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在當前幼兒舞蹈的教學管理建設有哪些,應該如何加強對幼兒舞蹈的教學建設及管理呢?同時舞蹈的教學對幼兒有何影響及意義呢,《福建藝術》1991年7月,由專業性戲劇刊物《福建戲劇》更名,內容屬綜合性藝術刊物。主辦單位是福建省藝術研究所,主編袁榮生,副主編齊建華、譚華孚(常務)。雙月刊,版面設劇苑縱橫、劇作新葩、影視與電子文化、美術空間、音舞廣場、藝海博覽等欄目。發表一批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文華獎”、“全國優秀劇本獎”、“曹禺戲劇文學獎”、“田漢劇作獎”、“福建百花文藝獎”和在福建省戲劇會演中獲獎的福建編演劇目及其評價文章。1995年,被列為省一級刊物。
摘要:幼兒的思維具體、形象,對所學動作的表現常能決定學習的效果,所以,教時盡量用形象的比喻,使幼兒能體會生動、形象的舞蹈動作的特點。例如在教基本動作時,幼兒雖然能做出動作的要領,但往往找不到動作的技巧,使動作顯得機械、呆板,不但不具有動作的美感,反而使幼兒對自己的身體器官處于一種擺弄狀態,為做動作而動作,體會不到應該怎樣表現動作的感覺,必須用形象化的方法,使幼兒覺得生動有趣樂于接受。如教屈膝動作時,大多幼兒能屈能伸,但做不出屈膝的彈性感覺,我把它比喻為用膝蓋拍皮球,讓幼兒邊拍邊數,覺得很好玩。在教兩腳交替撤步虛點地的動作時,由于是鏡面示范,有的幼兒發生方位錯覺,后點地做成前點地,我告訴他們:“讓我們的雙腳來玩一個捉迷藏的游戲,將一只腳藏在另一只腳的后面,兩只腳輪流著藏。”幼兒自覺地表現了這個動作的特點。
關鍵詞:幼兒舞蹈,舞蹈教學,藝術教學
Abstract: young children's concrete thinking, image, have performance can often determine the action learning effect, so, as far as possible when teaching with the image of the metaphor, making children can feel livel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mage of dance movements. In teaching basic movements, for example, children can make action essentials, but often can't find the action skills, make the action appears machinery, inflexible, not only has the aesthetic feeling of action, on the contrary make young children for their body organs is in a state of play, to do the action and action, not appreciate how should performance action of feeling, must use the method of visualization, young children find it interesting to accept. Such as teach knees gesture, resilient children mostly, but do not bend your knees elastic feeling, I compared it to shoot the ball, with knee let children take while, feel very fun. Teaching two alternating stepping foot points of action, because it is a mirror demonstration, some children happen azimuth illusion, to point to make it, after I told them: "let our feet to play a game of hide and seek, will be one foot behind the other foot, two feet with hidden in tur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eschool consciously perform the actions.
