生和變形。中國古典舞身韻的出現做為一項重要的中國古典舞教學成果,使中國古典舞的訓練走向自身形式的規范化、舞種化。它不僅是完整的訓練體系,而且是訓練與創作、表演相互統一的中國古典舞審美特征的體系。本文主要從四個方面來論述如何做好中國古典舞身韻教學。
(二)中國古典舞身韻的審美
一個成熟的民族舞演員在舞臺上展現的動作之所以具有審美價值和藝術魅力,是因為體現了“ 形、神、勁、律” 的高度融合,這正是中國古典舞身韻的重要表現手段。“ 形、神、勁、律” 作為身韻基本動作要素,高度概括了身韻的全部內涵。形,即外在動作,包含姿態及其動作連接的運動線路。神,即神韻、心意,是起主導支配作用的部分。勁,就是力,包含著輕重、緩急、強弱、長短、剛柔等關系的藝術處理。律,也就是動作本身的運動規律。這四大動作要素的關系,是經過勁與律達到形神兼備,內外統一。其規律 是“ 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力與形合”。這都是精辟的概括與提煉。而這些文字又與元素性動作高度統一、諧調,構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舞蹈美學理論。
二、中國古典舞身韻課程的特點
所謂“身韻”顧名思義,“身”即“身法”,指中國古典舞的外部表現技法:“韻”即“韻律”,指中國古典舞的內在氣韻。身韻課程的設置使古典舞從此擺脫了對古典戲曲舞蹈的依附,并形成了自己的舞蹈模式和特征,這些藝術的特征直接影響著、規范著古典舞的教學與藝術創作。現在的舞蹈教學一般是將基訓與身韻做為兩門課程安排,不免會給人一種錯覺,即片面認為基訓是主科,身韻是副科,基訓是學生訓練的關鍵,身韻是為加強風格而設立的點綴課。表層的主與次不是內在的質,是“殼”還是“核”,應通過兩門課程所體現的精髓來確定。因此,關鍵問題不在設置的是一門課程還是兩門課程,而在于中國古典舞的教學實質是什么。假若基訓課和身韻課體現的是各自的質,而不是統一的質,那么就形成了“兩層皮”的局面,基訓也就變成了只有技術的“殼”,而沒有身韻的“核”,兩者很難形成一個統一于一體的古典舞風格。最終的結果只能是片面追錄古典舞的形,卻忽略了古典舞的神,而我們要求的恰恰是形神兼備,只有勁與律的協和統一,才能全面的達到古典舞訓練的基本要求,這才是二者訓練所要求的一致標準。
三、中國古典舞身韻課程的教學
(一)教師要組織好素質訓練
舞蹈演員的肩、腰、髖、腿等部位均需要具備特殊的柔韌性,才能在古典舞中表現出大幅度的活動范圍。所以,中國古典舞身韻的教學要從訓練的角度開始建立,解決肌肉素質、軟開度、耐力、爆發力、韌性、重心等方面,對于訓練學生來說,是不可缺少的。平時可以加強對人體運動的科學研究,在運動的幅度、韌帶的柔韌性、重心的把握、肌肉能力等方面都要達到訓練的效果。比如“前旁搬腿”要完成180o,而且還要求主力腿、動力腿都是絕對的直膝,還要求主力腳半腳尖,控制到最高度,并保持很長時間。這說明在素質訓練上要向動作的極限要求發展。所以說古典舞身韻基本訓練的目的是著重解決學生身體的基本素質問題。
(二)牢固把握身韻的元素
身韻課在教學中應該遵循“從元素出發,從韻律入手”這樣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身課中的元素提煉可謂找到了組織課堂教材的要旨,其中提煉元素、發展元素、運用元素,是解決身韻訓練行之有效的辦法。所謂元素指的是從身韻動作中概括出來的基本技法,是構成千姿百態動作組合的基礎和核心因素。它包括了“提、沉、沖、靠、含、腆、移、旁、提”等,這些元素概括了身韻的動作運行規則,它對演員上肢的表現力尤其是腰部做了深沉次的開掘,學生們對這種形式復雜而建構方式簡單的元素訓練法感到既新鮮又不陌生。以“云肩轉腰”為例,通過“提、沉、腆、沖、移、靠、含”等元素的連接,使腰部平圓動律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展。這一動律幾乎包含了所有的基本元素,做到了元素中含有韻律,韻律又通過元素展現。
(三)體現身韻的表現性
以舞蹈《扇舞丹青》為例,其最突出的藝術表現性就是“畫中有舞”、“舞中有畫”。借用一把延長手臂表現力的折扇,充分地調動舞蹈肢體的表現力;通過舞者王亞彬的扇舞表演,充分展現出中國傳統舞蹈的“擰、傾、圓、曲”的藝術表現力。古典舞身韻是中國古典舞的根基,所以在身韻課的教學中就該時刻注意舞蹈動作的感染力,如何在動作中賦予情感,做到真正的用心去“舞蹈”。讓觀眾能在欣賞舞蹈的同時也能生動的感受到動作的性格化和氣質上的感染力。
身韻作為中國古典舞教學的一門重要課程使中國古典舞的訓練走向自身形式的規范化、舞種化。它不僅是完整的訓練體系,而且是訓練與創作、表演相互統一的中國古典舞審美特征的體系。凝聚著中國舞蹈文化精神與民族審美觀的中國古典舞身韻,以其豐富多變的舞姿,濃郁的民族風格及強有力的表現能力,已經成為中國古典舞的立身本以及其藝術特征的主要標志。甚至成為中國古典舞的代名詞。通過這門課的學習,可以使學生了解、掌握民族傳統審美意識,增強學生的藝術表現力。
最后我們愿身韻這一朵中國古代舞蹈傳統肥沃的土壤中開出的絢爛之花結出更多碩果,愿她的芳香引來百花爭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