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新媒體時代下高職大學生課堂使用手機情況調查與對策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新聞傳播時間:瀏覽:

  【摘要】目前,我國已經全面進入新媒體時代,高職大學生已成為當前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課堂教學中智能手機等新媒體設備的應用也逐漸增多。論文主要對高職大學生課堂使用手機情況進行調查,并提出相應的管理對策。希望通過論文的論述能夠為校園管理、大學生自我管理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手機;調查

新媒體環境論文

  新媒體環境下擬人化的傳播特性

  1 引言

  隨著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即5G技術的到來,大幅度提升了互聯網訪問速度,正在不斷滿足人們對無線服務的需求。近幾年,大學應用智能手機成為當下熱門的討論話題,為學生到來便捷信息交流的同時,也為高校管理增加了難度,以一把雙刃劍的身份貫穿大學生整個學習生活。通過調查高職大學生手機媒體使用情況,并對大學生課堂使用手機進行影響分析,引導其正確使用手機媒體,為有效開展大學生媒體使用教育開辟新路徑。

  2 新媒體時代下高職大學生課堂使用手機情況的調查分析

  2.1 調查問卷的設計

  調查問卷的設計本著目的明確,邏輯性強,通俗、便于處理及合理的問卷長度等原則,旨在比較客觀地反映出大學生上課使用手機現狀及分析影響因素。本次調查問卷的設計符合先簡后繁、先淺后深的邏輯性,設計了參與者易懂且樂于回答的內容,且內容貼近課堂;而且問卷的設計本著便于處理、檢查、分析數據原則;問卷的題量也適中,方便填寫。

  2.2 調查結果

  調查問題一:你認為大學生課堂上使用手機的現象普遍存在嗎?(可以分為單班上課和合班上課、專業課和公共課)

  對這一問題的回答,基本上有兩種情形,其一,有35人認為普遍存在,占總調查人數的21.2%;其二,有130人認為單班上課和專業課較少存在或不存在,公共課和合班上課普遍存在,占總調查人數的78.8%。

  調查問題二:你認為有無必要對大學生課堂的手機問題加以干預?如有必要,怎樣干預?

  認為有必要對大學生課堂的手機問題加以干預的有122人,占總調查人數的74%;認為沒有必要對大學生課堂的手機問題加以干預的有43人,占總調查人數的26%。

  如有必要,怎樣干預?不少學生提到利用手機收納袋的問題,還有制定課堂制度、引入懲罰機制、屏蔽信號、教師單獨約使用手機的學生談心、禁止學生帶手機進入課堂、把使用手機作為教育評價的一個內容,等等。

  調查問題三:大學生課堂的手機問題靠學生自律可以解決嗎?為什么?

  認為大學生課堂的手機問題靠學生自律可以解決的有79人,占總調查人數的47.9%,至于原因,他們認為大學生已經成年,靠自己可以解決問題;認為大學生課堂的手機問題不能靠學生自律解決的有86人,占總調查人數的52.1.%,至于原因,他們認為學生雖然已經成年,但不少同學自律性表現得差。

  2.3 高職大學生課堂使用手機現狀的分析

  調查結果發現,27%的學生一天內在課堂上使用手機的時間為1~3h,35%的學生使用時間是3~5h,其余都是高達5h以上。81%的學生會在課程進行到一半時玩手機,16%的學生只是偶爾看一下手機,只有剩下的學生除了學習必用外,從來不在課堂上玩手機。由此可見,課堂使用手機基本已經成為一個習慣,課堂上總體使用手機時間偏長,依賴性比較大。從功能角度來看,57%的學生集中在微博瀏覽、軟件聊天、看小說,28%的學生集中在影視劇、玩游戲,剩下的學生則利用手機搜索學習資料。可見,手機在課堂上的使用已經影響到正常聽課過程。有的學生即使忘記帶手機也要冒著遲到的風險,重新將手機帶到身邊,手機已經成為促進學生安心“上課”的重要因素,這屬于一種不健康的心理觀念

  [1]。

  3 高職大學生課堂使用手機問題的解決對策

  3.1 加強對大學生課堂使用智能手機的管理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能夠接受在課堂上關閉手機來抑制課堂過度使用智能手機。因此,學校應該制定相應規章制度,從嚴管理大學生智能手機依賴行為,對于部分情節嚴重同學可以限制使用智能手機,甚至通知學生家長協助學校共同幫助大學生克服課堂上嚴重依賴智能手機的不良習慣,從而降低大學生課堂使用智能手機帶來的負面影響,引導大學生充分利用智能手機進行移動學習。

