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加強粵港澳大灣區電子信息產業區域協同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應用電子技術時間:瀏覽: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以深圳、東莞為核心在珠江東岸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電子信息世界級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粵港澳大灣區電子信息產業在產業生態構建、發展要素集聚和全球影響力提升方面已經具備一定基礎,但是在城市間協作水平、自主創新能力、國際競爭實力等方面還存在短板,建議加強粵港澳大灣區電子信息產業協同,打造開放型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

  從三個層次看粵港澳大灣區

電子信息論文

  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基礎

  從產業生態構建看,大灣區內電子信息產業門類齊全,城市間差異發展格局初步成型。廣東省電子信息產業規模連續近30年位居全國首位。廣州市圍繞新型顯示,加大面板產線引進和布局,打造超高清視頻產業集群。深圳市以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為牽引,重點發展通用核心芯片、基礎軟件、高端集成電路等。東莞市著力打造智能終端制造基地,擁有華為、OPPO、vivo三大手機企業。惠州具備較為完整的智能手機、平板顯示、汽車電子、LED和新能源電池產業鏈。珠海市在打印機、智能卡、印刷線路板、多媒體播放器芯片等產品領域具備較大市場份額。香港在視頻生產和數字內容資源方面具備優勢。

  從發展要素集聚看,大灣區在科技金融、研發創新、物流、人才等方面資源優勢較為突出。科技金融方面,香港是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和貿易自由港,為科技創新企業提供了較低的融資門檻。深交所創業板為大量創業型高科技企業提供了便捷的融資渠道。研發創新方面,深圳市擁有華為、中興、騰訊、大疆等電子信息龍頭企業的研發總部。深圳市2018年PCT國際專利申請量18081件,約占全國申請總量的34.8%,連續15年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一。廣州市加快推進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在印刷與柔性顯示、高世代面板等領域全國領先。物流方面,香港是全球最大的集成電路出口地,2017年電子產品占其總出口額的66.2%。港珠澳大橋和連接珠江口東西岸多座跨江跨海大橋相繼通車,促進灣區內“一小時經濟圈”構建,同時為外向型出口經濟帶來更多便利。人才方面,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高校在電子信息領域的科研水平位居世界前列,華南理工大學、中山大學,以及清華、北大深圳研究生院等培養了大批電子信息專業人才。廣州、深圳、惠州等地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高端人才引進政策,構筑智力要素集聚高地。

  從全球影響力提升看,大灣區在成長潛力、行業帶動和創新活力方面初顯規模優勢。成長潛力方面,大灣區在5G、人工智能、超高清視頻、無人系統等電子信息新興領域位于全國乃至全球領先地位。深圳市無人機行業產值達300 億元,占全球民用無人機市場70%以上。廣州、惠州、佛山、珠海、中山等市在全國率先開展超高清視頻產業基地和應用示范城市建設,形成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深圳鵬程實驗室等在人工智能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取得顯著成效。行業帶動方面,信息技術賦能汽車、裝備制造等傳統行業,開拓了經濟發展新動能。廣州市以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汽車為突破口,助力千億元級汽車產業集群建設。創新活力方面,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18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深圳—香港地區在全球“最佳科技集群”排名中位居第二,僅次于東京—橫濱地區。2018年我國發明專利授權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半數是大灣區的電子信息企業。

  粵港澳大灣區電子信息產業

  面臨的問題

  城市間協作水平不高。一是雖然大灣區各城市在電子信息產業門類方面各有側重,但是在部分熱點領域,各地仍存在同質化布局現象,不利于產業生態健康發展。二是各地的電子信息相關公共服務平臺呈現分散發展模式,還沒有整合形成面向整個灣區的綜合型平臺,無法提供區域系統化的產業服務。三是城市間資源流動性不強,盡管擁有眾多高校、科研院所、高技術企業等創新主體,但城市間互動不足,資源融合共享有所欠缺,限制了大灣區電子信息產業整體創新能力提升。

  自主創新能力有待提升。一是大灣區在部分關鍵領域創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知識產權技術。微電子、光電子、材料基礎產業發展相對滯后,部分核心硬件和軟件仍然依靠進口。二是大灣區企業創新能力嚴重不平衡。華為、騰訊、TCL 等少數龍頭企業自主研發能力較強,其他多數企業研發投入普遍不足,技術創新水平不高。三是創新創業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港深地區的風投與天使基金較為活躍,但很難輻射至大灣區其他地市。

  國際競爭實力與知名灣區相比仍存差距。一是大灣區電子信息龍頭企業產業生態整合能力有待提升,大灣區盡管集中了華為、中興、騰訊、大疆等骨干企業,但這些企業大都只具備產業鏈上下游的配套整合能力,部分企業僅作為硅谷產業生態的一環,尚未上升到生態協同的層級,與Intel、IBM、蘋果、微軟等企業相比尚有較大差距。二是雖然大灣區電子信息產業總體規模很大,但多數企業仍以中低檔產品為主,高附加值電子信息產品比重較小,在全球產業生態競爭中話語權不強。

  對策建議

  加強頂層設計。在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基礎上,加強電子信息產業的一體化規劃與研究,將大灣區電子信息產業整體納入國家電子信息產業“一盤棋”。加強區域政策協同,在土地、稅收、人才等方面加強溝通與協調,避免資源浪費與城市間惡性競爭。推進區域信息基礎設施的泛在互聯和整合共享,統一規劃、合理布局。

  加強產業協作。加強產業創新資源的整合,增進城市間高校、科研機構等的合作,推動電子信息人才、知識等要素資源無障礙互聯互通。加強各地產業園區合作,促進各產業園區間人才、技術的溝通和交流。加強城市間電子信息產業鏈分工與協作,圍繞研發、生產、服務、應用等環節,完善供需鏈、協作鏈,使各城市各揚所長、各取所需。

  加強對外開放。發揮港澳國際商貿和海外運營經驗優勢,進一步引進外資,擴大開放,推動灣區內企業融入全球主流產業生態,深化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的經貿交流,積極推進彩電等電子信息優勢產能輸出。

  推薦閱讀:《信息空間》不同于只關注傳統問題的財經媒體,也不同于只關注中低端技術問題的IT媒體,我們是國內唯一專注于信息化高端問題的雜志,是唯一定位在這里的“國家隊”級的財富顧問雜志。數萬億的產值,不能沒有一本方向敏感的高端月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徐汇区| 噶尔县| 和政县| 政和县| 永福县| 莲花县| 灵川县| 常熟市| 南郑县| 陕西省| 阳高县| 罗平县| 南投县| 凤山市| 浦东新区| 大冶市| 陇西县| 隆回县| 滨海县| 中方县| 威信县| 长寿区| 白朗县| 汕头市| 林口县| 绵竹市| 阳信县| 胶州市| 九龙城区| 垣曲县| 扬中市| 屯昌县| 腾冲县| 中卫市| 辉县市| 华蓥市| 荔波县| 宁海县| 河津市| 镶黄旗| 阿拉善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