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計算機的應用在中國越來越普遍,改革開放以后,中國計算機用戶的數量不斷攀升,應用水平不斷提高,特別是互聯網、通信、多媒體等領域的應用取得了不錯的成績。1996年至2009 年,計算機用戶數量從原來的630萬增長至6710 萬臺,聯網計算機臺數由原來的2.9萬臺上升至5940萬臺。互聯網用戶已經達到3.16 億,無線互聯網有6.7 億移動用戶,其中手機上網用戶達1.17 億,為全球第一位。
關鍵詞:計算機教學,基礎教學,計算機論文發表
隨著物理元、器件的變化,不僅計算機主機經歷了更新換代,它的外部設備也在不斷地變革。比如外存儲器,由最初的陰極射線顯示管發展到磁芯、磁鼓,以后又發展為通用的磁盤,現又出現了體積更小、容量更大、速度更快的只讀光盤(CD—ROM)。
1984年,全國高級院校核算機根底教學研討會建立,提出開始的核算機根底教學布局和4個層次的課程系統。90年代,核算機根底教學進入構成和遍及期間,本世紀初得以蓬勃開展。這一時期,教學部高級學校核算機根底課程教學輔導委員會(以下簡稱“本科教指委”)、全國高級院校核算機根底教學研討會(以下簡稱“研討會”)都對核算機根底教學進行了深化的研討和實習,提出了核算機根底教學教學的輔導思想、課程系統和課程內容根本需要,以引導核算機根底教學教學改革。
本科教指委在2006年宣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級學校核算機根底教學的定見暨核算機根底課程教學根本需要》中以為,因為“專業對學生核算機使用才能的需要日趨強烈,并且呈多元化特色”,“‘核算機文明根底’作為大學第一門核算機根底課程,將逐步被更具大學課程性質的‘大學核算機根底’替代”,且“常識傳授過程中要更重視學生才能和本質培育”。接著,在2009年出書的《高級學校核算機根底教學開展戰略研討報告暨核算機根底課程教學根本需要》一書中,又提出“高校都確立了核算機根底教學的大學根底課程定位”和“大學核算機根底教學將呈現出多元化、模塊化、融合化、網絡化的開展趨勢”,并且“核算機根底教學的功能定位越來越呈現出‘面向使用、突出實習’的特色”和“要著力培育大學生的信息本質”。因而,大學核算機根底教學“頂層規劃的思路應是首要提出大學期間核算機根底教學應到達的才能布局需要,接著規劃與之相應的常識系統和試驗系統”,使“核算機根底教學的才能布局和與之相習慣的常識系統和試驗系統將進一步完善和規范”等重要觀念。最近,本科教指委又進一步推動面向研討型大學學生的以“核算思想”為中心的大學核算機根底教學教學改革,構建以核算機常識、核算機使用才能和核算思想及其相互關系為根底的課程系統,為大學核算機根底教學供給一種以進步學生“核算思想”才能為方針的新形式。
研討會于2008年發布了《中國高級院校核算機根底教學課程系統2008》,提出了“核算機根底教學要面向使用,依照才能一常識布局構建課程系統的輔導思想”。確立了核算機根底教學要“面向使用需要、選用多種形式、重視實習環節、啟示自立學習、培育立異精力”的教學教學理念。
高級職業院校各專業早已開規劃算機有關課程。但他們對核算機根底教學研討起步較晚,直至2007年和2010年,研討會兩次發布《中國高級職業教學核算機教學課程系統》,初次提出高級職業教學核算機根底教學的輔導思想和教學方針,以為高級職業教學核算機根底教學的目的是培育學生把握根本的核算機使用才能、杰出的信息本質,使學生開始具有在信息社會中作業與可持續開展的才能。
綜上所述,近30年來,中國核算機根底教學從起步到生長逐步開展,這一范疇的人士在多方面獲得如下共識。
1)確立了核算機根底教學在大學根底課程中的地位。
核算機根底教學是本科和高職非核算機專業的重要根底課程,由一組有關課程構成,其中“大學(高職)核算機根底”是本科和高職核算機根底教學的第一門課程,也是必修課程。
2)確立了核算機根底教學的輔導思想。
核算機根底教學的輔導思想是“面向使用、才能導向、重視本質”,核算機根底課程系統的規劃思路應是首要提出核算機根底教學應到達的才能布局需要,接著規劃與之相應的常識系統和實習系統。
3)核算機根底教學應呈多元化開展。
高級教學和人才培育的分類開展,必定致使核算機根底教學選用多種形式,呈現多元化特色。
4)核算機根底教學應習慣學生的不一樣起點。
學生對核算機使用才能的需要越來越高。隨著中國根底教學中IT教學的開展,大學重生的核算機使用才能不斷進步,且存在區別,因而需要核算機根底教學習慣學生的不一樣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