Key words: children's dance, dance teaching, art teaching
一、創設音樂的意境,展開想象的翅膀,使幼兒身臨其境,在游戲中學
幼兒在自由輕松的氛圍中,做自己喜愛的動作,從中感受舞蹈的愉快。通過對舞蹈的充分表現,來表現內心的喜悅,享受著音樂的美、動作的美,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既體現了寓教于玩,寓教于樂,以游戲為主的教學模式,也體現了老師主導、幼兒主體的教學觀點,這樣的特殊學習活動,促進了幼兒體、智、德、美的全面發展。
如在教《馬跑》的律動時,我讓幼兒扮演老馬與小馬,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創設“大草原”的意境:“在一片美麗的大草原上,一匹老馬帶著一群小馬在草地上吃草”。隨著歡快的音樂,我邊做動作,邊學老馬的口吻來激發“小馬”跟我學奔跑。熟練準確的動作,加上老師富有感染力的話,使幼兒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好像自己真的成了一匹小馬,在大草原上奔跑,為了讓幼兒體會速度的快慢帶來的動作幅度的變化,我引導幼兒設想種種情形,如快速的奔跑就表示有緊急的事情,就要用上全身的力氣,動作重復交替的要快,有的幼兒就搶著說他在電影、電視中看到的情景,自然而然的模仿起來,左手快速的拉住馬韁,右手不停地拍打自己的臀部,睜大眼睛,盯住前面,個個身臨其境,表現的自然逼真。速度慢,就表示馬跑累了,要邊走邊休息,動作幅度要小一些。結合音樂節奏的變化,幼兒在豐富的想象狀態下,自然地提高了音樂的感受力和舞蹈的表現力。
素質教育是對兒童整體素質全面發展的教育,是一種全方位的教育。學前教育的重點應是習慣、興趣的培養和智力啟蒙。而不少藝術教育中采用的是灌輸式的教育方法,幼兒只能在教師的指揮下千篇一律地唱、千篇一律地舞,限制了幼兒的表現力,忽視了幼兒的注意力、觀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全面開發及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在幼兒舞蹈教學中常是把現成的作品教給幼兒,很少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以新觀念、新理念對待幼兒舞蹈,需要在創新教學的中進行嘗試,下面就淺談在幼兒舞蹈教學中如何提高幼兒舞蹈的表現力。
幼兒對事物的理解和感受,不光體現在動作的表現力上,豐富的表情也是心靈的窗口。所以,當我看到幼兒臉上沒有表情時,就很關心地問:“小馬呀小馬,你生病了嗎?怎么不高興呀?”這樣一啟發,幼兒會很自然地笑起來。在整個教學中,沒有講動作的要領和技巧,而是通過游戲和聯想,使幼兒從中感受情趣和美感,在情景交融的狀態下提高了舞蹈的表現力。
二、憑借優美的夸張,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激發幼兒的表現欲望
幼兒舞蹈教學是學前教育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對幼兒身心的健康、情操的陶冶和智力的開發,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幼兒舞蹈教學中,應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需要在創新教學的中進行嘗試。通過教材選擇進行幼兒舞蹈創新教學,教師要選用適合幼兒年齡特點及本班幼兒具體情況的,具有教育性、藝術性、興趣性的教材。在幼兒舞蹈教育目標上應把激發幼兒的興趣放在重要位置,在激發興趣的基礎上,讓幼兒學習最基本的技能技巧。作為教師必須要有正確的教學觀和兒童觀,應有豐富的情感,這樣在幼兒舞蹈教學中,抓住"情"字,通過游戲化的方法,促進幼兒身心發展,達到教育的目的。那么,如何提高幼兒舞蹈的表現力呢?
在舞蹈教學中,擬人化的語言可以引起幼兒的表現興趣。因為在孩子心目中,萬物都是有生命的,都可以用人的思想感情相交流,歌表演《小雞、小鴨》表現的是小雞小鴨相互幫助的情形,歌詞非常簡單,卻重復出現“嘰嘰嘰、呷呷呷”。如果不加推敲,定會出現干巴巴地三次雞叫、鴨叫,現在把這首歌曲擬人化,將它們編成一組對話,就非常富有情趣了。“小雞、小鴨是一對好朋友,已經很久沒見面了,一天它們碰到了一起,就嘰嘰、呷呷地講個沒完。第一次嘰嘰嘰、呷呷呷是老朋友互相問候:‘您好,您好!’第二次嘰嘰、呷呷呷是互相祝賀,小鴨翹起大拇指說:‘你游泳游得真好。’第三次嘰嘰嘰、呷呷呷,小鴨說:‘你又長高了。’小雞說:‘你又長胖了。’接著,小雞小鴨唱呀跳呀,游戲呀、擁抱呀,真是一對好朋友。”盡管這首歌表演的題材極為平凡普通,但通過擬人化的教學,經細節夸張,變得情節完整,幽默詼諧,幼兒表現時會很夸張,很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