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煤礦地質》課是采煤、通風、地質等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主要學習煤田地質及礦井地質的基礎知識和煤礦主要地質圖件。其能夠為學生后繼專業課的學習和將來工作打好基礎。煤礦地質工作不僅包括新井建設,礦井持續生產,老礦挖潛以及與水、火、瓦斯等災害作斗爭,同時還包括指導煤礦生產。
關鍵詞:煤礦地質學,教學實踐,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TD8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碼:1000-8772(2013)22-0000-02
沒有可靠的地質資料,不可能制定出正確的礦井設計,沒有正確的地質工作就不能正確地進行建井與回采。由此可見,煤礦地質工作在煤礦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煤礦地質》課的學習則是為學生日后的煤炭地質工作打下堅實的理論與實踐基礎。
一、《煤礦地質》課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煤礦地質》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必須在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指導下,遵循“實踐-認識-再實踐”的認識規律,進行深入研究才能學有所得。因此,在教學中,一方面要進行大量的直觀觀察和實驗,獲得較豐富的實際資料;另一方面要將獲得的大量資料不斷加以歸納、分析,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然后,再將得到的理性認識用于指導實踐。如果離開了實踐教學,僅靠課堂上的理論知識教學,學生很難理解所學知識,更提不上靈活運用了。例如:在講礦物一節時,要讓學生認識一種礦物,只是從理論上講它的形態和性質,學生會對知識學習感到茫然。反之,如果結合礦物標本,進行礦物特點講解,學生會獲得直觀、形象的認識。
二、實踐教學的方法與步驟
1.利用模型和標本進行理論課教學
教學模型和標本,是《煤礦地質》課必不可少的教學工具。因為,教學模型和標本是各種地質形態的濃縮。利用它的教學直觀性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符合學生認識事物的思維規律。教學時,可采用邊講、邊演示的方法。如:礦物巖石標本的利用,可以先讓學生看,然后,再分別講解其對應性質、特征,再通過反復比較的辦法讓學生邊看、邊記,最后,讓學生對各類標本進行鑒別。這樣,學生很容易形成完整、系統的認知結構。
2.組織好現場教學
《煤礦地質》課教材,為加深學生理解,配置了許多圖件。教師在講課時,利用掛圖或借助多媒體手段,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認識各種地質現象。但是,掛圖雖然提供了一些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線索,但不可能根本解決學生在理解過程中由直觀到抽象的認識思維障礙。因為,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不足,很難解決抽象掛圖復原到實際狀態的問題。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很快實現這一由“形象”到“抽象”的飛躍。因此,組織好《煤礦地質》課的現場教學是上好這門課的必要手段。
3.組織好野外實習
野外實習的目的是鞏固和深化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加深對有關概念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其是《煤礦地質》課特有的一種教學形式。為保證野外實習的順利進行,應該給學生介紹野外實習的工作特點,準備好野外實習工具,例如:羅盤、放大鏡以及地質錘等。強調安全常識,使學生明確實習目的、任務、內容和要求。實習前一階段,以教師講授為主,引導學生盡可能全面地觀察和描述野外地質現象。后一階段,在學生掌握一定野外工作方法的基礎上,自己判斷,自己動手。在野外實習過程中,要不斷地調動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實際動手能力,進而形成一個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活動為主的教學過程。野外觀測是研究和觀測地質構造的主要途徑。例如:判斷斷層的存在標志,確定斷層兩盤相對動向以及斷層面的產狀等。只有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運用到野外實踐中,根據斷層本身的復雜性,去粗取精,才能準確地鑒別斷層性質。在野外讓學生用羅盤直接測量巖層的產狀,確定巖層的空間位置,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
三、組織實踐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制定計劃,統一安排
實踐教學必須按照大綱和教材進行統一安排,決不是越多越好。野外實習應按照教材知識體系,結合學生的認知結構以及學習能力,制定好實習計劃,做到有目的,有步驟地進行。
2.邊教學邊積累
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可以在現有條件下逐步開展,采用邊教學、邊制作標本、模型和掛圖模式。例如,在組織野外實習時,可以有意地發動學生制作一些礦物標本,也可以在講課中,邊講、邊發動學生繪制一些地質圖。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保存和積累學生畢業設計的地質資料。
3.做好調查研究
實踐教學中的現場教學和野外實習地點的選定是十分重要的。必須結合授課計劃,有目的地進行。為了做到有的放矢,任課教師必須在確定前做好調查,選出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地點。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做到學以致用,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實踐課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陶昆,王向陽.煤礦地質[J].礦業大學出版社,2005.
[2]閻璋.煤礦地質學[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1989.
[3]呂炳森.對授好"煤礦地員"課的探討[J].煤炭高等教育,2002(4):121-122.
[4]楊孟達.煤礦地質學[M].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