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全媒體時代突發應急報道中主流媒體的責任與擔當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新聞傳播時間:瀏覽:

  摘 要 當前,輿論環境、媒體格局、傳播方式都發生了深刻變化,突發事件應急報道必須適應這種變化,主流媒體要搶占輿論引導先機,完善快速反應機制,創新方法手段,準確把握時、度、效,及時發布權威信息,及時回應社會關切,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在2020年8月甘肅隴南暴洪泥石流災害新聞報道中,新甘肅客戶端“端、微、網、報”全方位集中發力,文字、圖片、視頻、聲音、動圖、海報等立體式呈現,發揮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展現出全媒體時代突發應急報道中主流媒體的責任與擔當。

  關鍵詞 全媒體時代;突發應急;輿論引導

新媒體論文

  1 掌握時機節奏,牢牢占據輿論引導主動地位

  一直以來,做好突發事件應急報道是新聞工作者保持高度的政治責任感,社會責任心,努力踐行“四力”的必然要求,是主流新聞媒體責任與擔當的集中體現,更是對媒體綜合運用各種傳播手段、增強輿論引導力的實戰檢驗[1]。

  2020年8月,甘肅省隴南市多縣(區)連續出現暴雨、大暴雨和多次強降雨過程,直接引發暴洪、泥石流災害,給當地的水利、交通、電力、通信等造成嚴重影響。特別是8月14日至17日,短期內累計降水量突破隴南市氣象歷史極值紀錄。據隴南市政府通報,暴洪泥石流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到81.86億元,隴南市9個縣區40.75萬人受災,緊急轉移安置72 181人。災情牽動人心,災情就是命令。面對突如其來的暴洪泥石流災情,全媒體時代主流媒體該如何做好突發事件的輿論引導,如何第一時間發布客觀準確的災情信息,如何創新手段做好應急報道,如何在這場災情報道中展現媒體的責任和擔當顯得尤為重要[2]。

  作為甘肅第一新聞黨端的新甘肅客戶端,聞“汛”而動,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采訪報道機制,主要領導靠前指揮,全面部署災情報道工作。第一時間選派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的記者趕赴暴洪災區采訪。記者在交通電力中斷,通訊不暢的艱苦條件下,冒著生命危險徒步進入“孤島”采訪,第一時間將鏡頭對準營救被困群眾、安置受災群眾、打通受阻道路、恢復通信電力設施等救災現場,第一時間用圖文、視頻等形式準確報道災情。8月20日下午2時許,在國道212線隴南市文縣玉壘鄉馬家溝段塌方路段,記者用鏡頭記錄下最后一塊攔路巨石被機械鑿碎,一段長約50米、塌方量超過500立方米的塌方路段被打開半幅通道的激動人心的場面。搶險救援在推進,記者采訪的腳步也在跟進,當天深夜,經過公路部門各支救援力量的齊心鏖戰,國道212線碧口至文縣縣城的“生命通道”終于打通。記者連夜采寫的新聞通訊《挺進文縣》,用文字、圖片、視頻相結合的詳實內容,客觀真實地記錄和再現了公路搶險隊伍不懼危險、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拼搏精神,這篇含真情、沾泥土的報道被廣泛轉載,感動和鼓舞了很多人。

  隨著防洪搶險工作的持續推進,記者冒著山體滑坡、河堤塌陷等危險,奔波在抗洪救災最前線,用腳丈量險情,用眼抓住細節,用心感受溫度,用情做好報道,先后采寫了《給力!救援直升機累計飛行34架次,轉移75名隴南文縣被困群眾》《安置點,第一批救災物資來了》《搶通“生命通道”,隴南5條高速公路全部恢復通行》《大數據賦能,多部門聯動,隴南防汛救災這樣做!》《八方馳援,愛心救援物資陸續運抵文縣》《10部對講機,災情中的“順風耳”》《災情面前,文縣305個駐村幫扶工作隊變身防汛搶險救援隊》等數十篇稿件(如圖1所示),采制短視頻新聞《隴南防汛搶險救災一線見聞:聞“汛”而動 “新甘肅”直擊隴南抗洪一線》《隴南防汛搶險救災一線見聞:武都區兩水鎮清淤有序展開》《隴南防汛搶險救災一線見聞:連夜支起19頂救災帳篷》等20余條。在災區采訪期間,新甘肅客戶端記者總共采訪原創稿件累計260余篇,真實地反映了在黨和政府領導關懷下,災區人民眾志成城、不等不靠、抗災救災的精神風貌,報道如同號角一樣,鼓舞士氣,催人奮進。

  習近平同志指出,“要抓住時機、把握節奏、講究策略,從時度效著力,體現時度效要求。”時,就是時機、節奏,精準把握時機、節奏,對做好輿論引導至關重要。時效決定成效,速度贏得先機,突發事件的輿論引導,貴在早、貴在快,要在真實準確的前提下,完善快速反應機制,及時回應社會關切[3]。特別是在新媒體海量傳播的條件下,“第一時間原則”是對新聞傳播規律的深刻把握,也是任何主流媒體贏得公信力、引導力的基本條件和前提。把握好時間、節奏,重視“首發效應”,做好“早”和“快”的文章,輿論引導就能事半功倍。

  在暴洪泥石流災害報道中,新甘肅客戶端開設專題《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聚焦甘肅防汛搶險救災》及直播《持續關注甘肅防汛搶險救災最新進展》,并在首頁突出位置凍結,及時轉載推送關于甘肅汛情各類稿件,發揮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全天候、全方位、全過程、零時差、零距離為廣大人民群眾及時報道最新、最權威的災情信息,牢牢占據輿論引導的主動地位。

  2 把握力度分寸,凝聚起強大的防洪救災正能量

  在突發事件采訪報道中,因為受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對于新聞工作者和新聞單位而言,掌握好新聞輿論引導的“度”,是做好突發應急報道的一項基本功[4]。

  度,就是力度、分寸。新聞報道該造勢的要造勢,但不能在個別用詞上大造其勢;該突出的要突出,但不能渲染過頭,都搞成排浪式宣傳;該有力度的要有力度,但不能大轟大嗡,不能為取悅受眾而“失向”、因盲目介入而“失準”、為吸引眼球而“失真”、為過分渲染而“失范”、為刻意迎合而“失態”。要因事制宜、因時制宜,精準研判輿情,恰如其分掌握輿論引導的密度和尺度。

  推薦閱讀:廣電新媒體運營思路初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翔县| 涪陵区| 藁城市| 新绛县| 上饶县| 岳阳县| 巩留县| 赤壁市| 高碑店市| 登封市| 石河子市| 定州市| 巩留县| 宾阳县| 扎赉特旗| 姚安县| 大埔县| 沐川县| 玛纳斯县| 石阡县| 班玛县| 凤山县| 江陵县| 东安县| 潮安县| 邯郸市| 肃南| 泸溪县| 宜丰县| 惠安县| 交口县| 格尔木市| 桐城市| 兴义市| 天水市| 汉源县| 永安市| 介休市| 南投县| 师宗县| 盈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