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內容摘要:進入中學學習時期的高級中學學習的學生統稱為“高中生”,包括普通高中、職業高中,中等職業學校等。中國高中生年齡范圍大致是的15—19歲。文章發表在《濟南職業學院學報》上,是高中教師論文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問題提出,策略和途徑,思考
一 問題的提出
(一)、培養學生道德素質,讓學生學會做人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在21世紀今天,我們面對著一個嶄新的充滿著機遇和挑戰競爭的時代,增強綜合國力,提高國民素質已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課題,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著眼于人才的培養,是各國走的共同之路。因為人類面臨的諸多競爭其本質就是人的素質的競爭,毋庸置疑,決定21世紀各國命運的核心問題仍然是培養人的素質的問題。在20世紀末,中國抓住了歷史機遇,就明確提出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以迎接21世紀的挑戰。在發展性教育的思想下,素質教育就是要以德育為核心,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培養“四有”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也就是要通過教育讓學生“學會做人”。
(二)、培養學生的道德素質,讓學生學會做人是學生自我發展的需要
長期以來,學生在唯智主義的束縛下,過度地競爭考分。這種狀況不僅嚴重損害著學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也背離了基礎教育的性質和任務,機械地重復操練,消退著學生人格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精神和豐富性。同時,在師長們的過度地呵護下成長起來的獨生子女,又缺乏對真正的學習與生活意義的理解,面對嚴酷的升學壓力和現實的生存競爭,滋長著各種“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的價值觀念和不良行為。其中還有一些人,甚至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和精神疾患。以至于不假思索地毀滅自己,傷害別人。
二、 培養高中生道德素質,讓學生學會做人的策略和途徑
根據本人長期的班主任工作經驗,筆者以為,現刊發展性教育理念下,高中生良好道德素質的培養,必須做到使學生:樹立一個信念、增強兩個意識、培養四種精神、學會五個關心。
(一)、對國家樹立“愛黨愛社會主義”的信念是培養學生良好道德素質的首要前提。
高中是中學期間學習負擔最重的時期,也是學生本質增強的時期,此時多數學生對世界、事業、人生和自己都可能有較清晰和深入的思考,即將對自己的未來作出重要的選擇。他們的人生逐漸定向、個性基本定型,對未來充滿憧憬和期望,因此這時通過引導使學生確立正確的信念,是使其形成良好道德素質的關鍵。信念是學生思想品德中的精神支柱。當今學生中有的學生理想信念出現了危機,重智育,認為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不符合時代潮流。我們培養的學生應該是愛國,對社會主義有高度責任感,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因為我們的事業是一場前所未有的革命,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共產主義理想的偉大實踐。那么,怎樣才使學生樹立這樣的信念呢?
積極引導、正確教育使學生感知。當代學生處于改革開放年代,中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網絡信息帶來了各種思潮和觀念,對中國近代現代,特別是中國傳統引導中國人民探索奮斗史了解不多,對改革開放后中國的巨變了解有限。因此,我堅持利用各種渠道,如班會、團隊活動等形式,結合一些重大的歷史紀念活動,開展“讀史明志,振興中華”的主題活動。特別是利用文科班的優勢和歷史學科教學的優勢,布置學生閱讀有關近代現代史內容方面的書籍或偉人傳記,利用班會進行讀書交流;在班里成立了“中共黨史杰出人物的資料收集”興趣小組,通過對黨歷史上杰出人物的了解,更多地了解祖國,了解黨史從而確立起正確的信念。
(二)、在誠實守信的規范要求下,開設各種活動,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與合作意識,讓學生學會“競爭與合作”,這是培養學生道德素質的關鍵。
對待他人的態度,是一個人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質及心理素質在社會生活和學習中的具體體現,其核心就是如何懂得正確認識他人。現代社會充滿競爭,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學會與他人交往相處的能力則是更重要。而誠實守信,具有競爭意識、合作意識是基本要素。
藝術教育期刊發表須知:《濟南職業學院學報》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由山東省教育廳主管、濟南職業學院主辦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