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電子技術是根據電子學的原理,運用電子器件設計和制造某種特定功能的電路以解決實際問題的科學,包括信息電子技術和電力電子技術兩大分支。電子技術是對電子信號進行處理的技術,處理的方式主要有:信號的發生、放大、濾波、轉換。本文發表在《電子測量與儀器學報》上,文章討論了現代生活中的電子技術新應用問題,是國家級論文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自從上世紀六十年代晶體管發明以來,人類歷史就進入了以電子技術發展應用為標志的歷史時代。進入21世紀,電子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使社會生產力和社會經濟獲得了空前的發展。隨著社會進入信息化及電子智能化時代,電子技術發展越來越迅速,應用越來越廣泛,對人類生活的影響也更加深遠。
1電子技術的發展應用使三網融合成為趨勢
現代電子技術的發展,使數字音視頻廣播將完全取代模擬音視頻傳輸,形成有線廣播電視網絡;使計算機互聯網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使電信網絡成為我們賴以交流的平臺。三種網絡相互獨立,即浪費資源,又使各自的發展受到極大的限制。
而將電信網、計算機互聯網和有線廣播電視網三大網絡,通過技術改造、資源整合,從而形成一個能夠提供包括語音、數據、圖像等綜合多媒體通信業務的全國性主干網絡的三網融合已成為必然趨勢。
早在1998年,就有人提出三網融合,此后它被列入我國“十五”、“十一五”規劃以及2009年電子信息產業振興規劃。今年,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加快推進三網融合。并做出規劃:2010~2012年重點開展廣電和電信業務雙向進入試點,2013~2015年全面實現三網融合發展。之后,又確定了三網融合的十個試點城市。
1.1三網融合的技術基礎是光纖到戶:隨著高清晰度電視、視頻點播、遠程醫療服務等信息服務的逐漸普及與應用,以及金融、證券、企業等用戶對于帶寬需求的與日俱增,需要大帶寬的信息傳輸網絡。
中國電信調查顯示:城市家庭用戶近期需求30兆帶寬;中長期預計需求30~100兆帶寬;而商業用戶需求將達到50~100兆帶寬。如此要求是DSL接入技術無法達到的,但對于光纖接入來說是輕而易舉。
光纖是寬帶網絡多種傳輸媒介中最理想的一種,它的特點是傳輸容量大,傳輸質量好,損耗小,中繼距離長等。
因此,三網融合的技術基礎是光纖到戶(FTTH)。
傳統的光纖活動連接器需要在工廠定制,不能根據施工現場靈活掌握長度,導致左光纖與右光纖需要特殊設備熔接后再進行盤存,然后進行盤纖和固定。這種從“熔接到盤存再到盤纖固定”的傳統接續方式,施工繁瑣,成本高,施工效率較低。
一種解決方案,是入戶光纖機械接續。相比傳統熔接接續方式,光纖機械接續提供了一種簡便、低損耗及低成本的光纖機械接續手段,特別適合于FTTH部署中小芯數,多點分散的光纖接續特點,已成為在FTTH領域取代傳統熔接接續方式的最佳選擇。這種光纖端接插座,是現場安裝光纖連接器。現場制作避免了定制定長線纜存在的布線不靈活、器件穿管隱患、余長管理等問題,節約了安裝及維護成本,提高了安全可靠性。
光纖寬帶不僅讓家庭步入高帶寬的信息化時代,受益更多的是以網絡信息化為主要管理工具的金融、證券、企業等CEO和管理人員。這些單位對網絡帶寬、安全、穩定、高效均有較高的要求。
1.2三網融合的核心技術是云計算:三網融合的最終目標是構建全數據、全融合的國家骨干網絡,除了傳統的視頻、音頻服務外,還要與傳統行業相融合,實現諸如遠程教育、網絡醫療會診、股票信息、交通查詢、精確廣告投放等更多應用。涉及數據存儲、數據計算、數據再處理、軟件開發、數據傳輸、網絡協同等多個方面。因此,三網融合一個很大的問題是海量的視頻數據,隨時隨地可以編輯,隨時隨地可以調用,隨時隨地產生互動。怎樣才能使這種設備多樣化中的信息渠道多樣化、內容多樣化成為現實,解決方案是建立強大的云計算平臺。
借助云計算技術,可以很輕松地進行融合,使隨時隨地地傳輸調用這種數據能力、計算能力成為現實,并且編織成一張統一的全國性網絡,完成充分的資源整合。因此,云計算使三網融合的到來真正成為一種現實。
云計算是通過互聯網技術的服務方式,向外部用戶提供具有伸縮性、彈性的IT服務。一方面是伸縮性:當你需要IT能力和計算能力的時候,你需要多少就用多少。另一方面是彈性:當你需要計算能力迅速擴大的時候,你仍然可以通過原有的系統得到這個能力。即云計算服務,像軟件平臺、基礎設施一樣,都通過互聯網采用按需和自助方式提供。
所以說云計算包括三個層面:最基礎的是基礎架構及服務,比如windows操作系統都可以通過這種模式得到服務。第二是平臺及服務,云計算的強大就是他做了平臺,在這個平臺之上,可以自由利用這個平臺去開發我們所需的東西。第三個層面是軟件的服務,比如微軟Office,我們可以購買裝到計算機上使用,也可以通過云計算訂購方式來使用。
所以說,云計算技術是三網融合的核心技術。
三網融合將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最簡單的體現就是三屏融合,即手機、電視和電腦屏的融合。今后手機可以看電視、上網;電視可以打電話、上網;電腦也可以打電話、看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