  3.2 注重引導,加強管理,提升大學生媒體素養

  隨著手機媒體時代的到來,要根治課堂手機使用的現象,還應該提高學生的新媒體媒介素養,讓學生合理使用手機。本文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認為手機媒體不利于學習,這說明學生的媒介素養具有一定的可塑性。要重視指導和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媒介的性質,可利用專題講座、網絡交流、專題討論等形式開展媒介素養教育,促使其主動提高自己的媒介知識、媒介道德和媒介能力。嘗試利用新媒體搶占學生的課余時間。堅持密切關注大學生心理狀態,加強師生交流互動,實現對其思想、觀念與行為的引導。

  3.3 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從理論上講,如果教師講課水平特別高,絕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則不會在課堂上使用手機。現實中,絕大多數教師的教學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教師靠講課水平吸引學生專心聽講,而不使用手機,在一定程度上是困難的。當然在治理學生課堂上使用手機的問題時,教師教學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因素。教師要不斷充電加油,認真充分備課,豐富教學內容,運用實際案例,增加必要視頻,提出課堂要求,啟發學生思考,實行師生互動,提高教學水平,實現立德樹人[2]。

  3.4 開展移動式學習,發揮手機功效

  移動式學習的優點是突破了時間和空間限制,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時間和興趣愛好自主選擇教學內容,這與微課教學形式有些類似。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潛移默化的幫助學生樹立這一學習觀念,增強積極性,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此外,還可以指導學生安裝學習軟件,像“藍墨云班課”,不僅能夠實現點名功能,還可以上傳學習資料或進行課堂問題交流,教師能夠隨時掌握每一位學生課堂、課下學習動態,實施動態監督,獲取反饋信息。這樣一來既創新了教學模式,又豐富了教學手段,還可以給學生學習帶來新的體驗,激發其好勝心,發揮手機利用價值,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有效結合。

  3.5 構建注重個體差異性和年級層次性的專業實踐活動平臺

  實踐活動平臺是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精神的載體,在建立有利于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培養的教學體系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注重個體差異性和年級層次性的專業實踐活動平臺,進而實現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一年級建立“大學生科技創新訓練營”,訓練營可設立科技創新競賽的相關知識;實例解剖分析如何進行發明創造;如何組織科研團隊;如何進行研究選題等組別,讓學生體驗困難與挫折,磨煉參與者的意志,營造寬松的適合大學生個性發展的科技創新環境。二年級實施“班級試驗田”計劃,設立“大學生科研訓練項目”和“創新創業項目”,培養大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困難問題的能力。三四年級通過“暑期社會實踐”和“企業游學”等形式,給個性和目標不同的學生提供不同的實踐平臺,進一步提升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

  3.6 以學生為中心,實行金課淘汰水課

  本次調查結果認為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增加課堂互動、提高課堂趣味性,能夠有效抑制大學生課堂使用智能手機。首先,教師課堂教學活動必須以學生為中心,需要借助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工具,適當增加課堂互動環節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喚醒學生內在學習動力;其次,教師可利用大學生常用智能手機的特點來對癥下藥,比如近年來興起的雨課堂,采用教師PPT+微信模式,教師和學生通過使用智能手機更方便靈活地實現交互式教學活動,實現課前、課中、課后高質量融合互動教學模式;最后,移動互聯網時代優質教育資源普及化,大學生獲取的信息極其豐富,新時代大學生出生就面臨信息技術時代,更愿意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教師需與時俱進,在思想上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課堂教學需關注學生需求。

  4 結語

  綜上所述,新媒體時代下,手機作為一種新的智能工具,已經受到高職大學生的普遍青睞。從課堂使用手機的調查分析來看,給學生帶來正面作用的同時也帶來的消極影響。為此,教學管理者要重視對學生正確使用手機的引導,將其作為教學工具,開展移動式學習,重分發揮手機的作用和價值,提高學生交際能力與學習水平,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自我管理。

  參考文獻

  [1]楊云,張倩,劉賀,等.大學生課堂使用手機情況的調查與分析[J].教育觀察(上旬刊),2014(03):88-90.

  [2]程辰.大學生課堂消極行為調查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筠连县| 武清区| 南开区| 辽阳市| 手游| 石屏县| 阜城县| 钦州市| 县级市| 香河县| 桐乡市| 双鸭山市| 宁德市| 来凤县| 长子县| 汤阴县| 大田县| 平南县| 卫辉市| 精河县| 林州市| 新龙县| 鹤岗市| 怀化市| 司法| 永清县| 淮安市| 凯里市| 永靖县| 邢台县| 中超| 定边县| 新邵县| 岳阳县| 两当县| 兴化市| 安庆市| 平塘县| 河池市| 南京市| 江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