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本文基于新媒體時代網絡新聞正能量傳播失范的表現為切入點,進而提出新媒體時代網絡新聞正能量傳播的范式思考,需要規范網絡新聞正能量傳播原則,政府部門要重視監管工作的實施,媒體行業也要主動參與承擔社會責任,此外,廣大網民自身需要提升媒介素養,以此構建新媒體時代網絡新聞正能量傳播的規范形式。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 網絡新聞 正能量 傳播
《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電子版)》(月刊),創刊于2002年,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的中央級電子期刊,是國內很久以前以多媒體形式發表中小學信息化教學改革前沿成果的學術期刊群,是教育部重點成果的發表平臺之一,由教育部主管、清華大學主辦、清華同方光盤電子出版社出版。
據2019年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表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中國網絡新聞用戶規模達到67473萬人,與2017年相比,增幅為4.3%,網民使用率為8.4%。手機網絡新聞用戶規模為65286萬人,在手機網民數量中占比79.9%,同比2017年,增幅為5.4%。截至2018年12月底,經各級網信部門審批的互聯網信息服務單位總數達761家,其服務形式多元化,包括互聯網站、應用程序、論壇、博客、微博客、公眾賬號、即時通信工具、網絡直播以及其他服務項,服務數量多達3700余種。網絡新聞正能量的傳播能夠給廣大受眾帶來積極向上的力量,對弘揚社會主旋律有著積極推動作用。
一、新媒體時代網絡新聞正能量傳播的優勢
1.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符號學研究者約翰·費斯克提出:意義可以在傳播中得到建構。新媒體時代的正能量網絡新聞報道的意義,在于通過傳達是非、善惡、美丑的價值性評判,實現旗幟鮮明地引導正面的價值取向。結合當前我國社會的實際發展環境,媒體行業通過新媒體平臺發布各類正能量網絡新聞,對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顯著作用。2018年5月,由中國社會科學網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輿情調查實驗室主辦、微博智庫承辦的“微聚正能量·新媒體正能量傳播”研討會在北京召開,大會呼吁新聞媒體行業,新媒體時代要以“新”的角度去傳播正能量,還要主動以“變”的精神應對正能量傳播,正確引導網絡輿論,同時還要從“細”的角度,提升網絡管理水平。當前,媒體行業充分運用新媒體媒介,借助新媒體將正能量進行有效傳播。例如,《央視新聞》借助抖音短視頻平臺,已發布多部視頻作品,其粉絲數量有數百萬人,獲贊數量也達到1000多萬,其中正能量新聞占絕大多數。許多主流媒體都進駐了當前較受人們歡迎的新媒體平臺,傳播社會正能量,弘揚社會正氣,積極引導輿論,為用戶建立了人們需求的美好網絡環境。
2.凝聚社會公信力。新媒體時代的網絡新聞正能量傳播,對凝聚社會公信力有著較大助益。網民通過新媒體媒介方便、快捷的傳播模式可以實現動態化和實時化的信息分享,基于微博、網絡論壇、短視頻等平臺的自由、方便、快捷的傳播模式,當新聞媒體積極發揮輿論引導作用發布正能量新聞時,可以更好地使網民與之產生共鳴,并將新媒體平臺作為正能量傳播的有效途徑。與此同時,新媒體平臺的開放性特點,為網民接收及閱讀信息提供更大助益,而網友之間的信息傳遞與溝通也由此變得更為廣泛,眾多社會力量都可以參與到網絡新聞的傳播、評價中來。當前,媒體行業充分認識到這一特性,將新媒體媒介作為新聞正能量傳播的新陣營,結合媒體自身的優勢,充分挖掘易于激發受眾正能量且促進其樹立正確核心價值觀的新聞,這對社會公信力的凝聚有著積極意義。
3.突破正能量傳播格局和時空限制。現階段,互聯網信息技術取得的進步非常可觀,而各類新媒體也隨之得到快速發展,在此環境下,利用該平臺傳播網絡新聞正能量也變得更為快速與便捷。微信、微博、QQ、網絡論壇、各類短視頻平臺等都成為網絡新聞正能量傳播的陣地。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用戶可以通過多元化新媒體媒介迅速閱讀并傳播信息,可以較好地滿足不同受眾的訴求。而于新聞而言,其重復性、綜合性及移動性的特點,使得受眾可以更好地依據自身需求自主選擇新聞信息。在新媒體時代,廣大網民成為新聞生產的主體,這一環境中的網絡新聞正能量傳播,真正體現了多元化與個性化的特征。網民不僅是正能量網絡新聞的接受者,同時也是正能量網絡新聞的傳播者,使網絡新聞正能量傳播的格局得到深化拓展。與此同時,新媒體還使得網絡新聞正能量傳播的時空不再受到限制,網民可以通過多元化新媒體媒介,通過各種網絡渠道發布及傳播正能量新聞,促使正能量新聞傳播更為全面化、動態化,真正實現傳播渠道和方式多元化。
二、新媒體時代網絡新聞正能量傳播范式思考
1.規范網絡新聞正能量傳播原則。新媒體時代網絡新聞正能量傳播的范式,應充分遵循以下幾點:一方面,始終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媒體時代,互聯網信息技術及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社會大眾的日常生活、工作與網絡形成密切聯系,人們通過各類新媒體媒介可以實現快速、便捷的網絡新聞閱讀。當前網絡新聞傳播中摻雜著部分負能量,一些為了吸引點擊率的“標題黨”以及不切實際地夸大所謂的“正能量”的虛假新聞泛濫,對網絡新聞環境的健康發展造成不良影響,因此,網絡新聞在采集、編輯、發布過程中,需要充分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凈化網絡新聞正能量傳播環境,報道內容應與社會主旋律相適應,提倡愛國愛黨、敬業奉獻、誠實守信、和諧友善的正面新聞,利用新媒體媒介,形成正面輿論導向,促使民眾素質得到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始終堅持構建和諧社會。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方式及渠道已多樣化轉變,這對構建和諧社會的宣傳提供了創新性途徑和渠道,對廣大民眾傳達民意有著積極作用。各類新媒體面對繁雜的社會輿論環境,更應主動將構建和諧社會作為網絡新聞正能量傳播的原則,充分做好正能量傳播及引導工作,向民眾傳遞積極且正確的社會價值觀。
2.媒體行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作為媒體從業者,應主動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以此推進網絡新聞正能量傳播的范式發展。首先,充分發揮網絡媒體的輿論引導職能。網絡媒體行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還應認識到,媒體行業有責任為廣大民眾做好正確的輿論引導,通過規范及加強正能量的宣傳和報道,使受眾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以此達到正面傳播的有力效果。其次,強化媒體行業從業者的職業道德,在新媒體時代,網絡新聞媒體在傳播信息時,不僅需要遵守國家規定的相關行業法律法規,還應對自身的職業道德素質予以重視,通過道德自律,主動承擔建立健康的網絡環境的社會責任。對于那些低俗、媚俗、庸俗以及虛假的網絡新聞,要積極抵制。面對各類網絡新聞,應主動對其真實性及客觀性予以嚴格把關,選擇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聞題材及內容,貫徹并推行正面的輿論,以此提升網絡新聞媒體在民眾心中的信譽度及公信力。最后,媒體行業還需要充分利用網絡媒介的便捷性。各類互聯網站、應用程序、論壇、博客、微博客、公眾賬號、即時通信工具以及網絡直播等,這些都是新媒體網絡媒介的重要組成部分,媒體行業應充分將其有效利用,選擇優質且豐富的內容發布于相關平臺,充分利用其便捷性,使正能量新聞得到廣泛傳播。在此過程中,還要注重結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進行新聞信息傳播,把握好網絡新聞正能量傳播的原則,提升新聞鑒別能力及判斷力,做好正面輿論的引導工作。
3.網絡新聞正能量傳播監管保障。《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的頒布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國網絡新聞的信息傳播秩序得以規范,但有關網絡新聞正能量傳播監管力度仍需要進一步提升,因此,有必要構建完善網絡新聞正能量傳播的監管機制,為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傳播正能量新聞提供有力保障。當前,我國已構建頒布實施多項網絡新聞管理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但部分網絡新聞管理的傳統法律法規并未得到廣泛普及,因此,政府相關部門應結合當前網絡新聞的實際發展情況健全制定或增加一些與之相應的司法解釋,對不適用的法律法規進行替換或進一步修改。在此過程中,要注意網絡新聞管理法律法規的適用性及可操作性。同時,還要明確網絡新聞法律法規監管部門的權限及職責,使網絡新聞管理更為規范化與法治化。通過建立健全的網絡新聞正能量傳播機制,使其“有法可依,執法必嚴”,確保網絡新聞與立法協同發展,實現網絡新聞環境的健康發展。為落實網絡新聞正能量傳播的有效監管,相關部門還應強化網絡新聞傳播過程中的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實現嚴格執法。尤其對于網絡謠言、虛假新聞、惡意炒作等違法亂紀行為,更應加大懲處力度。具體懲處方案,要在相關法律法規中予以充分體現,對于不同情節的行為給予不同力度的處罰。通過建立良好的網絡環境,促使正能量新聞在新媒體媒介下更好地發揮積極效用。
(作者單位:新加坡國立大學)
【參考文獻】
[1]周云倩,祝琛. 網絡正能量傳播的致效機理——以十九大融媒報道為例[J]. 新聞戰線,2017(22):40-42;
[2]王秀英. 網絡新聞正能量傳播探討[J]. 電視指南,2018(10):254+266;
[3]張華. 高校新媒體傳播正能量的作用與實踐研究[J]. 新聞研究導刊,2018,9(19):30-31;
[4]陳麗娟. 網絡媒體“正能量”傳播問題及對策研究[J]. 東南傳播,2016(05):110-113.